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百年老樓遭大火 曾是民國時期民眾教育館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昨天15點01分,安慶市最繁華的商業街人民路邊,一棟西洋風格,有近百年歷史的老樓突發大火,熊熊火焰直衝雲霄。安慶市消防支隊緊急調集17輛消防車,81名消防員進行撲救,並從大火中救出15名被困群眾,搶出11隻液化氣罐。 17時10分,明火基本被撲滅,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

  據了解,這棟起火的老樓曾是民國時期安徽省立第一民眾教育館,歷經近百年風雨,現是該市群藝館住宅樓。

  百年老樓慘遭大火吞噬

  昨天15點25分,記者趕到火災現場時,繁華的商業街已實行了交通管制,17輛消防車沿人民路一字排開,消防人員在危險區域設置了隔離帶。

  記者在附近的一處頂樓向下看,起火樓房二三層大火熊熊,一直噼裡啪啦作響,其中三層火勢最旺,火苗躥起七八米高,濃煙直衝而上,煙柱高達數十米。經過烈火焚燒,整個樓頂已經全部坍塌陷落。

  火災發生後,安慶市消防支隊緊急調集17輛消防車,81名消防人員進行撲救,安慶市政府李勝榮副市長也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指揮救援。

  據了解,這棟老樓共有三層,面積有600多平方米,為正方形建築,屬於典型的西洋風格,內部全部用木材建造。

  曾是省立第一民眾教育館

  據民國時期地方文史專家程小蘇撰寫的《安慶舊影》和安慶市地方志記載,1922年曾在這棟老樓成立省立安慶通俗教育館。1927年改為省立第一民眾教育館,內設圖書部,藏書5000餘冊。後幾度更名,1973年,安慶市圖書館和安慶市人民文化館一直合用這棟三層樓房。

  安慶市地方志辦公室年鑑科科長劉帥剛告訴記者,著名圖書館學家蔣元卿先生曾在這裡教書立學。

  據安慶市文物管理局介紹,該樓還不是文物保護單位,但目前正在進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這棟歷史悠久的古樓有可能登記入冊。

  據了解,這棟老樓現在為該市群藝館住宅樓。

  火場抬出癱瘓老人

  73歲老人胡安民不久前因病癱倒在床,火災發生時,住在二樓的老人沒有能力逃生,只能焦急地躺在床上。緊急關頭,及時趕到的消防官兵將老人救出。

  在火災現場記者看到,消防隊員冒著生命危險共救出15名被困群眾,搶出了11隻液化氣罐。

  火災現場二樓還有個「明日之星舞蹈培訓班」,該培訓班一工作人員介紹,培訓班晚上上課,火災幸虧發生在白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該樓居住情況很複雜

  採訪中記者看到,這棟老樓就位於安慶市最繁華的商業街人民路上,兩邊都是鱗次櫛比的商店。突如其來的大火,讓位於該樓的眾多商戶損失慘重。

  一家名叫「與狼共舞」的店面負責人介紹,他家的倉庫位於一樓,倉庫內庫存100多萬元的商品雖沒有被大火侵襲,但滅火過程中大量水進入倉庫,讓其蒙受了很大損失。火災發生後,樓下多家商鋪都選擇關門。

  李志輝是該樓3樓的一戶居民,光著膀子逃出火災現場的他告訴記者,該樓居住情況很複雜,共住著三戶人家,三樓兩戶,二樓一戶,其他的房間有的空著,有的租給商家做倉庫。由於該樓歷經百年風雨,多年前就被有關部門鑑定為危房。

  據了解,2007年7月28日,離這次火災現場僅僅20米處的一棟1958年建造的三層大樓也曾發生類似大火。(郭正宏 林敏 喬劍)

相關焦點

  • 石家莊百年老街,盡顯民國時期的四合院,這裡曾是日本人的憲兵隊
    石家莊又叫國際莊,是一個火車帶來的城市,交通便利,石家莊的民生路,是一條百年老街,因為離著老火車站很近,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流 這裡成為早期石家莊的商業中心。打造集休閒娛樂、餐飲購物、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省會百年歷史文化風情商街。
  • 來南京上大學住民國老宿舍?南大"民國"樓引熱議
    微博說,南京大學老校區最後一座民國時期的青磚瓦宿舍樓在這個暑假也轟然倒地了。微博還配有圖片,有人認出,這是南大南園的三舍。  記者近日從南大後勤部門獲悉,這棟樓並非民國建築。不過,南京不少高校有100多年的校史,校園內民國建築也不少。但現代快報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僅存的民國老宿舍,有的成為危樓,有的已經改作他用,比如辦公樓。
  • 成都通俗教育館:盧作孚的民眾教育實驗場(組圖)
    成都通俗教育館  首任館長
  • 陶行知觀民眾教育館資料兩條
    江蘇發動的民眾教育館,系傳統教育末路,勞民傷財,結果只好了一般遊手好閒的中等浪人可以喝便宜茶,聽免費書。因此我不贊成另設民眾教育館」(《後生可畏,我們要努力呀!——致潘一塵》)。一九三四年底,陶行知《小先生與民眾教育》一文發表於《生活教育》半月刊1934年12月1日期上,為其參加上海寶山縣民眾教育館「民眾教育服務人員訓練班舉行開學典禮」時的發言。
  • 民國時期文人筆下的茶館
    民國時期文人筆下的茶館飲茶風尚量初主要在文人、借人和道上中間流行,但因宋代人崇尚文雅,文化藝術造肯在此時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因此飲革之風已然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在民間迅速蔓延。民國時期.南京公園及風景勝地也開設了茶館.成為商賈政要、社會名流的流連之所,眾多文人筆下描寫過這些茶館的風情。白鷺洲公園在明初稱為徐中山園,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花園。明正德年間興造「東園」。清初,東園雖已趨殘敗.但「溪流曲折.塔影山光.頗有幽趣」,有人在園內建茶社「靜樂軒」.
  • 民國時期粵菜酒家老菜單上的名菜復原
    10月23日晚,鎮海樓之夜——「留住鄉愁」金秋詩會暨「消失的名菜」首發儀式在廣州博物館鎮海樓舉行。「江南百花雞」、「金銀雞蛋糕」、「菠蘿浴日」……活動中公布的一批覆原粵式名菜,是挖掘於民國時期粵菜酒家的老菜單,讓人們重溫上世紀繁華的廣州市民生活和飲食文化。
  • 同慶樓——南京的?安徽的?
    而我大南京早年在新街口地區,曾有過一家同慶樓。近年來,這家安徽同慶樓陸續在南京開設了幾家店。許多老南京憤憤於我大南京的老字號被安徽人搶走了。主營山東北京菜,是南京有名的「京幫菜館」(這一點有所懷疑,民國時期的「京」指的是南京,當時北京叫北平。)夏寶瓚老人也提到安徽同慶樓也是一家老字號,於是好奇探索了一下安徽同慶樓。結果有點出乎意料,同慶樓的源頭也不在安徽。但是有說法,中國的所有同慶樓都是安徽績溪人開的。最早的同慶樓,開設於漢口。
  • 江蘇連雲港,有一條百年歷史的民國街,曾被稱為民國「小上海」
    老街始建於清末民初,老街既有傳統的當地風格建築,也有一些西式建築,建築種類多樣,風格不同,如生慶公、三和興、味芳樓、公大商行等。廣場地面都是用彈石鋪設,透著老街獨有的古色古香,與整條街的民國情調相呼應,被譽為港城最美的彈石廣場。
  • 貴州一懸崖絕壁上有座百年老樓 可瞰赤水河谷及川黔古道
    近日,記者在仁懷市茅壩鎮採訪時看到:該鎮一處絕壁上,有一座百年木構古建築。據稱,儘管經歷風雨,還曾險遭大火,木樓依然牢固,並有人居住。屋脊、崖壁上的泥塑,以及博風板上的懸魚。樓內的繪畫。當地人說,木樓是當地幾個村的人帶頭修建,近年更名 " 懸空寺 "。該樓最初修建是清光緒年間。後來損毀,於 1925 年啟動重修,至 1930 年建成。尚存的民國時期石碑稱,修樓是因 " 賊凡猖獗 "," 惟冀神靈有應 四境清寧 "。從木樓走廊上俯瞰赤水河谷及川黔交界處山嶺。
  • 石家莊大橋街僅存的百年民國建築:頗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範
    民國初期,大石橋西側有很多老字號,就是在大橋街兩側起家的,像馬家雞、樂仁堂、蚨綸綢緞莊、勸業場……石家莊之所以有橋東、橋西之分,就是因為大石橋。當然,行政區劃上的橋東區已經被撤銷 ,但是老百姓在區分地理位置的時候,還是經常說橋東橋西。1907年,大石橋建成後,成為城市肇興的原點之一,一直是石家莊商貿的根脈所在。
  • 揭秘江蘇鐵路教育館「鎮館之寶」 朱自清《背影》被「神還原」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鐵路教育館」,展示的是130多年以來江蘇鐵路的發展歷程。從清代的滅火槍、鐵路界碑,到民國的火車票、舊鐵軌,還有建國後長江大橋總工程師的設計手稿等近現代文物,都能在這座博物館裡看到。
  • 民國時期的醬菜大鱷與街頭小吃
    民國時期,開封除了大型的飯莊和飯店,醬餜業和小吃也是一個很大的亮點。一個醬餜「大鱷」寶泰號,一年醬菜銷量能達到18萬斤。而開封冬夏不歇的小吃夜市,以現代人的眼光看來,就是一個夜色版的「清明上河園」。    一個老寶泰,一年賣出18萬斤    開封的醬餜業,在民國時期的表現頗為不俗。
  • 尋訪老民居|保定菊胡同片區深藏的民國時期中式小樓
    近八百年來,歷經朝代更迭,古城內的建築多數也已更新換代。尤其是民宅,隨著上世紀末最後一波舊城改造運動,保定城內的老民居已消失十之八九,現存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目前,舊城內掛牌的重點保護民居約有十處。雖說掛牌,但多數保護和修繕不力,有的甚至幾近坍塌。幸運的是,在古蓮花池附近的菊胡同片區,舊風貌保存的相對好一點,其中一些舊宅還是值得好好保護的。
  • 【老院子③】走近"聯一大樓"的前世今生,探秘瀘州民國時期老建築
    近日本報記者陸續探尋瀘州隱於鬧市的老院子中和街三號院子和鹽巷子五號院備受網友關注往期報導:這一期,記者將帶大家走近瀘州民國時期的代表建築——聯一大樓它是民國時期瀘州的西式建築風格代表之一,為四川工商企業「寶元通」公司修建。如今,很多人不知道曾經的「寶元通」公司,其實它是由瀘州風雲人物肖則可一手創辦,可以說是現在重慶百貨的前身。上世紀30年代,肖則可在瀘州成立「聯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建了聯一公司大樓,也就是「聯一大樓」。
  • 東山口百年老洋樓 探訪廣州最大的民國豪宅區
    走在新河浦路上,看著上個世紀的仿西洋式建築群,讓人恍如隔世彷佛身處民國時代。民國時期,新河浦是華僑富商和權貴的集中地,他們在此興建別墅公館,是老廣州的豪宅區。以紅磚清水牆、民國水刷石、綠色琉璃瓦頂,西式花園洋樓為主要特色。由於當時不少軍政要員的入住,慢慢有了「有權住東山,有錢住西關」的說法。新河浦目前保存下來的洋房有600多座,佔廣州僑房的四分之一。
  • 陳蘊茜:民國時期憲政觀念的日常傳輸
    而且,學校的校刊也刊登有關憲政的文章,如蘇州中學的校刊刊載《三權憲法與五權憲法之比較》一文,《嘉中校刊》則刊有《憲政時期我們應該作些什麼?》,面向廣大中學生的雜誌《中學時代》 則刊有《憲政與憲法》一文。行政院頒布的《實施憲政擴大宣傳綱要》還規定,各省市縣圖書館、民眾教育館「應將有關憲政之各種圖書雜誌 儘量開放以便讀者隨時翻閱」,因此,這些憲政文章對識字階層具有一定的影響。
  • 百年先施百貨附樓 曾設廣州最早的天台遊樂場
    原標題:百年先施百貨附樓 曾設廣州最早的天台遊樂場   記者尋訪長堤大酒店一帶  文/記者廖靖文  不少老廣州習慣將上商場稱為「逛公司」,這源於20世紀初廣州著名的先施公司和大新公司,在那個年代去「逛公司」,相當於去一趟嘉年華。
  • 星巴克爆改百年老建築,將閒置「廢樓」改出王炸!
    、林徽因是同期同學早年留洋時,沈先生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大學讀數學和建築學科1915年回國後開始「創業」做設計他設計的這座西洋古典風格的大樓在當時堪稱民國時期鼎盛一時的銀行現在則設計成了一個「船型」的操作臺正好對應天津的港口文化石柱與穹頂的交匯處繞了一圈純手工打造的古代錢幣石雕這些都是銀行原本有的模樣在吧檯周圍的12個窗口曾是老銀行留下的交易櫃檯
  • 媲美「鳳凰古城」,安徽涇縣百年老街盼重生!
    因依靠著青弋江,明清時期,章渡一度成為皖南山區通向蕪湖、南京、上海等地水上交通線上的重要埠頭,也是涇縣第二大商埠,至今尚存"轉運道"的石碑。 ▲獨特的建築靜靜在江邊老去,如今雜草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