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縣那一年「鬧正月」,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2021-03-04 井陘身邊事

 向上滾動瀏覽全文

(文 姚曉科)鑼鼓敲的震耳欲聾,拉花扭的熱情似火,社火耍的生龍活虎……2月20日上午,井陘縣城裡彩旗招展,人潮湧動,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該縣火熱開幕的第二十六屆民間藝術節上,各式各樣散發著濃鬱鄉土氣息的民俗表演齊聚一堂,把傳統「鬧正月」推向了高潮。

井陘縣是國家首批「千年古縣」、「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文化底蘊深厚。每逢春節,群眾性聲勢浩大、種類繁多的文化活動便進入高潮。「過十五、鬧十六」是該縣的傳統習俗,吃罷元宵賞過燈,全縣各村爭先恐後帶著自己的傳統民俗和拿手絕活,齊聚井陘縣城一展風採,你方唱罷我登場,紅紅火火鬧正月,以此表達對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期盼,俗稱「過會」,是該縣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盛會。在這一天,井陘拉花、花臉社火、騎驢、旱船、竹馬、跑龍燈、顛皇槓、耍獅子、龜馱碑、老娘送閨女等種類繁多、原汁原味的傳統民俗表演齊聚一堂,吸引來自省內外數萬名觀眾同時觀看,已經成為該縣特色文化旅遊的一張靚麗名片。

今年的民間藝術節設一個主會場、五個分會場,來自全縣的120餘支表演隊2000多名演員和民間藝人為觀眾們展示了千年古縣井陘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精品。在井陘大劇院廣場主會場,表演還沒開始,偌大的廣場就被趕來「看會」的群眾圍得的水洩不通。「我們每年都來井陘看花會表演,今天早上不到八點就趕來了!」石家莊市民梁先生對記者說道。他和愛人、女兒一家三口一大早就冒著濃霧開車從市裡來井陘看會,雖然現場氣溫已經低到零度以下,但他們的熱情絲毫不減。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在雄渾激昂、盪氣迴腸的歌聲中,身著各色靚裝的百人舞蹈團列隊閃亮登場,手中的彩色道具在整齊劃一的動作中將現場渲染成一片片火紅色、金黃色、湛藍色的海洋;備受矚目的百人拉花隊舞姿剛柔並濟、優美多姿,象徵風調雨順的傘在表演者的手中上下翻飛,讓人看的眼花繚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桃林坪花臉社火」表演藝人們臉著各色臉譜,身披威武戰袍,手持各式兵器在震天的鑼鼓聲和吶喊聲中飛奔入場,瞬間點燃了現場群眾的激情,「三英戰呂布」、「梁山眾好漢」等真刀真槍的激烈打鬥場面博得現場喝彩聲、口哨聲接連不斷;民間傳統節目「二鬼抱跌」走一走晃三晃,動作前俯後仰,快速推、踢、抱、翻、滾、旋等動作顯示出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

「民間藝術節是我們縣最隆重的文化盛會,各村的民間藝人們在春節前就開始早早準備,為的就是正月十六『過會』時在全縣人民面前露上一手。」該縣文化館館長王雪梅介紹說。今年春節期間她帶領井陘拉花隊伍遠赴臺灣交流表演,前兩天剛回來,還沒顧上休息就又馬不停蹄投入到民間藝術節籌備當中,為的就是在熱熱鬧鬧的正月裡給全縣群眾奉上一道精彩的文化大餐。 

藝術節當天,群眾不僅欣賞到了原汁原味的傳統民俗表演,還能近距離感受井陘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井陘大劇院北側的非遺展演分會場,竇王醋、井陘煎餅、缸爐燒餅、泥塑、麵塑、剪紙……這些最能代表千年古縣井陘傳統民間手工藝製作的手工藝品一字排開,令人眼花繚亂。「一上午我的攤位前擠滿了人,現在人們對傳統技藝越來越感興趣,我們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竇王醋釀造技藝」傳承人仇彥軍高興地對記者說道。

文章來源:井陘發布


相關焦點

  • 歲時記 | 正月半,元宵鬧歸宗
    心裡期盼,又好像也說不清楚,只覺得「正月半」鬧元宵,熱鬧好玩。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的歡騰、喜慶,也道出了元宵節與其他節日的不同之處。廬山(星子)自古以來就有「鬧元宵」的習俗,盛況不亞於年三十和初一,有「年小月半大」之說。
  • 周祖陵景區正月初一熱鬧非凡
    周祖陵景區正月初一熱鬧非凡 周祖陵景區在正月初一,迎來了四面八方遊客。
  • 正月裡來正月正 正月十五鬧花燈
    正月裡來正月正 正月十五鬧花燈 2019-02-20 1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統民俗大薈萃 紅紅火火鬧正月井陘縣舉辦第二十六屆民間藝術節...
    20日上午,井陘縣舉辦了第二十六屆民間藝術節,現場彩旗招展,人潮湧動。宋衛 攝  長城網2月20日訊(記者 王亞 通訊員 姚曉科)鑼鼓敲得震耳欲聾,拉花扭得熱情似火,社火耍得生龍活虎……20日上午,井陘縣城裡彩旗招展,人潮湧動,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該縣火熱開幕的第二十六屆民間藝術節上,各式各樣散發著濃鬱鄉土氣息的民俗表演齊聚一堂,把傳統「鬧正月」推向了高潮。
  • 正月初九「天公日」,你知道有什麼講究嗎?
    春節作為我國最大的節日,深受全國人民的重視,作為新正月的第九天,你知道正月初九「天公日」有什麼習俗和禁忌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正月初九忠信燈街鬧花燈據歷史記載,忠信燈街鬧花燈這一習俗開始於明末清初,自那時候起,每年的正月初九,河源市連平縣忠信、大湖、油溪、三角、繡緞、高莞等6個鄉鎮就會聯合舉辦鬧花燈的習俗。
  • 正月裡來鬧花燈 火樹銀花不夜天
    正月裡鬧花燈正月裡鬧花燈花燈是一種有著豐富的藝術性的民間工藝品,有著較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山東各地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成為一年中山東燈火最旺的時節。正月十五的「觀燈」也漸漸成為山東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一派「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熱鬧景象。
  • 今天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的生日
    正月初九有什麼習俗 1.忠信燈街鬧花燈 「正月初九鬧花燈」,這是河源市連平縣忠信、大湖、油溪、三角、繡緞、高莞等6個鄉鎮約定俗成的村民共同鬧花燈的大喜日子。
  • 一年倆正月!那豈不是要過兩次春節?放兩次年假?
    一年兩個正月!那豈不是要過兩次春節?春節剛過,估計大家還沒從過年的忙碌中緩過來,開始上班面對繁忙的工作,每個人都無精打採的,這可能就是節後症候群吧,估計每個人都多放幾天假,好消息來了,哈哈哈,2262年!
  • 元宵節為什麼要「鬧」?這樣的民俗文化真豐富!
    元宵節為什麼要「鬧」?這樣的民俗文化真豐富!中華民族傳承至今,流傳下來傳統習俗不計其數。但是每一項民俗節日都必不可少,因為它們都是蘊涵著我們古老民族的文化氣息。生活當中最為特別的年俗節日之一,除去春節之外,那就是元宵節啦。春節是一年之尾又是一年之初,而意味著辭舊迎新,而元宵節意味著整個春節的結束,為了慶祝,自然也是熱鬧非凡。那麼大家知道元宵節怎麼來的嗎?為什麼叫做「元宵」?為什麼叫做「鬧元宵」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正月十五鬧花燈,為什麼?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元宵之夜,人們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既是慶祝元宵佳節,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鬧花燈是元宵節眾多習俗中最為主要的一個,何時開始,說法不一,但一般認為始於西漢,興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
  • 百丈巖馬氏仙姑廟,今天廟會熱鬧非凡.
  • 夜晚的大理古城,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大理一直都是我很嚮往的地方,還有那首去大理的歌,旁邊洱海的美麗,都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附近找了個停車場,停好車後,開始逛古城。熱鬧的街道走進古城的真正核心街道,這時候才看到人真的很多,現在已經是夜晚十點半,依舊擋不住遊客的熱情,我們逛著街繼續往前走著,接下來才是真正人潮,人山人海讓人感到大理古城的熱鬧與吸引
  • 元旦最初指的是農曆正月初一,那「春節」又是從什麼是開始的
    元旦既是一天的開始,也是一年的開始,所謂的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因此,元旦又稱「三元」。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是最早慶祝新年的國家之一。傳說中國人慶祝元旦早在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就已經開始,《晉書》中有「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話語,是「元旦」一詞最早出現的時候。
  • [今日話題]正月裡來鬧花燈——說說你故鄉的元宵節風俗!
    [今日話題]正月裡來鬧花燈——說說你故鄉的元宵節風俗!   正月裡來鬧花燈,過了春節,一轉眼就到了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這是多少年來傳承下來的風俗,但是不同的地方一定還有許多不同的風俗習慣來慶祝我們自己別有特色的元宵節。
  • 「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喜鬧元宵
    「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喜鬧元宵50/52) "← →"翻頁 每年正月初十到十六
  • 正月十五——看古詩與畫中如何「鬧」元宵
    這一天,人們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捏面燈、賞月、趕廟會、舞龍、舞獅子,有的地方還有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節俗活動,可以說是熱鬧非凡。繼中國傳統四大節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古詩裡的元宵節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 河北省石家莊市的贊皇縣和井陘縣
    河北省石家莊市的井陘縣井陘縣在哪裡?井陘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縣政府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微水鎮建設南路3號。井陘縣有哪些景點?錦山自然風景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去錦山自然風景區旅遊,可以入住漢庭酒店(石家莊井陘微新路店)。漢庭酒店(石家莊井陘微新路店)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微新路。
  • 正月初一福州各大景區人山人海 鼓山迎客12萬人
    正月初一,三坊七巷人山人海三坊七巷花燈收到市民喜愛19日是大年初一,上午9點西湖公園就已人山人海西湖公園春節期間正舉辦迎春花展,前來賞花的人們絡繹不絕。19日,記者在西湖公園南大門粗略計了一下,約5分鐘的時間就有近30位遊客進園。
  • 北京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鬧元宵!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正月十五我們鬧花燈/鬧鬧串串喜慶火火的紅」……元宵佳節前夕,在北京市東城區都市馨園社區非遺博物館,新怡家園社區舞蹈隊一首熱鬧的《鬧花燈》開場曲,拉開了崇外街道元宵燈會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