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一條街,穿過一條巷
一座城市的魅力
就在細微處無聲地顯現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
騎龍巷
說到騎龍巷
你一定會好奇一個問題:
騎龍巷真的有龍嗎?
很多人都以為騎龍巷得名於
某一個或美麗或神奇的神話
畢竟,大家都是龍的傳人
有的人就相對文藝一些
他們認為騎龍巷的來源
是因為走在這條巷子
有「人行其巷,如騎龍身」的感覺
然而今天
小編要正式地告訴大家
關於「騎龍巷」名稱的由來
事實是
這條小巷位於排嶺半島的排嶺南路湖山公園塘邊,排嶺半島地形似出水蛟龍,昂首向上,一排排山嶺像龍的鱗甲,而當時排嶺施家塘湖山一帶是排嶺致高點,酷似一個龍頭。加上施家塘由兩個水塘組成,像龍的兩隻眼晴,活靈活現。這條小巷又居高臨下呈U字馬鞍型,正好騎在龍的脊梁上,由此得名「騎龍巷」。
雖然猜錯了
但騎龍巷在我們淳安人心中的位置
還是「無法撼動」的!
畢竟,這裡藏著三代淳安人的記憶
老淳安記憶
騎龍巷老照片
騎龍巷和千島湖同歲。1959年,新安江水庫蓄水,兩座千年古城沉入碧波,淳安縣政府搬到當時的排嶺(現千島湖鎮),騎龍巷所在的122級階梯,成為老城最繁華的地方。古樸的石階上,記錄著老淳安人的市井百態。
桃花灣老照片
餘年春 供圖
「騎龍巷」一名並非原始地名。對淳安歷史了如指掌的餘年春說:「當年這一帶有很多桃花盛開,而且地處山灣,所以又叫桃花灣,有『排嶺第一景』之稱,後來才慢慢演變成小巷。」餘年春對這條小巷最大的印象是:每逢徵兵,騎龍巷會變得格外熱鬧,一個個穿軍裝的年輕人神氣走過這條小巷的情景老人至今歷歷在目。
新面貌老韻味
去年五一前夕,歷時三年封閉式改造的騎龍巷慢生活休閒街區正式開街,成為千島湖旅遊的新地標。一年來,這條承載三代淳安人記憶「新」小巷,依然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它散落在這座城市的記憶仍藏在人們內心深處,在時間的打磨下,顯得尤為珍貴……
騎龍巷老照片
122級露石階梯、星羅棋布的小攤、淳安「老底子」美食......雖說這條巷子一直在發展在成長,兩邊都已換上充滿現代氣息的商鋪,但這些充滿自身韻味的「舊元素」卻從不曾消失。
「騎龍巷是孩子們隨時可以玩耍的遊樂場所。」「80後」的方麗對騎龍巷的記憶是關於跑、跳、蹦、躍的動作,這些凝聚著無限動感的字眼,幾乎是她童年時代對階梯傾注的所有熱愛。
承載歷代人記憶的騎龍巷
2014年 程廣中 攝
記憶中的騎龍巷石階朝天,滿階地攤。從吃到用,土特產一應俱全,有濃鬱的鄉土氣,是老淳安人的「百貨商場」。隨著淳安發展重心的轉移,加上小巷業態漸漸不符合年輕人的調性,商販聚集的騎龍巷漸漸落寞。直至2019年,騎龍巷「換裝」歸來,巷道邊的地攤被換成了現代化商店,騎龍巷有了新的「開始」。
2019年的騎龍巷
夏利新 攝
然而,一支手剝核桃、搗鼓芝麻的老營生隊伍依然「活躍」在騎龍巷的舞臺,至今已有40多年。商販換了一批又一批,但賣的產品還是記憶裡的樣子和味道。如今,她們也有了能遮風擋雨的固定場所。因為這支隊伍的商販全由左口鄉村民組成,她們還為自己取了個響亮的名字——「左口幫」。
老營生隊伍依然「活躍"
汪蘇潔 攝
走近這些商販,就能看到她們面前都擺著一大塊圓粗硬木,旁邊布兜裡放著烘裂了縫的土核桃。她們拿出一個山核桃,放到圓粗硬木上,用薄刀對著縫敲擊一下,「咯」,核桃裂成兩半,再用針把核桃肉挑到袋子裡,半斤一袋備著,等候上下的遊客來買。
「為了賺錢養家,我們離開家鄉來到騎龍巷,賣手剝核桃。因為品質好、價格公道,所以我們的產品一直深受大家喜歡。」68歲的洪哲梅在騎龍巷賣山核桃已有20多年。雖然年歲已長,也無需她再賺錢養家,但她覺得不能辜負那些喜歡核桃就著芝麻吃的淳安人。而且,她覺得,在騎龍巷必須有這支隊伍在才會有老味道。
騎龍巷階梯入口汾口草龍表演
程海波 攝
改造不是徹底改變,而是歷史的當下再現。這是淳安縣改造騎龍巷的初衷,也是在騎龍巷留下洪哲梅這群商販的原因。不止如此,裡商仁燈、大墅竹編、王阜繡花……更多代表淳安文化的非遺也被搬上了騎龍巷的舞臺。
如今,騎龍巷已「大變身」,正續寫新的小巷故事,但它依然會是人們記憶中的那條最熟悉、最親切的巷子。當你行走於此,或拾級而上,或踏步而下,望著那些臺階,也許那些留在青石臺階上的記憶被來往的腳步不斷打磨,但仔細看看一磚一石板,還是帶著濃濃的新安文化和老城記憶氣息。
「騎龍巷真的有龍嗎?」
你對這個問題看法如何?
【來源:我們大杭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