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記者陳東升法制日報通訊員汪鵬
希臘當地時間5月5日上午爆發全國性大罷工,至少10萬人走上街頭遊行,引發嚴重騷亂。已回到家鄉———浙江省溫州市的希臘華僑華人總商會會長徐偉春今天向《法制日報》記者透露,此次騷亂中,在希臘經商的數千名浙江商人沒有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商鋪營業額下降三四成,海運空運貿易被阻斷。
徐偉春說,目前,希臘共有2萬多名華商,其中浙商佔了三分之二。4月份以來,愈演愈烈的希臘債務危機嚴重波及當地浙商,不少人的貿易量同比縮水50%以上。
「法律既是保護自身的武器,也是到國外投資的先決工具。」浙江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夏立安對《法制日報》記者說,「遇到侵權事件,華僑華人應該善於利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浙商業務量減少一半
溫州人陳兵雷在希臘生活了十多年,但最近他的日子有點難過———受希臘債務危機衝擊,他的公司的生意大幅下滑,「在雅典奧莫尼亞地區的批發點每天銷售額只有近6000歐元,比去年同期的業務量幾乎減少了一半。」陳兵雷說。
半年前,希臘開始陷入債務危機,這場風雲突變的債務危機也對旅居希臘的華僑、華商造成巨大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雅典和薩洛尼卡的華人批發貨行約400家,而分散在希臘各城鎮、島嶼和鄉村的零售店約2000家。旅居希臘的華僑華人總數將近2萬。
溫州籍僑胞李大樂對《法制日報》記者說,金融危機初期,華商生意雖有下降,大體還可維持。但隨著希臘債務危機加深,生意急轉直下,即使在復活節銷售旺季,華商店鋪門口也出現了門可羅雀的情形,店面一家接一家關門歇業。
徐偉春在希臘打拼多年,主要從事服裝貿易。他說,希臘債務危機發生後,他的貿易公司日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現在正是銷售旺季,往年一個批發行日銷售額就能達到3萬多歐元,現在不到2萬歐元。
由於希臘全國大罷工,進出希臘的航班已全部取消,海員和鐵路工人加入罷工行列,浙商們所倚賴的海運和空運貿易渠道被阻斷,這也給當地華商造成巨大的間接損失。
針對華商治安案件多發
徐偉春上月底回國,但一直同當地的朋友保持密切聯繫。他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現在雅典的道路堵塞,行人走在路上,鼻腔都充斥著濃烈的催淚瓦斯味,眼睛根本吃不消。
據了解,隨著金融危機影響加劇,在希臘,一些歹徒針對雅典市中區奧貿尼亞地區華僑華人的犯罪活動愈加猖獗。
有老華僑告訴記者,在希臘,不少非法移民都認為「華人有錢,口袋裡裝的都是一沓一沓的現金」,這是引起一些不法之徒鋌而走險的緣由。特別是近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有人被搶或者住家店面被偷,最多時候一天發生好幾起。
《法制日報》記者獲悉,中國駐希臘大使館非常重視僑區治安問題,使館多次拜會希臘內政部、公民保護部、勞工部和雅典警察總局提出交涉,籲請希方強力部門切實保護旅希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
希方多次表示,非常重視雅典中心城區的社會治安,將大力集中整頓,儘快改善該地區治安形勢,還一方平安於市民。同時,希方也強調,希臘是法治國家,警方只有拘傳權,所有刑事案件都必須通過法庭裁決。要求華人在面對刑訴案件時,不僅要勇於報案,而且要勇於挺身而出,敢於出庭作證,通過法律將罪犯繩之以法。如果開庭時無人出庭作證,則警方先前付出的努力毫無效果,而且縱容了歹徒繼續作亂。
專家建議華商依法保護自己
據了解,近年來,浙商在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也遭遇重重困難———金融危機、商業限制、恐怖襲擊、暴力犯罪等風險事件屢見不鮮,浙商海外投資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國家社科基金《中國公民海外安全分析》項目組組長、浙江省委黨校教授李曉敏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他的項目組通過調查後發現,雖然不同國家公民和法人海外利益受到威脅的程度和形式不盡相同,不過一般說來,浙商海外非商業風險可分為政治性政策類、刑事及暴力犯罪類和特大自然災害及意外事故類等三大類風險。
「就政治性政策類風險來說,往往是個人和企業法人無法控制的。」李曉敏說,最好的避險方法是避而遠之。
李曉敏認為,浙商所遭遇的刑事及暴力犯罪類風險,多因當地社會階層矛盾激化,社會法律秩序鬆弛,導致社會治安狀況惡化,犯罪活動嚴重。「遇到這種因刑事犯罪或者帶有排外性質的非行商風險,作為浙商個體來講,財物損失是小事,保全生命是最重要的;不但要提高自身安全防範意識,更要強化安全措施」。
同時,李曉敏提醒,遇到特大自然災害和意外傷害類風險,浙商要關注所在國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安全提示,注意提高自我安全防範意識和防範能力。一旦出現此類問題和意外事故,要有逃生和自我救助能力。
目前,非商業風險已經成為浙商開拓海外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障礙。那麼,浙商可以通過哪些方法與手段,預防與應對非商業風險呢?
李曉敏認為,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是浙商海外經營活動第一課。浙商要養成隨時上外交部網站,了解海外安全動態的習慣。同時,要經常性收看國際新聞和關注國際形勢。特別是當國際局勢出現新變化,或者個別地區政局發生動蕩或者政局不明時,更要隨時跟蹤事態動向。
夏立安對《法制日報》記者說,領事保護是中國政府保護公民海外利益的最合法最有效途徑,也是浙商海外安全最可靠最有效的保障。但是,按照外交公約和領事協定,一國政府實施的領事保護是有限定條件的,時效性很差。因此,浙商還必須借鑑國際經驗,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社會團體的作用,藉助華僑華人資源,利用各種人脈優勢,以減少風險。
法制日報溫州(浙江)5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