本文是球哥的好友,一位53歲退伍老兵騎行青海的遊記,在本帳號獨家刊發。他是一位熱愛騎行的大叔,現居烏魯木齊,曾騎行過祖國的很多名山大川,至今也未曾停止自己熱愛的騎行運動和對旅遊的痴迷。他如今也成為一名自媒體創作者,並且授權我刊發他的遊記,形成連載,敬請關注。
他的字裡行間都是最淳樸真實的經歷與體會,請各位讀者用心體會。
騎行,是一種真實的生活方式,每天看到的,聽到的,無須迴避,正確面對即可。
騎行的過程就是享受的過程,享受自由騎行的快樂、享受民俗風物的滋養。
騎行一地,不同的騎行者有不同的態度,有的人浮光掠影一晃而過,有的人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當然,更有甚者,身入其中,零距離觸摸,深度感受和接觸。
9月5日,我們一行8人去參觀青海有名的宗教勝地----塔爾寺。按理說這樣的地方本人慎重涉及,但是,既來之,則安之,即便有N個不便說明的理由,但是面對知名度頗高的旅遊點,到跟前了不去看看的確有些說不過去。
我始終認為作為一個正常的人,看什麼都可以,關鍵在於心態。心態正常了,不需要入心的堅決不入心,而需要入心入腦的,堅決入心入腦。看不看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入不入心才是結果。
當下正在流行蹭,我們也蹭了一次,進景區大門時蹭進了一個旅遊團面,因為人多,導遊也沒有在意,我們邊走,邊聽她介紹。
導遊說,塔爾寺又名塔兒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裡的湟中縣城魯沙鎮,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整個寺院是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一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建築群,佔地面積約600餘畝,是我國喇嘛教(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誕生地,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的名勝古蹟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全國及東南亞亦享有盛名。
遠觀塔爾寺,它的四周被八座小山峰環繞,形狀如蓮花,塔爾寺依山而建,宮殿層層疊疊,有如蓮花的花蕊,氣勢恢宏,光彩奪目。
進到塔爾寺裡面,被它金碧輝煌、數不清的殿宇震懾了,既不敢多說話,也不敢拍照,一直在聽導遊的講解。
參觀遊覽了大半天下來,我們也不知進去了多少道門、看了多少個宮殿,都沒有多少記憶,但是唯有二件事讓我至今難忘記。
第一件事就是那些虔誠的僧人和信徒們。他們雙手合十,高高的舉向空中,然後雙膝彎曲、趴下、跪拜,額頭再重重的磕在地上,雙手再順著地面用力滑向身體兩側,起身站直,再舉起雙手,重複第二次、第三次。如此反覆。
我想,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這樣折騰一天倒還可以,那些老年婦女可怎麼辦?聽導遊講,當地藏族群眾每年都要來朝拜,年輕的需要三四個月,年長的則需要六七個月。他們都需要在塔爾寺周邊租房子。我們環顧四周,他們坐下的墊子都已經磨破了,雙手磨出了亮亮的硬繭,而有的人其頭頂竟然被磨出了如牛角一樣的凸起。
此時,我突然想起前幾年騎行青藏線時看到的情景:我們一行3人逆崑崙河而上騎行,在西大灘附近時,路前面有一位婦女雙手扣地跪拜。待走近了,才看清,她那被高原紫外線照的發黑的臉上沒有了一絲女性的感覺,她的兩隻手上各戴著一板木板,木板上有三個指環一樣的線套在手指上,她的胸前是一整塊可以護住她身軀的牛皮,兩個膝蓋各綁有一塊牛皮。她似乎沒有看見我們似的,繼續她三步一叩首五步一跪拜的動作。
我們被她的行為震懾了,唯有緩緩的放慢騎行速度,敬佩的看她一眼後默默走開了。這到底是一種多麼強大的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們如此堅韌?
第二件事就是,當天確實不記得在哪個宮殿(事實上是對名目繁多的宮殿名稱沒有多少興趣),我進去時看見許多人都在焚香朝拜,我沒有在意他們做什麼,我只是習慣性的看看周圍的建築,隨意的朝一個神像看了一眼,誰知,這一眼,竟然有些出神。當我和那個泥胎神像四目相對的瞬間,莫名地感受到一種輕鬆感。並且莫名的舒適感覺頓時籠罩著我,似乎在雲霧中。或許這僅僅是錯覺罷了。
太陽下山時,我們走出塔爾寺旅遊區,回到賓館準備明的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