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品官員年薪才180兩,為何個個都能住大房子?

2020-12-19 叮噹貓說歷史

《草堂閱微錄》是清代紀曉嵐所作的一部志怪小說:「以食退之餘,惟遲思典籍,老而懶於考索,乃取其異聞,時作筆記,以寄所欲言。」由於這本書大多寫於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故名。

閱微草堂現在坐落在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號,也許有些去過那裡的讀者會覺得奇怪,以清官聞名的紀曉嵐,住的房子竟然超過1200平方米。大家都知道,紀曉嵐一向是以清官形象為人所熟知的,那麼他是怎麼搞到這樣一個大房子的?假如自己買下了,那麼作為清官,紀曉嵐的年薪到底有多少呢?

其實史書上對各朝代官吏的俸祿都有記載,清代也不例外。大清五朝會典《戶部俸餉》中有關於清朝各級官員俸祿的詳細記載。其俸祿最高的是親王,每年俸銀一萬兩,祿米一萬斛。宮廷官員中,一品官的俸祿最高,每年180斛,年俸銀180兩。也許有人會驚訝,一品高官每年的俸祿只有180兩銀,是不是覺得少了一點?在清朝,180兩白銀究竟值多少錢?

必須說的是,現在的古裝劇與歷史嚴重脫節,劇中人物動輒出手大銀錠。事實上,清代一個月能掙三兩銀子的人,是個高薪階層。《紅樓夢》中有一句話,曹雪芹說:「如林黛玉賈寶玉那樣的公子小姐,每月只有二兩。

駐京八旗騎兵,是一個高薪階層,每月俸銀為三兩,而步兵只有一、二兩銀子。儘管這些錢看上去很少,但對於他們來說,養活一家老小根本不成問題。

然而,作為一品官吏,除了家眷之外,還要各式各樣的侍臣和幕僚,他們的開支也比一般百姓要高得多。因此,他們的俸祿與支出相比,還是顯得捉襟見肘。那麼到底是什麼官員才能每個人都買得起大廈呢?是否真的全靠貪汙?

那倒也不是。事實上,官員們還有另外一筆很可觀的收入。清初,由於朝廷規定的俸祿過低,一些低級官員甚至不能應付日常開支,因此許多官員就利用職權大肆斂財。因此雍正皇帝即位後,便推行了養廉銀制度。養廉銀,依各地財政收入而定,一般為官吏俸祿的10-100倍。舉例來說,官職為從一品的兩江總督,一年的養廉銀最高可達18000兩,有了這18000兩,其實不必貪財,也可以過一種極奢華、極奢華的生活,但貪官自然有貪財的理由和藉口,再多的養廉銀也是不夠的。

養廉銀是地方官員的一項特殊福利,在京城任職的官員沒有任何特權享用。但地方官員想要辦事順利,想要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得到便宜,就得看京官的臉色。因此,一般來講,地方官員會按時節送來「冰敬」,「炭敬」,實際上是變相的賄賂。《詩經》云:「頻叩朱門獻暖爐,玉造火池熔炭紅。

這種「孝」也有不成文的規矩,不是越多越好,要看行情,不能越多,否則就是壞的規矩,也不能越少,更不能被同僚看不起。這份收入其實算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份灰色收入,但並不違反大清律例。

讓我們簡單粗暴地把它換成清代一兩銀,約等於現在的36.9克,而現在的銀價是每克3.4元。一位官員的年俸祿為180兩,那麼180兩白銀大約相當於現在的2.26萬元。看上去一年兩萬多的收入確實太少了,但實際上這樣的計算並不合理。清代每一兩個銀幣的實際購買力很大。清代前期,一、兩兩銀可買到一百五十斤優質大米。

而且,不同時期房價差別也很大。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位於北京長安街南邊的四間瓦房,售價70兩銀子,現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豪宅。因此,以這樣的收入和開支來衡量,一品官人所居住的大廈,完全可以在他們的收入範圍內負擔得起。

相關焦點

  • 清朝「正一品」官員,享受的待遇有多好?沒我們想的那麼複雜
    清朝「正一品」官員,享受的待遇有多好?沒我們想的那麼複雜古裝劇中,我們最常看到的就是清朝的電視劇,裡面有後宮妃子們的勾心鬥角,也有前朝官員的針鋒相對。朝堂上的鬥爭比後宮爭鬥更複雜,「官大一級壓死人」,清朝的官員級別有嚴格的劃分,誰都不能亂了分寸,今天的《清朝「正一品」官員,享受的待遇有多好?沒我們想的那麼誇張》,來說說這「正一品」的官員。清朝官員的級別分為9品,每一品都有正、從之分,所以算下來就有18個級別。
  • 「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古代官員的工資到底有多少了?
    看著那些個官員住著豪華氣派的住宅,每天錦衣玉食 ,享受著成群的丫環,僕人的服侍,不由得會想他們的工資肯定很高,不然怎麼會有這樣的生活了。但是他們的工資真的是如大家所想嗎?以清朝官員(文官)工資為例:一品官員年薪大概 180兩 左右,還有180斛俸米;二品 官員年薪則是155兩 ,外加155斛俸米 ;三品官員的年薪差不多130兩 ,130斛俸米;而到了七品官員這裡(也就是一般的知縣這級)辛辛苦苦一年也就得個45兩 40來斛俸米。
  • 清朝的「正一品」官員,他們究竟有多富,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每個朝代都有著獨屬於自己的故事,每個朝代也有著相應的政策和許多出名的官員。官員們為政府而工作,同樣也會獲得相應的報酬,拿著國家給的固定銀兩。成為了「士」,也就意味著坐到了高官的地位,因此也就享受著更高的統治階級和權力,有了相當大的權力的同時,還有著相當大的財力。在古代財力都是為權利而服務的。有財無權的人,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眾所周知,官員是有等級之分的,在許多人的印象裡,等級最低的是九品芝麻小官,等級最高的是一品大官。不過,清朝一品官員擔任的官職可能和大家心裡想得有點不太一樣,這到底咋回事呢?圖片:清朝一品官員劇照一、文官中的一品大官如果要詳細劃分,清朝官員的品級一共有九個大分類,分別是從一品至正九品,但每一個品級中又可以劃分兩類,分別是「正」與「從」。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懷疑
    人們從一出生就註定了他所處的階級,基本上是伴隨一生的,除非你能遇到天大的機遇,才有機會提高自己的社會階級。由於社會階級差距極大,所以有了高考的存在,可以說高考是一次最公平的機會,留給底層階級孩子的一次躍遷。
  • 清朝的「正一品」官員,俸祿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了你別不信
    儘管她們沒有中高考,可是擁有 科舉制的存在,才給了漢人貧農一次翻盤的機遇。根據科舉制,很多漢人剛開始邁向清代的政界,其中在清朝晚期四大重臣,也全是根據科舉制選撥出去的優秀人才。殊不知,她們作為朝廷「正一品」官員,究竟能享有哪些工資待遇?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福利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其實現在的公務員考試都會讓大家聯想到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在中國古代,很多人都把科舉考試當做自己唯一走入仕途的方式。其實那時候還是有一些買官的行為的,買官就相當於現如今的背景硬,走科舉之路就相當於你的真憑實學。今天想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清朝時期正一品的官員所享受的待遇到底有多麼好!
  • 清朝「正一品」官有多稀少?除了太師太傅,恐怕大部分你都沒聽過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所以對於清朝的了解一般來說都是要遠遠高於其他封建王朝的。眾所周知,清朝近300年歷史一共出了12位皇帝,但是清朝的官員卻是不計其數。最小的九品芝麻官可謂是每個地方都有,但是一品官就不見得多了。
  • 各個朝代官員工資排行,清朝年薪11萬,宋朝高薪養廉得不償失
    難怪,當初洪武年間,宏文館學士羅復仁過得很清廉,因為沒錢買不起房子因此只能住在郊外一座破房子裡,朱元璋有次跑到他家裡去看,看見兩間破瓦房外一個民工正在提著桶刷牆,他就問了,羅復仁在哪裡?沒想到這位仁兄一見皇帝大驚失色,跪下來說道:「臣就是羅復仁!」 這令朱元璋也感覺到尷尬和驚訝。可想而知,如果都按照明朝制訂的官俸標準,十個大臣有十個吃不飽穿不暖。
  • 清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官職?掰手指算,共有7個
    清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官職?掰手指算,共有7個文/九月讀史我們在不少以清朝為背景的影視劇中都能夠看到許多類似清朝官員的人物形象,這些官員他們之間又有幾個是「正一品」的官職呢,我們所熟知的鐵齒銅牙的紀曉嵐他可是乾隆皇帝眼前的紅人,但是就連他都不是正一品的官員,紀曉嵐的官職只是「從一品」。
  • 清朝王爺一年多少錢?你的工資是什麼級別
    古代都是帝王制,自然皇親國戚是上等人。皇帝咱不必說,整個國家都是人家的,咱們從皇帝之外的人來看看。王爺,可以說是皇帝所有朝臣中的最高位了。其中又分為親王和郡王。親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來就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當然文官也有受封郡王的。親王是中國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為什麼一個虛銜的王爺會受到這麼高級別的待遇呢?
  • 大清朝官員有沒有正一品的?說出來你別不信
    清朝有正一品的官職,由於清朝官員分地方和中央,又有文武職之分,所以都為一品,但是也有所不同。 中央 1.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基本屬於榮譽稱號,並無實權,一品文職;
  • 在清朝,什麼級別的官員能穿「麒麟服」大學士能穿嗎?
    在清朝,只要是當官,或者有當官資格的,地位都一般老百姓高。他們可以享受很多特殊待遇。哪怕是秀才,只是踏中科舉的第一步,就免繳賦稅。一般老百姓得活到七十歲才有這個待遇。而且,秀才見官不拜,官員也不能隨意處罰秀才。這僅僅是預備役的官員,連科舉都只是踩出了第一步。
  • 清朝一品官和九品官的薪水,換到現在是多少錢?答案使你猜不到!
    中華上下五年,其官場更是從古就有,官員提皇帝出謀劃策,自然有相應的薪水,那麼離我們最近的王朝,清朝當時官員俸祿都是多少呢?放到今天到底是多少?是窮是富?首先我們要知道一點,清朝的大部分慣例都是沿用明朝,而從上到下,一品高官和九品芝麻官所發的俸祿也不會一樣,但是這也不是最高的,薪水最高的當屬王爺們,但是誰讓人家都是皇室血脈,一般的王公就高達兩萬兩,那些比較受寵的大臣更是達到了將近四萬兩。
  • 清代「正一品」待遇到底如何?現代也沒幾個人能享受這待遇!
    在今天,我們國家的公務員考試越來越嚴格,國家對官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門檻也越來越高。而且隨著國家大力打擊貪汙腐敗,如今公務員的薪資待遇可是不比從前了。在歷朝歷代的官員待遇當中,就數清朝的「正一品官」待遇最好了,在吃喝住行方面,比歷史上任何時期的官員待遇都要好,就是現在的我們也非常羨慕。
  • 清朝縣長明面上三兩白銀月薪,實際多得很,這就是都想當官的原因
    在我國封建王朝歷史中,官員的俸祿數清代最為微薄,而且官員的低奉制在清朝已經成為了制式,是法定的,但是官員們為了應付官場和個人開銷,這點工資哪夠用呢?所以這就導致了清代大部分官員們長期的、系統性的貪腐現象發生。咱先不說清朝知縣俸祿多少,先看看清朝的物價吧!
  • 正一品官職最高嗎?在清朝,這9種爵位比正一品都要高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官員的等級有著深嚴的規定,官員的品級則代表了他們的權力和責任有多大,同時也用來量化定義官階大小及俸祿多少。而從漢朝以來,中國各大王朝一般都實行九品十八級制度,即使是清朝入關後,也沿用了這樣的官職部署。
  • 大清「正一品」的官員,一般都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在這一點,能夠把清代官員分成京官和地方官兩大類。這二者是不一樣的。京官的薪水有二兩。一種是正俸,一種是恩俸。正俸便是京官們的俸祿和俸米。這是以順治年間為國際慣例。但是充分考慮那時候財政苦悶,因此 給官員定好的正俸並不高。官府還經常逼著官員捐獻俸祿,彌補財政不夠。按清代《戶部則例》的記述,正一品官員的俸祿為180兩。
  • 古代一品大員的待遇,雙倍工資不算啥,另一個讓人羨慕!
    古代一品大員的待遇,雙倍工資不算啥,另一個讓人羨慕!在古代的時候,幾乎每一個讀書人都希望能夠有所成就,都希望自己能夠當官,但是不同的官員,所能享受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清朝的官員分為九品十八等,最高的是正一品,也就是傳說中的一品大員,要成為正一品的官員並不容易,據說清朝正一品的官員很少,大約只有15人,因此,正一品官員的待遇還是很好的,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的好奇!
  • 清朝最憋屈的官職,位列一品官銜比總督還高,實權卻還不如知府!
    喜歡看清宮劇的朋友,一定對清朝的一些官職不會陌生,尤其是在皇帝手下做事的一些大臣,還有各地的封疆大吏,都是經常「出鏡」的人物。比如說總督在清朝,那就是「高官」的代名詞,我們知道巡撫算是一個大官了,畢竟掌管著一個省,但是總督卻同時掌管著兩三個省,甚至在特殊時期,有些總督能同時管著五六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