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經典作品推薦,《棋王 樹王 孩子王》最受讀者歡迎

2020-12-16 百聞讀書

阿城(1949- ),男,原名鍾阿城。原籍重慶江津,生於北京。是當代尋根小說的重要代表作家,其作品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除小說外,還創作和改編劇本。代表作是小說《棋王》。

喜愛阿城的書友們,TA的這幾本書你都看過嗎?

1.《棋王 樹王 孩子王》

豆瓣評分:9.2

作品簡介:《棋王 樹王 孩子王》阿城的文學作品以白描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圍,透露出濃厚雋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關於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學玄思。這些作品以及他在1985年發表的關於「尋根」的理論文章《文化制約著人類》使他成為當時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化尋根派的代表人物。後有不少雜感和散文作品發表,依舊沿襲了他獨特的語言風格。本書收入了其中的代表作。

書友點評:初看略嫌不夠厚重,沒想到《棋王、樹王、孩子王》是這樣短小精悍又簡單的故事,但越看越被打動,印象深刻的描寫有樹王裡知青砍倒第一棵大樹、孩子王裡王福交上作文《我的父親》《洗澡》裡騎手對女人唱歌。《魂與魄與鬼及孔子》中他說,喜歡孔子的入世不喜道家愛標榜。他的故事就是至簡至誠至真本尊啊。

2.《遍地風流》

豆瓣評分:9.1

作品簡介:《遍地風流》是阿城先生公認的經典之作,屢次再版,好評不衰,奠定了其漢語寫作界塔尖的地位。此次出版的是阿城先生親自編訂的全新版本,收錄了70篇作者的短篇小說,其中有十多篇是之前版本的《遍地風流》所沒有的。

書友點評:「雜色」寫得最精彩,讀來最暢快。

3.《棋王·樹王·孩子王》

豆瓣評分:9.1

作品簡介:此次出版的是阿城先生親自編訂的最新版本,增添了許多以往版本所不具備的內容。內容包括以往版本都有的《棋王》《樹王》《孩子王》三篇中篇小說,以及以往版本所不具備的畫家曹力為作者畫的漫畫像,還包括以往各版本(義大利文版、日文版、舊簡體版、臺灣繁體版)的序言。

書友點評:支離破碎的讀完,記住了《樹王》的空靈。

相關焦點

  • 值得重讀的書:阿城《棋王樹王孩子王》
    今年讀過最多的作家,是阿城無疑了。先是在手機app,把所有找到的作品都讀了一遍。又竭盡所能,把能買到的紙質書收入囊中。01最近,又重讀了一遍《棋王 樹王 孩子王》(以下簡稱「三王」),阿城先生的代表作。
  • 終於讀了阿城老師的《棋王》《樹王》《孩子王》
    阿城老師的名字總是從各種文化節目中聽到,他的作品在我的必讀書單裡很久了。不知道為什麼,到了今天才讀到。一下明白,那些關於阿城老師的溢美之詞,毫不誇張。別人眼中的阿城孫鬱:那時我們看了,都傻了,小說還能這麼寫。
  • 阿城小說中的道家思想淺析——以《棋王》《樹王》《孩子王》為例
    引言阿城被認為"尋根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總共包括三個中篇小說:《棋王》(1984),《樹王》(1985),《孩子王》(1985);六個短篇小說:《迷路》、《傻子》、《周轉》、《臥鋪》、《會餐》、《樹樁》(1985)。最後還有以《遍地風流》(1986)為題的,由很短的文章組成的系列。
  • 《棋王》《樹王》《孩子王》:阿城值得你字字精讀
    阿城的「三王」系列,我拖了很久才讀完。不是因為不好看,恰恰相反,正是因為覺得他的書更適合慢悠悠的逐字品味,而不是走馬觀花式的泛讀或聽書。他獨特的文字不僅可以作為寫作風格的一種榜樣,也有助於思考大事小事的是是非非,正如其它很多經典作品一樣。妙在細節《樹王》裡阿城寫月亮,「淡著半邊」。
  • 陳凱歌早期作品《孩子王》將重映 改編自阿城同名小說
    這個頗具年代感的表述提醒人們,距離這部藝術電影經典的問世已悄然過去了三十二年。多災多難的「孩子王」《孩子王》當年帶給陳凱歌的是近乎災難性的體驗。在雲南拍攝一個多月卻因攝影機出問題全部報廢,陳凱歌不得不用自己的知青經歷來鼓舞大家不至於中途撂挑子,與西影廠的製片人相處不洽導致劇組齟齬不斷。
  • 莫言被《棋王》所徵服:阿城在我的心目中毫無疑問是個巨大的偶像
    在美國的阿城不受諾獎、國內評論界、以及文學圈的叨擾,也沒有拼命出暢銷書的壓力,因此,他活的如此豁達。阿城的人生信條本不是寫作,而是活著。他更重視活著的這個過程,寫作只佔據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盡享人生繼《棋王》之後,阿城加足火力,又接連發表了《樹王》與《孩子王》,這"三王"讓阿城在文壇站穩腳跟,受眾人追捧。然而在他聲名鵲起之時,阿城卻選擇了歸隱美國。在美國,阿城不做別人眼中的作家,只做自己的生活家。
  • 阿城的小說,今天還是值得一讀再讀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棋王》出版二十周年紀念版,來自著名作家阿城。對於阿城,喜愛文學的朋友一定都不陌生,他是王朔、陳丹青推崇的「作家裡的作家」。《棋王》則是阿城先生白話小說的經典——「三王」用儉省凝練的漢語,捕捉世俗奇人,描畫風俗與風度,保留說書人的傳統、筆記和話本小說的精粹,達到白話小說的至高境界。
  • 阿城《棋王》一個棋痴的傳奇故事:好的小說,可以反覆閱讀
    他被王朔稱為「作家中的作家」,他就是自稱雜家,文字手藝人的阿城先生。書呢,就是阿城先生的成名作《棋王》。《棋王》裡寫了痴迷象棋的下鄉知青王一生的故事,頗為傳奇。《棋王》出版2年後,也就是1986年,新書《棋王、樹王、孩子王》。集合了三個中篇,以後的各版本似乎都為三篇的合集。
  • 阿城寫餓貨棋王的吃相,讓王蒙大呼過癮:我久沒有見這樣的文字了
    說實話,王蒙還有餘地,他那人比他作品大,他過去經歷那麼多事兒,至少還能寫出伶俐、有思想的東西。只因為《棋王》這本書,事實上,阿城一共也沒有出幾本小說,後來他就當編劇去了,或許作家的限制比較多,編劇卻可以改進劇本,和許多人交流。這本小說有多好看?不光是王蒙大呼過癮,全國的年輕人都在搶購這本書。作為"最被低估的作家",他的這篇14000多字的小說就能轟動全國。據記載,1984年,阿城的《棋王》在《上海文學》剛一發表,就引發了閱讀熱潮。
  • 阿城「三王」之《棋王》:他和我們都不太一樣
    《棋王》與《樹王》《孩子王》並稱為阿城的「三王」系列。《棋王》,發表於1984年。這部小說是有些神奇的。獵奇的人看到的是棋王以一敵九的傳奇。上了年紀的人看,會追憶起那段上山下鄉的歲月。愛文學的人稱讚其文字洗鍊脫俗,有些古意,又有些劍氣……小說叫《棋王》,寫得也主要是棋王。
  • 王朔的追星首選——阿城,《棋王》一出,名動天下
    我第一次看《棋王》這篇文章的時候,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大概是十三四歲的時候。說起來若是心智成熟一些的孩子,在這個年紀也應該參透這書中的韻味了。可惜我那時正在學校住宿,學校食堂飯菜著實一般,我每日都吃的不舒心,所以通篇文章讀下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們一幫知青吃蛇肉的片段了。
  • 阿城這本書,時隔十年再讀,依舊無法自拔!
    其中就包括這本書,阿城的《棋王 樹王 孩子王》。阿城,作品不多,《棋王 樹王 孩子王》算是代表作。我試圖回想當時讀他的感受,想不太起來了,隱約記得《棋王》說的是下棋的事兒,具體說應該是一個高手下棋的事。《樹王》記得個大概,跟砍樹有關的一件事,具體不記得了。《孩子王》不記得了。
  • 世事如棋,共讀阿城《棋王》35周年文學之夜 | 新京報·文化客廳No.3
    1984年,電影《芙蓉鎮》、《刺客聶隱娘》的編劇阿城出版了個人首部短篇小說《棋王》進軍文壇,《棋王》講述了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處尋找對手下棋、拼棋的故事,篇幅很短,一陣惆悵一陣歡喜。汪曾祺、王蒙在看了這篇小說後都大為驚嘆,驚嘆的不只是他們,還有從1984年開始這35年間每一位打開《棋王》的讀者,喝茶一般看完了小說,唇齒滿香,細細地再品一口,咂一下嘴,還是香。翻回扉頁,從1984年開始,有兩個字開始滿滿烙印在每個讀者的心裡:阿城。
  • 衣食雖是本,可終究還需要點別的-《棋王》阿城
    —題記現在的80或者90年代的年輕人,熟悉阿城的人,好像並不多。開始了解阿城,是從竇文濤的節目《鏘鏘三人行》中得知,他們談論到很多次,好像關於阿城的趣事很多。阿城,主要身份是編劇和作家。擔任編劇的作品中,比較被熟知的應該是《芙蓉鎮》《刺客聶隱娘》。
  • 把中國作家全都扔在一個島上,不給吃喝,活下來的準是阿城
    如果你對中國文學了解很多,你可能聽說過這位70歲的老人,他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被低估的作家,他寫了一篇14000字的短篇小說,可能會轟動全國。1984年,阿城的短篇小說《棋王》在上海文學中發表,引起了讀者的狂熱。
  • 阿城《棋王》|淺析小說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學的審美與精神
    在很多人心中,阿城都是中國最會講故事的作家。「王一生的姿勢沒有變,仍舊是雙手扶膝,眼平視著,像是望著極遠極遠的遠處,又像是盯著極近極近的近處,瘦瘦的肩挑著寬大的衣服,土沒拍乾淨,東一塊兒,西一塊兒,喉結許久才動一下......
  • 奇人阿城: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作家
    在中國當代文學圈,阿城絕對算是一個奇人。他是作家,同時還是一個手藝人、智者,是當下這個時代已經罕見的「百科全書式的人」。   上世紀80年代,阿城的3篇小說《棋王》《樹王》《孩子王》橫空出世,震動華人地區。驚濤拍岸,阿城打到的高度,至今還懸在那裡。
  • 七卷本《阿城文集》出版 「文學意義」受青睞
    本報訊(記者舒晉瑜)《阿城文集》最近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首次結集出版。北京大學教授洪子誠表示,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壇曾經風起雲湧,不少作家作品轟動一時,但不只有「文學史意義」,而且有較長久的「文學意義」的並不是很多,阿城就是其中一位。
  • 「最被低估的作家」阿城:4天完成小說引爆文壇,莫言都視他為偶像
    僅用四天就完成了小說《棋王》阿城原名為鍾阿城,1949年出生於北京阿城一生的成就有很多,他的主要職業是編劇、作家。其實阿城寫作初期並沒有多少作品,但是沒過多長時間,阿城的名字就被廣為人知。一切的源頭都在於他寫的第一部小說《棋王》,至此阿成也被稱為「最被低估的作家」。
  • 4天寫了篇小說震動文壇,王朔:若是每人都必須追星,我就追阿城
    1984年,鍾阿城的短篇小說《棋王》首發在《上海文學》,這一部14000多字的小說引爆全國,接下來《樹王》、《孩子王》,生生震動中國文壇,阿城變得炙手可熱。全國各地的編輯紛至沓來,紛紛向他約稿。有時一天要來好幾撥,有時一撥要來好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