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大慶油田真相:匈牙利人幫大忙 功績遭抹殺

2021-01-21 搜狐網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核心提示:謝先生指出:「匈牙利地震隊的工作對大慶的發現有關鍵貢獻。可是從來沒有人提過他們一句。好像我們中國人得了幫助,然後把人家忘得光光的。我覺得這是不應該的。我們應該真實地對待歷史。」

  本文來源:炎黃春秋網站-刊外稿,作者:王克明,原題:《發現大慶油田與獨創理論無關——謝學錦院士訪談》

  編者按:鳳凰網歷史頻道登載本篇文章僅出於傳播更多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贊同文中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關於大慶油田,一般的常識是:李四光的理論發現的,王進喜打出來的。此外,還有用黃汲清理論發現的說法,和謝家榮居功至要的論述。一個世界級大油田的發現,怎麼能半個世紀過去了,還不明真相?最近走訪謝學錦先生時,談話中特意問及大慶油田的發現,希望能從訪談中理出頭緒來。

  謝學錦先生是中科院院士,我國勘查地球化學的奠基人,近20多年我國80%多的新發現礦產,都是根據他的區域化探填圖項目提供的目標及線索找到的。他父親是謝家榮先生,中國老一輩地質學家,中國礦床學的主要奠基人,中國經濟地質事業的主要開拓者。謝家榮曾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地質部普查委員會總工程師,是注意到在東北平原找油的第一人。

  李四光並未說大慶油田是用他的理論找到的

  許多年來,國內一直說是在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理論指導下發現了大慶油田。文革後,地學界開始敢於發表不同見解。黃汲清上書鄧小平,認為大慶油田的發現與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理論無關。

  請教謝學錦先生時,他說:「地質力學和發現大慶這兩者之間確實沒有關係。李四光先生並未說大慶油田是用他自己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找到的。是在大慶油田發現了兩年以後,他有一天寫信給何長工,把大慶油田第一次和他自己的研究聯繫起來了。但當時的原話也只是說『再一次證明了華北平原、江漢平原和松遼平原聯繫起來作為新華夏沉降帶中三個段落的看法是正確的。這一看法,與地質部找油部署的方向符合』。就這麼一句『方向符合』,被人演繹出了傳誦至今的故事。發展到後來,也許是由於政治的某種需要,宣傳的調子越來越高,甚至報刊和中小學教科書都說是根據李先生的地質力學理論找到了大慶油田。李也就默認了。實際上,他寫那封信的時候,不僅石油部的鑽探工作已經發現了大慶油田,而且在華北及江漢若干地點都發現了油砂。這是先有發現,兩年後再去套理論。而不是以理論指導發現。而且,兩年後去套的這個理論,即新華夏沉降帶有三個段落,只是個大地構造學理論,並沒提到這跟石油有什麼關係,跟怎麼找石油更沒有關係。當時地質部找油的具體部署指揮是普查委員會的常委謝家榮、黃汲清和劉毅,他們遵循的完全是傳統的石油地質學理論及大地構造學理論。在那時地質部普查委員會草擬的各種文件中,根本沒有「新華夏沉降帶」這樣的新式術語,更不用提是用這樣的理論指導在東北的工作了。」

(責任編輯:久黑必白)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聞周刊:大慶油田的年輕人
    他在大慶油田試採公司工作,工齡2年。在大慶,王進喜是圖騰一樣的存在。5000多平方公裡的大慶市區裡,有鐵人橋、鐵人路、鐵人崗、鐵人大道、鐵人新村、鐵人中學。市區還有一處鐵人廣場,對面是一座鐵人紀念館。紀念館裡,王進喜在會戰時用過的行李——一條棗紅色薄毛毯,王進喜跑井時騎過的一臺匈牙利制摩託車,都被注為「國家一級文物」精心保存著。
  • 大慶油田身後的隱秘:差2公裡就被日本人發現,也許歷史將會被改寫
    如果說「煤是工業的糧食」,那麼石油就是「工業的血液」,雖然我國山西也有一點煤炭,但是石油資源卻不是很多,唯一比較大的油田就是我國較早發現的大慶油田。這個油田的身後不僅蘊含著中國人民勤奮與堅持和努力,還深藏著日本人的野心和貪念。
  • 三十年磨一劍:大慶油田再亮「世界名片」——大慶油田三元複合驅大...
    1995年,大慶油田進入高含水後期。按照世界石油開採慣例,已經開發了近40年的大慶油田完全可以「功成身退」,「順其自然」進入產量逐步遞減的軌道。但當時國內能源短缺日益突出,剩餘探明可採儲量約佔全國四分之一的大慶油田不容止步、退縮。而作為志在百年的資源型企業,大慶油田更需要依靠科技推動原油生產,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
  • 大慶油田差一公裡就被日本發現,歷史真會被改寫?
    就在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因為在中國勘測已久,都一無所獲,最終日本放棄了在中國尋找石油資源,選擇到東南亞開採石油,就在此時,讓日本始料未及的事情出現了,後來中國在東北發現了油田,也就是現在的大慶油田。
  • 大慶油田的秘密:差一公裡就被日本發現,歷史將被改寫?
    中國發現大慶油田而日本首先就把目標放在了土地遼闊的中國,在1926年到1941年間,日本派遣地質專家數次到中國的東北,為了加快尋找石油資源的進度,為此,日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最終都是無功而返。
  • 日本當年侵佔東北多年,為何沒發現大慶油田?網友說出4個字讓人驕傲
    然而,日本曾侵佔東三省多年,卻沒有發現我國現有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因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一是不信。在當時的地質界,普遍流行海相生油論,而我國這片土地是陸相沉積。因此,全世界的地質學家幾乎都認為中國是一個貧油國。
  • 松基三井噴出工業油流,標誌著大慶油田的發現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噴出工業油流,標誌著大慶油田的發現    大慶油田有很多值得人們懷念的地方,其中松基三井就是最好的地方。    松基三井作為大慶油田最早的出油井,幾十扯為受到很好的保護。最初在井側建了一座「松基三井完鑽噴油紀碑」。1986年該碑被定為黑龍江省重點保護單位,1999年重修後改稱為「松基三井紀念地」。它設在一個高0.9米的平臺上,東邊是松基三井所用的大羅馬型採油樹,兩橫一豎3根3寸管上有6個節門,綠色的管,紅色的節門手輪。
  • 日本當年佔領東三省,為何沒發現大慶油田?兩個原因不容小覷
    石油是現代國家正常運轉的基礎,可以說,連帶影響太大了。從歷史上看,為爭奪石油資源而發生的戰爭是無數的。德日這兩個法西斯國家,領土狹小,石油資源匱乏,為了滿足經濟發展和戰爭的需要,不惜一切代價發動了法西斯戰爭,從而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通過戰爭,德國控制了羅馬尼亞的油田,甚至企圖佔領蘇聯的高加索,把豐富的石油資源吞併在其勢力範圍之內。
  • 大慶油田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後,大慶油田從領導層到基層站隊,從鑽井一線到生產車間,從長垣老區到海塔盆地,迅速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初心、創新、信心,成為大慶油田幹部職工說得最多的詞語。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打井,大慶石油人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作風沒有變,精益求精、嚴細認真的標準沒有變,練就一身真功夫、硬本領的拼勁沒有變,做一支聽黨話、跟黨走,讓黨和國家永遠放心的鐵人式隊伍沒有變。」李新民說。 李新民所表達的是一代代大慶油田人的共同心聲。1960年年初,大慶石油會戰全面打響。
  • 甘肅慶陽長慶油田:接替大慶油田的石油油田
    自從那時候,像知名的大慶油田在內的油田陸續被人們所發現。石油也被稱為液體黃金,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廣泛小到自行車出行,大到工業生產和軍事上。漸漸地人們對石油需求越來越多,我國便對石油的勘察和開採加強了力度。
  • 大慶油田50年:紅色經濟地標的現代化交響
    回望大慶油田50年的歷史,其發展歷程中每一次起承轉合,都被烙上了鮮明的中國政治、經濟跌宕起伏的時代烙印。國家命運和一個企業命運之間能有如此交響,大慶,是新中國60年來無可替代的樣本。會戰大油田應該從哪裡開始對大慶油田50年歷史的追憶呢?在大慶市解放村管子站南方不遠處的一個高崗上,分布著一片墳頭,荒草叢生,少有墓碑。
  • 日本佔領東北那麼多年,為什麼沒有發現大慶油田,不是那玩意短,而是...
    按說,那時候日本已經佔領東北二十年了,為什麼不在大慶油田,遼河油田開採石油,非得去佔領東南亞油田,跟美國起衝突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認為,日本在東北沒找到石油,是因為他們那玩意短了一點。啥玩意?石油鑽機的鑽頭!別想歪了。據日偽檔案記載:1939年日本在東北有鑽機19部,其中具備2000米深鑽井能力的鑽機就有7部。
  • 油價暴跌大慶遭遇GDP滑鐵盧 油田世家不復存在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下稱中石油)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石油集團擁有約52萬名員工,43%的員工來自於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大慶油田)。  在大慶油田22.5萬多名員工中,許多人都是「油一代」、「老會戰」的子女或家屬,從1950-1960年會戰時期直至今天,同一個家庭的成員依然在油田系統內工作,當地稱為「油田世家」。
  • 中國最大油田——大慶油田2018年經營指標創三年最佳
    (許書晨攝)   中新網大慶1月1日電(劉鵬超 記者 史軼夫)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1日發布消息,大慶油田2018年完成油氣經營收入、利潤總額、稅費創2015年以來最好水平,經過59年開發建設的大慶油田依然保持著油氣當量4000萬噸以上的世界級水平。圖為大慶油田工人在作業中。
  • 大慶油田廣場,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知道它的人不多
    問起大慶油田廣場,當地許多人都知道。大慶油田於1959年發現,1960年開發,在勘探開發建設中留下了珍貴豐富的礦業遺產資源。主園區及外圍包括松基三井,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等,重點體現油田勘探開發的礦業遺蹟,重點體現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礦業遺蹟和重點反映科技生產用具等礦業遺蹟共27處。
  • 大慶油田第三次榮登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榜單
    從松嫩平原噴出的第一股工業油流,到一座肩負起共和國能源戰略安全歷史使命的大油田的誕生和壯大發展,直到創造「陸上油田採收率最高」 ,大慶油田人總是令世人矚目。     這在1月14日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再次得到印證。     「大慶油田高含水後期40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高效勘探開發技術」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大慶油田2019年主要指標「箭頭向上」
    新華社哈爾濱1月1日電(記者範迎春、閆睿)記者1日從大慶油田獲悉,2019年,大慶油田完成油氣當量4362.8169萬噸,同比增加195.96萬噸。其中,完成國內原油產量3090.0137萬噸,獲得海外權益產量910萬噸。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賀信重要指示精神...
    各企事業單位黨委,直屬黨委:  2019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致賀信,國務院致賀電。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強調:「60年前,黨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戰略東移的重大決策,廣大石油、地質工作者歷盡艱辛發現大慶油田,翻開了中國石油開發史上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一頁。60年來,幾代大慶人艱苦創業、接力奮鬥,在亙古荒原上建成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 大慶油田以生態引領創造「綠色未來」
    11月,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林項目在大慶油田啟動。按照多樹種、分層次、兼顧生物多樣性原則等標準,佔地510畝的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項目,計劃栽植喬木兩萬餘株,分兩期完成。  大慶油田在高唱「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同時,不斷加快生態油田、美麗油田建設步伐。冬日正午,大慶油田「石油廣場」,林間木棧道不時有人散步。
  • 大慶油田投產初期,相關情況沒對外公布,日本人如何獲知此秘密
    當聽說中國正開發大慶油田時,日本人始終不明底細,於是就把摸清大慶油田的詳細情況作為情報工作的重中之重。 1964年4月19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大慶精神大慶人》的報導。第二天,《人民日報》又專門撰文報導。三菱重工的專家們據此判斷,中國的大慶確有其事,但他們還不清楚大慶的具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