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滾動瀏覽全文
(文 姚曉科)鑼鼓敲的震耳欲聾,拉花扭的熱情似火,社火耍的生龍活虎……2月20日上午,井陘縣城裡彩旗招展,人潮湧動,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該縣火熱開幕的第二十六屆民間藝術節上,各式各樣散發著濃鬱鄉土氣息的民俗表演齊聚一堂,把傳統「鬧正月」推向了高潮。
井陘縣是國家首批「千年古縣」、「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文化底蘊深厚。每逢春節,群眾性聲勢浩大、種類繁多的文化活動便進入高潮。「過十五、鬧十六」是該縣的傳統習俗,吃罷元宵賞過燈,全縣各村爭先恐後帶著自己的傳統民俗和拿手絕活,齊聚井陘縣城一展風採,你方唱罷我登場,紅紅火火鬧正月,以此表達對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期盼,俗稱「過會」,是該縣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盛會。在這一天,井陘拉花、花臉社火、騎驢、旱船、竹馬、跑龍燈、顛皇槓、耍獅子、龜馱碑、老娘送閨女等種類繁多、原汁原味的傳統民俗表演齊聚一堂,吸引來自省內外數萬名觀眾同時觀看,已經成為該縣特色文化旅遊的一張靚麗名片。
今年的民間藝術節設一個主會場、五個分會場,來自全縣的120餘支表演隊2000多名演員和民間藝人為觀眾們展示了千年古縣井陘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精品。在井陘大劇院廣場主會場,表演還沒開始,偌大的廣場就被趕來「看會」的群眾圍得的水洩不通。「我們每年都來井陘看花會表演,今天早上不到八點就趕來了!」石家莊市民梁先生對記者說道。他和愛人、女兒一家三口一大早就冒著濃霧開車從市裡來井陘看會,雖然現場氣溫已經低到零度以下,但他們的熱情絲毫不減。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在雄渾激昂、盪氣迴腸的歌聲中,身著各色靚裝的百人舞蹈團列隊閃亮登場,手中的彩色道具在整齊劃一的動作中將現場渲染成一片片火紅色、金黃色、湛藍色的海洋;備受矚目的百人拉花隊舞姿剛柔並濟、優美多姿,象徵風調雨順的傘在表演者的手中上下翻飛,讓人看的眼花繚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桃林坪花臉社火」表演藝人們臉著各色臉譜,身披威武戰袍,手持各式兵器在震天的鑼鼓聲和吶喊聲中飛奔入場,瞬間點燃了現場群眾的激情,「三英戰呂布」、「梁山眾好漢」等真刀真槍的激烈打鬥場面博得現場喝彩聲、口哨聲接連不斷;民間傳統節目「二鬼抱跌」走一走晃三晃,動作前俯後仰,快速推、踢、抱、翻、滾、旋等動作顯示出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
「民間藝術節是我們縣最隆重的文化盛會,各村的民間藝人們在春節前就開始早早準備,為的就是正月十六『過會』時在全縣人民面前露上一手。」該縣文化館館長王雪梅介紹說。今年春節期間她帶領井陘拉花隊伍遠赴臺灣交流表演,前兩天剛回來,還沒顧上休息就又馬不停蹄投入到民間藝術節籌備當中,為的就是在熱熱鬧鬧的正月裡給全縣群眾奉上一道精彩的文化大餐。
藝術節當天,群眾不僅欣賞到了原汁原味的傳統民俗表演,還能近距離感受井陘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井陘大劇院北側的非遺展演分會場,竇王醋、井陘煎餅、缸爐燒餅、泥塑、麵塑、剪紙……這些最能代表千年古縣井陘傳統民間手工藝製作的手工藝品一字排開,令人眼花繚亂。「一上午我的攤位前擠滿了人,現在人們對傳統技藝越來越感興趣,我們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竇王醋釀造技藝」傳承人仇彥軍高興地對記者說道。
文章來源:井陘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