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公園的蠟梅,我本來是每年要看的。去年,辜負了;今年,估計也要辜負了……貼一篇舊文以作懷念。盼望疫情早點過去,山河無恙,家國平安!
—— 題 記
平安公園的蠟梅開了。前幾天去的時候,開得也還不盛,幾十棵蠟梅樹大多還處於含苞待放之中。先發花的只有幾棵,也還不是怒放的姿態。有道是:「向陽花木易為春」,這一小片樹林,面積本來不大,無所謂陰陽向背,蠟梅們接受陽光雨露的機會應該差不了很多,花先花後,概是生機問題吧。只不過,一般開在臘月裡的花,到此時才芳容初綻,就不得不使人感嘆春日遲遲了。對於熟知花草習性的人來說,蠟梅在臘月開花,應該是一則常識。這一點,從「蠟梅」也作「臘梅」即可得知。其實蠟梅以前一直是「蟲」字旁,古代文獻上都有記載。蠟梅之所以稱為「蠟梅」,是因其花骨朵的質感像蠟燭的「蠟」。修訂後的《現代漢語規範字典》中,「蠟梅」便是採用了這個用法。
平安公園的蠟梅,我是每年必看的,今年的花期確乎比往常年要晚了許多。年前路過這裡時,估計正在花季,可進去一看,花苞不過才黃豆大小,心想這個冬天可真夠漫長啊!我對花草的喜好,是受了母親的影響。母親健在時,為了讓她開心,我幾乎帶她走遍了市內花草繁茂的公園。每逢花季,遠郊的植物園,那是肯定要去的。時間久了,各個景點花木的盛期,都被我掌握了個大概,適時再通過上網查詢,所以每次賞花都能夠如願。前年春天,在植物園第一次見到了梅花。那時,先是驚豔——白似雪,粉如霞,紅勝火的花朵仿佛是從畫裡走出來一般,氣息芬芳,質感鮮活。繼而,心裡存了疑問:聽說梅花習性特殊,更適應南方的氣候土壤,北方雖也有耐寒品種可以地栽,卻基本上不存在春節前後開花的可能啊?那天在展覽梅花的盆景館,我在一旁拍照,母親和工作人員攀談起來。她喜歡養花,栽花種草的書看過不少,遇到了侍弄花草的專業人士,本不喜言談的她一下子話多了起來,話題漸漸引入如何讓梅花春節前後開放,不覺之中,我竟然聽得入了神,可算將北國梅花迎春開放的玄機了解透了。
為了讓盆景梅花在春節前後開放,技術人員可謂煞費苦心。早在入冬前,他們就開始考慮如何讓梅花在冬季既能夠充分休眠,還要在開花前經歷一個低溫階段。這樣,梅花由室外移入室內的時間,就須嚴格控制在小雪以後大雪以前,過早會提前開花,過晚則延遲開花。梅花入室後,管理則更為複雜了,一是要放在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二是要保持盆土溼潤有度,以用手抓一把能握成團,把手鬆開便會散開為宜,太乾花蕾會枯死,太溼則會落花;三是要精心施肥。春節前半個月,就要將盆栽梅花移到向陽處加強日照了,如果日照不足4小時,還須要另外用燈光補充。
真是隔行如隔山啊!在我們看來,花開花落原本不過一種生命狀態的表達而已,一旦受制於人的意願,其過程竟變得如此繁難!可憐的花兒們,不但枝條不得盡情伸展,甚至連花開花放也不得自主……當時便想:這樣的花,即使再難得一見,以後也寧可不見!
是啊,花開花落原本不過一種生命狀態的表達。早又如何?晚又如何?蠟梅不在臘月開又如何?還是盡隨它去吧。該開的花,遲早會開,我們作為它們生命中的過客,只要記住:尋芳須趁早,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