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會重蹈廣州「許留山」改名「鄧留山」的覆轍嗎?
1997年,廣州蕉葉在廣視賓館開設了第一家蕉葉風味屋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許悅 實習生 盧啟文
在廣州,說起泰國菜餐館,相信不少人脫口而出都會說「蕉葉」。但昨天一場官司,卻讓不少老廣發現,原來紮根廣州14年的「廣州蕉葉」可能是山寨,其模仿的正是早年引領香港泰國菜潮流的「香港蕉葉」。
穗港商號同名的糾紛再度引起了各界關注,這場官司的結果,是否會讓「廣州蕉葉」重蹈廣州「許留山」改名「鄧留山」的覆轍?
亞洲蕉葉:廣州蕉葉是仿冒的
「蕉葉」之爭要追溯到1989年,當時香港人張景輝、康泰旅行社和周潤發的太太一起創辦了香港蕉葉咖喱屋有限公司,至2000年,香港蕉葉在香港、日本、雪梨、韓國、菲律賓等地成立了多家餐飲分店,引領了多地的泰國菜潮流。
7月7日,「香港蕉葉」的創始人之一張景輝告訴羊城晚報記者:1997年,香港的傳菜廚師羅定民來到廣州,開始仿冒生意火爆的香港蕉葉餐廳,在廣視賓館一樓開設了第一家蕉葉風味屋,並於2002年成立廣州蕉葉餐飲服務有限公司。「香港蕉葉在香港還開了一家和平飯店,羅定民在廣州也仿冒了一家和平飯店」。
2006年,「亞洲蕉葉」收購「香港蕉葉」,並向「廣州蕉葉」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後來雙方達成協議,亞洲蕉葉以4000萬元現金加4000萬元亞洲蕉葉的股權,收購廣州蕉葉的5家門店。「羅定民拿了2000萬元後,2008年提出了暫緩收購,但2000萬元已被他挪到香港買房,遲遲不還」。
在這一系列事件中間,1999年,張景輝向中國國家商標局申請註冊了「蕉葉咖喱屋Banana Leaf Curry House及圖形」組合商標,2000年獲得了授權。隨著香港蕉葉被亞洲蕉葉收購,商標的所有權益也隨著轉讓給了亞洲蕉葉。
這種情況下,亞洲蕉葉2009年在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起訴廣州蕉葉羅定民侵犯蕉葉商標權。2010年,法院判決廣州蕉葉商標侵權,賠償損失30萬元。羅定民不服上訴到上海第二中院,後來,雙方在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和解,羅定民承諾不再侵權,並賠償了15萬元。
隨後,廣州蕉葉在廣州發起了請求不侵權的起訴,要求一審法院廣州天河區人民法院判決確認廣州蕉葉不侵權,天河區法院支持了羅定民的訴求。這麼一來,同一事件在上海和廣州兩地法院,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判決結果。
亞洲蕉葉於是上訴到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7日原本是二審第一次開庭,但後來臨時改成了庭詢,擇期再審。
廣州蕉葉:努力經營不靠商標
在庭外,廣州蕉葉的代表律師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雖然香港蕉葉早在2000年就獲得了商標授權,但沒有在中國大陸使用該商標。即使之後轉讓給亞洲蕉葉,商標也一直並未使用。
「廣州蕉葉取得今時今日的成績,是靠自己十幾年的努力經營,並不是因為靠此商標而得來的。之前天河區人民法院已經判決,認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經營,廣州蕉葉的品牌已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和極高的市場美譽度,亞洲蕉葉在上海後來接受和解撤回訴訟,那是自知理虧」。
許悅、盧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