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商贏環球1月5日停牌以來的復牌第一日,以跌停結束,8月29日商贏環球依舊以跌停收盤。而長城基金正是商贏環球的重倉基金之一,至今未有出逃可能。停盤期間,商贏環球已經收到了上交所下發的4份問詢函。商贏環球一直被譽為萬家文化第二,而這次資產重組不知是否能夠逆轉命運。
復牌後一字跌停,17億收購四度收上交所問詢函
8月28日復牌後,商贏環球便一字跌停,並且賣盤大單封死,第二日股價依舊在跌停板上。
商贏環球原名為大元股份,也許因為頻繁更換主營業務而經營不善,在2016年進行了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再次改變了主營業務,剝離了原有的塑料板材、碳纖維製品和蘋果酸等防老劑的生產和銷售,並收購了環球星光95%的股權,開始成功進入了紡織服裝和服飾業領域。
重組之後,商贏環球真的成功轉型,業績也開始扭虧為盈。或許是這一次的重組,商贏環球志得意滿,從今年1月5日就開始因籌劃重大資產收購事項而停盤。商贏環球又開始再一次資產收購,然後停盤的半年多時間,其已經收到了上交所的四份問詢函。
這一次的重大資產收購,並沒有那麼一帆風順。今年6月6日,商贏環球連續發布公告,一則為商贏環球持股 95%的控股子公司環球星光和其下屬全資子公司以現金支付方式購買 dai 以及其全資子公司 cf holdings 和 to holdings 的經營性資產。
第二則為商贏環球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上海億桌、寧波景豐和吳麗珠等 3 名上海創開的股東合計持有的上海創開 100%的股權,交易金額16.98億元。商贏環球從而間接持有位於美國境內 Kellwood Apparel 100%的股權及位於香港境內 Kellwood HK 100%的 股權。
但這次的收購方案卻屢受交易所的質疑。上交所接連下發了2封問詢函,要求商贏環球在6月29日在上交所召開重大資產重組媒體說明會,對相關問題進行解釋。一家1999年就上市的老牌企業最近一直站在輿論的浪尖上,這也要源於上市以後頻繁地更換主營業務,業績報表更是表現得更加有規律。
頻繁更換主營業務,偶數年盈利,奇數年虧損
商贏環球的業績報表十分有規律,一直呈現著「一年虧損一年盈利」的模式,登錄A股之後一共虧損了4.3億元,也沒有被「ST」過,也許就得益於其報表的規律。
但從涉獵的行業來看,商贏環球就好似「十項全能」。 商贏環球賣過塑料板、PVC板、碳纖維製品,賣過螺紋鋼、金礦石和金精粉,還賣過蘋果酸,現在又進軍服裝行業,主營業務變更為女裝了。
至於商贏環球沒有被「ST」過,也是因為其業績非常神奇地保持著「偶數年盈利、奇數年虧損」的規律。按照最近三年的財務狀況來說,2014年因處置股權資產增加非經常性收益盈利,2015年因主營業務經營規模小及子公司停產虧損,2016年又靠在第四季度併購美國服裝企業再次扭虧為盈。
或許正是因為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一直在多個毫不相干的行業裡倒來倒去,公司的盈利自然有限,商贏環球更是從1999年剛上市就開始了一兩年盈利,一兩年虧損的老傳統。即便盈利,也都是小額盈利,大幅虧損,公司銷售毛利率更是上下波動幅度更大。
又或許,公司頻繁更換主營業務,只是為了躲過被「ST」後帶來的厄運。
深耕多年的資本運作遊戲
憑藉著2016年第四季度收購環球星光,商贏環球實現了淨利潤的由負轉正。但是這無法改變商贏環球現金流吃緊的現狀。應收帳款從2015年的591萬元飆升至2016年的2.67億元,預收帳款卻幾乎沒變,僅為27.96萬元。並且自商贏環球上市以來,除去2009年和2010年之外,其他年份的經營性現金流一直是負值。
在現金流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商贏環球還做出了此番收購的行為,也許就是得益於前些年的資本運作。在2016年9月底,商贏環球非公開發行2.6億股普通股,募集資金總額28億元,非公開發行股價10.41元,非公開發行對象為商贏控股有限公司、旭森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旭森投資有限公司等。但是非公開發行對象的大筆資金從何而來,不得而知。
2016年9月底併購完成後,商贏環球二級市場的價格為33.08元,遠高於10.41元的非公開發行價格。股票發行後,商贏控股等定增對象帳面上立刻就賺61.14億元。
商贏環球這邊也沒有閒著,定增募集了28億元,收購環球星光用了18億元,剩下的10億元商贏環球也沒閒著,而是花了9.7億元去買理財產品,不過買理財產品的收入公司並未披露,不知回報率如何。
剛這個被商贏環球收購的環球星光,更是來勢洶洶,其成立於2013年12月12日。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環球星光營收19.44億元,2016年環球星光的營收為19.17億元。在一個成熟的、增長速度極低的傳統行業內,以線下為主的環球星光僅用了2年不到的時間就把公司的營收做到了接近20個億。
新併購預案,或涉及關聯交易?
而這次併購預案後牽扯出來的又有可能是一宗關聯交易。在此之前,商贏環球發布併購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收購上海創開100%的股權,從而間接持有美國服裝產業資產Kellwood Apparel(以下簡稱「KA」)及位於香港的Kellwood HK(以下簡稱「KH」),初步定價16.98億元。
然而上海開創與商贏環球及其實際控制人楊軍之間的隱秘關係,卻引起了上交所和投資者的關心。今年1月,商贏環球開始停牌籌劃重組。而前不久發布的併購預案顯示,上海創開股東於今年4月8日變更為吳宇昌、楊勇劍,一周後,其註冊資本由20萬元增至18億元。其中,楊勇劍經查明與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楊軍存在共同投資關係。
除此以外,併購成功後,商贏環球100%控股的KC位列商贏環球子公司環球星光的前五大客戶,環球星光去年對KC的銷售收入約4305萬美元。因此,上交所才要求商贏環球說明吳宇昌、楊勇劍受讓上海創開股權的原因、價格;18億元增資資金是否來源於上市公司或其實際控制人楊軍及其關聯方;上海創開股東、KC實際控制人與楊軍是否存在一致行動關係或其他關聯關係;並說明本次交易是否構成重組上市,是否為關聯交易非關聯化。
然而,商贏環球剛復牌兩天,收了兩個跌停板。上海創開12.98億元收購KA事項尚未完成,已經準備以16.98億元的價格將其出售給商贏環球,溢價4億元,而交易對方對業績承諾的補償金額合計不超過6億元。
回想商贏環球高達400多倍的市盈率以及深耕多年的資本併購術,不知這次,是不是又是一場商贏環球的資本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