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秋、國慶雙節臨近,為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我區各單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特色、趣味的文藝活動,讓居民在歡聲笑語中提前感受到雙節相聚的歡樂節日氛圍。
載歌載舞歡度佳節
上地街道舉辦了「璀璨金秋,活力上地」戶外中秋文藝晚會,由街道各社區文藝團體、上地e家等80人組成的各表演隊,為居民們帶來一場溫暖又熱烈的文藝大餐。體之韻模特隊為大家展示了各種體育競技運動,《祝酒歌》熱情奔放、激情澎湃;上地e家樂舞e派兒童舞蹈隊的小朋友們活潑可愛,為大家帶來了舞蹈《燃燒我的卡路裡》,將活動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次活動還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做足防疫相關細節,實時對群眾進行提醒、疏導、分流,避免人群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等,在為群眾帶去歡樂的同時,也確保大家的健康安全。
「喜迎國慶凝聚愛國情」文藝匯報演出在曙光文化廣場舉行。各社區的文藝團隊依次登上舞臺,大家載歌載舞歡度國慶,唱響新中國,舞出新時代。記者了解到,表演者們都是退休的居民,他們見證了祖國的發展壯大,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對祖國的熱愛。此外,還有農科院社區的女聲小合唱《美麗的抗疫姑娘》,對白衣天使表達了深深的敬意。每一個節目都體現著社區的文化內涵,體現出社區居民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對祖國母親的無限熱愛。同時,演出全程通過公眾號同步直播,將線上與線下充分結合,讓居民在娛樂中體驗不一樣的節日氛圍,贏得了地區觀眾的一致好評。
聞鍾賞月致敬傳統
由區文化館主辦的「致敬傳統·聞鍾賞月」迎中秋慶國慶文化活動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舉行,本次活動採用直播的形式,以大鐘寺古鐘博物館的大鐘樓古建築作為展示背景,圍繞博物館鎮館之寶「永樂大鐘」、覺生寺古建築群,結合中秋節、國慶節等文化元素,與傳統鼓樂、舞蹈、民樂合奏、合唱等藝術形式相結合,為廣大線上觀眾帶來一場極具文化內涵的視聽盛宴。活動中,編鐘、民樂合奏《但願人長久》、獨舞《鍾生》、鐘鼓齊鳴《千手頌》等傳統文化氛圍濃厚的節目,讓大家了解歷史、聽懂歷史、享受文化、和諧共處、激勵奮進;在活動的最後,演職人員敲響「永樂大鐘」,與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實驗小學藝術中心合唱團一同合唱《祈禱》,共同祈願祖國盛世,國泰民安。
曙光街道舉行第二屆「曙光映像」書畫攝影展,以「迎國慶·光影記錄七彩曙光」為主題。120幅作品展示了祖國輝煌成就、曙光人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跡和地區日新月異的變化。攝影展分三個主題板塊,其中「花好月圓·喜迎國慶」板塊展示新中國成立71周年的輝煌成就,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對大好河山的讚美、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捍衛家園·戰疫有我」板塊回憶疫情期間的熟悉情景、動人故事、感人瞬間。「七彩生活·入鏡曙光」板塊記錄了地區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參與文體活動,踐行文明風尚的精神風貌,通過鏡頭折射出喜人的變化。曙光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街道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曙光映像」攝影作品展已成為展示地區精神風貌的平臺。
京港兩地共話團圓
中關村街道東裡南社區與香港北角居民協會啟動「京港社區網絡大講堂」,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定期舉辦主題活動,讓京港交流內容更豐富,機制更健全。
活動中,社區主任曹紅莉介紹了寄到香港的老北京傳統月餅自來紅,還分享了北京過中秋的傳統習俗。香港北角居民協會李莉主席也分享了香港的中秋習俗,大型廣場和公園會舉辦燈會點燃節日氣氛,以及大坑村舞火龍的觀光活動盛況。現場氣氛在交流中不斷升溫,而兩地誌願者們精心準備的旗袍秀表演《如花似夢》則用傳統文化將兩地居民的血脈緊緊聯繫在一起。據悉,自2017年7月20日中關村街道東裡南社區與香港北角居民協會籤署北京市首家京港社區結對交流協議書以來,雙方有來有往,互動頻繁,形成常態化交流,更成為了親密夥伴,此次線上交流更加深了了解,傳遞了歡度團圓佳節的相思之情。 (景天 王豔潔 陳乃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