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起17歲學生弒母案的悲劇,請不要再做專制型的父母親了
更年期的母親與青春期的孩子交鋒,沒有贏家
這一段,12.12日,江蘇一則17歲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的新聞,11.13日,南京高三男生李某殺死媽媽的案件,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
案發後,更多細節也隨之披露:
兩起17歲孩子殺母案,都有爭吵,一個是在爭吵後發生肢體衝突後致其母死亡,一個是母子之間多有衝突。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獨立意識,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自然渴望擁有獨立的空間,自主地選擇想做的事情。有些父母意識不到這一點——反而用密不透風的愛,把孩子層層包裹起來,對孩子獨斷專行,不知不覺地成了一名「暴君」,往往是更看重自己的「權威」,用命令的口氣讓孩子聽命於自己:「我生了你,養了你,供你吃供你喝,你竟然這樣對我?」
「我還不都是為你好?」
「父母辛辛苦苦供你容易嗎?」
「不要再跟成績不好的同學來往,否則我再也不會給你錢花。」
「為陪你高考,我工作都不要了,專門租房陪你,你還有什麼不滿意?」
……
孩子的一切事情都由自己說了算,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不允許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不提供給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孩子如果不聽話,就會遭到嚴厲的訓斥或懲罰。在父母的過度控制下,孩子也會變得焦慮和膽怯,感到壓抑,那不是愛,而是綁架、是交易。
這種專治型的做法讓孩子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孩子會從內心深處生出對父母權威的懼怕 ,進而產生恐懼心理和壓迫感,也容易產生牴觸情緒,與家長形成情感對立,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孩子在叛逆衝撞中,渴望逃離:「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媽媽,看見你我就要窒息!有時真想殺了你!」而母親沒有意識到自己專製造成的危害,仍一意孤行造成悲劇的發生。
最糟糕的,以「專制」為主體的教養方式,根本就起不到教育的良好作用。首先,他會讓父母更專注於消除孩子的缺點,因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優點,孩子長期得不到賞識、鼓勵,這對他們的自信成長是莫大的打擊;其次,由於父母注重的只是懲罰孩子,使得他們不會去學習採用其他更為適當的方法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記得報導的一個細節,由於他們母子多有衝突,鄰居阿姨曾到李某某家,和媽媽謝某嘗試溝通,委婉地指出不能用如此極端的方式教育孩子,但身為老師謝某堅持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她專制的結果導致悲劇發生。
由於專制型的教育不把孩子當作個性獨立的個體來對待,因此這種教養方式難以喚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共鳴,形不成各自內心的美好體驗,不難想像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該是多麼的無奈和沮喪,家長們應該清醒了,不要讓專治這把刀砍傷孩子,所有的家長都應該認識到:
教養孩子,不是你對孩子做的事情,而是你與孩子一起進行的一個學習過程,別要求孩子做順從的羔羊,家長應當把孩子當做一個有思想的獨立個體,給孩子對等的地位,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給與孩子合理爭辯的權力。
在遇到具體事情時,應當多和孩子協商、討論,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願望儘可能去滿足,對孩子的一些無傷大雅的出軌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孩子的合理建議要認真採納,等等。
父母一定要平等,民主的對待孩子,我們應該把孩子看做家庭成員中平等的一員,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強行對孩子進行知識和技能的灌輸,不要不考慮孩子承受能力,不要不考慮孩子智力發展的規律性和階段性,誇大目標進行施教,不要不尊重孩子的意願,擅自為孩子做出種種選擇和安排。
我們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不要輕易幹涉他們的正常行為,不要試圖去窺探他們的隱私。這樣孩子才會帶大生活的毫無壓抑感。對孩子出格的想法與行為,要儘可能的寬容諒解,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看待,不要粗暴的管制孩子,如果你能讓孩子把你當做親密的朋友,那麼你就算是稱職開明的父母了。
所以爸爸媽媽們,請儘快放下手中的利刃,做民主型的家長吧!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滿足孩子成長的真實需求。用愛和理解,尊重和溝通,灌溉孩子的成長,滋養孩子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