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4月24日訊 老馬 疫情對英國的製造業形成重大打擊之際,大批英國企業希望或已經轉產醫療產品。
英國每逢周四晚間為醫務人員鼓掌加油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雖然多達3000家英國企業向英國政府表示願意生產醫用口罩,為何努力準備恢復經濟,支持本國企業的英國政府並沒有將口罩生產國產化呢?
雖然在歐美爆發疫情之初,政府和媒體的宣傳給民眾傳達的信息是患病者需要戴口罩,普通民眾保護自己就勤洗手,戴口罩的作用不大。但口罩早已在市場脫銷,十分緊缺。
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衝擊下,英國的醫院,養老院等機構面臨的醫療防護設備不足的問題惡化,包括醫用口罩準備不夠。
隨著一些歐洲國家已改變對戴口罩作用重要性的觀點,英國政府仍根據世衛組織建議堅持不建議民眾佩戴口罩的觀點。NHS公共醫療系統負責人認為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口罩能防止病毒傳播,而真正擔心的是強制佩戴口罩將擠兌醫院醫療資源儲備。
包括英國著名奢侈品牌巴寶莉,著名英國內衣品牌Janet Reger等在內的英國當地品牌的很多企業開始生產口罩,並向英國政府表示願為醫療系統提供口罩。可英國政府並未向大多數英國本土企業那裡直接訂購口罩,反而繼續努力從中國等國外進口。
口罩看似雖小,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醫用口罩必須有一定的質量和安全標準。特別是在疫情下需求巨大,其大規模生產需要完整的相關工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
口罩生產有幾個關鍵環節,包括熔噴布是口罩過濾功能的關鍵性材料,口罩機則是工業規模量產的關健設備。
英國製造業的優勢在航空發動機等精密儀器。由於幾十年沒有遇到疫情,英國早已放棄效益不大的口罩產業鏈或直接通過國際貿易從海外購買。
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國調動舉國體制優勢,中石油,中石化,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迅速研發實現熔噴料,熔噴布,口罩機等成套材料和設備,很快集結了化工、紡織、機械、冶金、電子等工業部門,打造出最完整的口罩產業鏈、供應鏈。
此外因為需求暴增,中石油、比亞迪、五菱汽車、格力電器等中國巨型企業投入巨資轉產口罩。中國的口罩從武漢疫情前每日2000多萬隻產量,4月初已經達到了一天2億隻。3至4月份,中國1個月出口38.6億隻口罩,從疫情前年產量佔全球約50%到兩個月後的約85%。
鑑於中國一些私營企業在疫情初期生產部分劣質口罩流到海外,中國當局隨後還採取嚴格出口管控措施,確保出口口罩的質量。
相比之下,雖然英國當地諸多中小企業希望為抗疫轉產口罩,但原料供應和生產能力都受到生產及供應鏈等諸多因素的嚴重局限,無法滿足英國抗擊大規模新冠疫情的需要。
舉例英格蘭中部的一家企業蘭開夏紡織公司(Lancashire Textiles)在疫情前是生產枕頭被罩等床上用品的專業企業,疫情開始即轉產口罩,但這個英國企業在其Burnley基地僱員僅35人,3月份一周僅能生產2000個口罩。這對英國醫療機構抗疫來說是杯水車薪。
此外,英國眾多企業在英國當地生產成本及供貨成本等均難以讓英國政府立即選擇採用其供應產品。
英國媒體和公眾關注缺乏口罩在內的醫護設備問題。政府在壓力下表示,現在迅速處理企業向政府提供的8000個供貨表態,但是需要確保有關產品符合英國醫護人員要求的質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