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首批蠟梅已經綻放。從上海植物園、古猗園、共青森林公園、醉白池公園等滬上多座公園的情況來看,今年蠟梅花期正常,目前第一批綻放的蠟梅已進入盛花期。
上海植物園高級工程師王玉勤介紹道,今年上海植物園內的蠟梅最早開花於12月14日,有一兩株,而近日再看,黃顏色的花朵已爬滿枝頭,蠟梅叢中飄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王玉勤說,一般蠟梅開放要等到大雪節氣前後,開花溫度在5℃以上。少量早花品種在12月盛開,大多數品種在次年1月盛開,也有晚花品種直到次年2月才盛開。一株生長穩定的蠟梅開花的時間大約可以持續一個月。
經過多年觀察、研究,上海植物園的園藝師們認為蠟梅開花的時間與暖冬不直接有關,而是與初霜期的溫度密切相關,而後期盛開蠟梅的開花時間與低溫作用持續的時間有關。
以今年為例,今年秋天時間長,常年12月初的霜凍今年要晚來10天左右,「追」著霜凍開花的早蠟梅開花也相應推遲,但總體花期仍在正常範圍內。
蠟梅在中國有很多栽培品種,有等級高低之分。花朵小、顏色淺、香氣淡、內輪花被片為紫色的蠟梅被稱為「狗蠅蠟梅」,是下品;黃色更深、香味濃鬱、內外花被片顏色一致,則為上品,即所謂「素心蠟梅」。
每年蠟梅花開,總有兩個話題引發熱議。其中一個話題是這種花是叫蠟梅還是臘梅?
專家表示,這個問題不妨問問蘇軾。蘇軾曾寫道:「香氣似梅,似女工撚蠟所成,因謂蠟梅。」這裡的「蠟」指的是黃顏色的蜂蠟,蠟梅因顏色近似蜂蠟而得名。後蠟字簡化為蠟,所以寫成蠟梅或蠟梅是正確的。
有人會問,蠟梅在臘月開花,為何不能寫作臘梅?
殊不知,古人在年末祭祀眾神,這種行為「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蠟,秦曰臘」。可見蠟比臘更早用於表達這個意思,也就是說,就算要用花期來命名蠟梅,蠟比臘的「資歷」更老。
至於臘,它的本義是幹肉,在被當作臘的簡化字後,原有的讀音和含義都隨之改變了。顯然,將這種冬日綻放的黃顏色小花稱作蠟梅比稱作臘梅要正宗多了。
還有一個話題是蠟梅到底是不是梅花?
專家表示,蠟梅和梅花不是一回事。從專業上來說,它們不是一個科屬,關係甚疏。蠟梅是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梅花是薔薇科杏屬落葉小喬木、灌木。
這個複雜的問題,曾讓古人暈頭轉向。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蠟梅一直被當作黃色的梅花,被稱為「黃梅」。
其實,蠟梅和梅花主要可以通過三種方法來區分。
首先是看開花的時節。蠟梅花期一般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而梅花,尤其是地處江南的梅花,一般要遲至立春之後才開,花期通常在2月至3月,冬季前兩個月難得一見。一般而言,蠟梅花謝之後,梅花方才登場。
其次,看顏色。蠟梅古稱「黃梅」。梅花則多為白、粉、紅色,經過後期科研培育,又新增出許多顏色。
第三,看果實。蠟梅花謝了後結出瘦果,紡錘形,木質化,褐色,看起來比較醜陋。梅花謝後會結出梅子,生時青、熟時黃,就是可以煮酒的那個青梅。
區分了蠟梅和梅花後,其實挺心疼蠟梅,在一年四季最寒冷的節氣裡,都是蠟梅在鐵骨錚錚、傲雪欺霜,可就因為它常常被視作梅花,所以這種不懼嚴寒的高潔名聲反而被冠在了梅花頭上。
「歲寒三友」裡有梅花,「雪中四友」「植物四君子」裡也有梅花,「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裡還是有梅花,這裡面蠟梅一個名分都沒撈到,甚至連《二十四番花信風》這樣的「大名單」都沒進去。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不少古人也發現了這一點,心疼和敬仰蠟梅,因此在梅花之外,也有許多稱頌蠟梅的詩詞流傳於世,通過這些詩詞裡描述的「黃花」「蠟質」等特徵,可以判斷古人稱頌的正是蠟梅。
—END—
來源:上觀新聞 陳璽撼
原標題:《植物園的蠟梅開啦,關於它的兩大謎團看這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