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看古詩與畫中如何「鬧」元宵

2020-12-25 人民網

作為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自古以來就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大節」,又稱上元節,元夕、小年或燈節,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這一天,人們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捏面燈、賞月、趕廟會、舞龍、舞獅子,有的地方還有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節俗活動,可以說是熱鬧非凡。繼中國傳統四大節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古詩裡的元宵節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金 元好問《京都元夕》

金朝詩人元好問此詩白描般地描寫了京都「元夕」——元宵佳節的熱鬧:"袨服華妝"的人——到處都是;「鬧兒童」——大街小巷都是舞弄花燈的景象,今夜是兒童們的樂園,充滿了歡快的笑鬧。就連「我」這穿著長衫的書生,也加入到了歡度佳節的喜悅中。

「六街燈火鬧兒童」,詩中的「鬧」字一下子點亮了整首詩:一幅金朝元宵節,滿街張燈結彩、燈火通明、遊人如織歡度元宵的畫面在腦海中鋪陳開來。「鬧花燈」的習俗自古就有,據傳,始於西漢、興於隋唐,之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延續至今。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唐 崔液 《上元夜》

「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是春節後的一個大節日,也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日:「誰家見月能閒坐」,中國人對明月總有一種情感的寄託和思念,民族節日中以「農曆十五月圓日」為大節日的就有好幾個:上元節、中元節、中秋節等,其中「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節。在正月十五月圓之日,「何處聞燈不看來」——人們都去看彩燈,慶祝節日去了。

關於元宵節最著名的詩詞,莫過於宋代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除了下半闋著名的被論為詩詞乃至人生最高境界的譬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上半闋意境優美地描寫了正月十五的晚上,滿城燈火映照著漫天的星光,人們樂在其中「一夜魚龍舞」盡情歡鬧的景象。

古畫裡的元宵節

相傳東漢明帝提倡佛教。他因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下令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也都掛燈。後來這種佛教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的節日。

《燃燈佛授記釋迦》 宋 佚名 絹本設色 縱26.2釐米 橫38.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燃燈佛授記釋迦文圖卷》畫面無款識,可考年代為宋代,描繪的是燃燈佛授記釋迦文的故事。

畫面中心人物為燃燈佛,或稱為錠光佛,為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傳說釋迦牟尼過去世曾以五莖蓮花供養燃燈佛,而被預言,將在九十一劫後的賢劫成佛。在佛經中所記載的許多佛﹑菩薩都曾是他座下的弟子。佛教有三世佛: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一切佛。謂過去佛為迦葉諸佛,或特指燃燈佛,現在佛是釋迦牟尼佛,未來佛為彌勒佛三者。燃燈佛為釋迦摩尼前生授記,預言釋迦牟尼將成佛的故事。 

佛教中,燈代表智慧光明, 在《大藏經》中,詳細描寫了供燈能得十種功德利益。

 

明 《憲宗元宵行樂圖》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長624釐米,寬37釐米。構圖嚴謹,筆法細膩,畫面上的宮廷院落巍峨壯觀,各種人物的情態、動作細緻入微,繁而不雜,多而不亂,它描繪的是明朝成化年間皇宮裡過元宵節的各種情景,每幅場景都有憲宗皇帝在場,他穿著不同的盛裝,或站,或坐,表情安詳,在欣賞著元宵節的各種活動。

明憲宗朱見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他喜歡追求新奇刺激,喜歡繪畫,尤其喜歡讓畫師將他的生活都描繪出來。《憲宗元宵行樂圖卷》是憲宗皇帝親自監督畫成的。從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明朝皇宮原來這樣過元宵節。

元宵節這天,憲宗朱見深下令要在宮中隆重慶祝,皇宮內外張燈結彩,熱鬧非凡,上至王宮大臣,下至宮女侍衛,人人都穿著喜慶服飾,為了增加節日氣氛,宮廷還特意請來了雜技班子,身著盛裝的憲宗皇帝坐在大殿前,觀看臺下各種雜技表演:有鑽圈、爬杆、倒立等,令人目不暇接。還有專門請來的貨郎攤子,售賣各種花燈、玩意兒。當然,元宵節最主要的娛樂項目是賞燈,皇宮裡各種特製的燈飾,琳琅滿目、精美絕倫,讓人眼花繚亂。

皇宮內掛彩燈、演雜耍

皇宮內的雜耍表演

大家聚在貨郎攤位前買花燈、玩具

明憲宗觀看元宵節的各種表演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軸,清乾隆,絹本,設色,縱302cm,橫204.3cm。

此圖描繪的是清代乾隆皇帝與皇族子弟們在宮苑內慶賀元宵節的情景。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歲朝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除吃意寓團圓美滿的元宵外,還要點起彩燈萬盞,燃放焰火和猜燈謎。圖中乾隆皇帝坐在樓閣上,正安詳地目視著皇族子弟們慶賀元宵節。

此圖沒有落作者的名款,從技法上分析,圖中人物的畫像應是由擅長寫實畫的郎世寧繪製。他在西洋肖像畫的基礎上,巧妙地吸取了傳統中國「寫真」畫技法,生動地表現出不同人物的體態和神情。圖中的屋宇、樹石背景是由中國畫家補繪,畫家們以傳統的中國山水畫、界畫技法,精心勾描、點染,不僅渲染出元宵節喜慶祥和的熱烈氣氛,同時展示出乾隆皇帝與家人間濃濃的親情。(此圖釋來源故宮官網)

「鬧」元宵 鬧得是喜慶、鬧得是對新生活的嚮往

從古詩、古畫中,我們看到了元宵節從古至今都體現了一個「鬧」字,從東漢發起時的供燈供佛的吉祥寓意,到後來賞彩燈、趕廟會的熱鬧集會,元宵節流傳至今的一直是人們熱熱鬧鬧歡度節日的喜悅心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嚮往。

作為正月中第一個月圓之日,除了節氣的劃分、宗教的習俗,圓圓的明月也代表著團團圓圓、圓圓滿滿,這是一個美好的緣起,表達了人們在「鬧」中,對生活的期望。

元宵節、福來到;吃元宵、慶團圓;元宵圓圓人更圓、幸福又一年!

(責編:魯婧、赫英海)

相關焦點

  • 元宵的古詩大全 正月十五元宵節詩詞 2020元宵節手抄報內容
    詩語:這首詩描寫了唐代長安城裡元宵之夜的盛況。據《大唐新語》和《唐兩京新記》記載:每年這天晚上,長安城裡都要展花燈,前後三天,賞燈民眾可謂人山人海。豪門貴族的車馬聲與市民們的歌聲笑語彙成一片,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
  • 元宵「燈節」:張燈結彩「鬧」元宵 火樹銀花「賞」花燈
    民俗專家表示,元宵節又稱燈節,「燈」成為節日最大特色,人們張燈結彩「鬧」元宵,火樹銀花「賞」花燈。「鬧」表示熱鬧、熱烈,用「鬧」表達燈節,最為生動、形象。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正月十五元宵節源於漢代。道教以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合稱三元節。漢武帝崇拜「太一神」,上元晝夜燃燈,稱元宵節,也叫元夕、元夜,泛稱正月節。
  • 正月十五鬧花燈,為什麼?
    今天正月十五元宵節,祝大家節日愉快!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開始於西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 「正月十五鬧元宵」,為什麼要用「鬧」字?
    農曆的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稱夜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 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元宵節。今天就是元宵節,都說只有過了元宵節,春節才算真正的結束。但呂家人可能不是很聰明,因為從結果看,劉家人很快就把他們擺平了。這一天剛好是正月十五。大家都約定張燈結彩來歡慶諸呂之亂的勝利。「鬧元宵」,為什麼要用「鬧」字?
  • 正月十五鬧花燈
    正月十五鬧花燈 發表時間:2011-02-17   來源:黑龍江日報  「正月裡來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在人們的記憶裡,正月十五就是燈的海洋燈的世界。在我兒時的記憶裡,春節是分三個階段的,二十三小年不算年,第一個階段是三十到初五,第二個階段是正月十五,第三個階段是二月二,出了二月二年節就跑了。這三個階段裡,正月十五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是承上啟下的,往前數過去了一半,往後數還有一半。
  • 正月十五,邂逅最美的元宵詩詞
    民間自古就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會張燈結彩,舉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如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表演以及絢麗的燈展活動。大家或出門賞月,或燃燈放焰、或觀燈猜燈謎、或共吃團圓元宵,再一次把「年慶」推向高潮。
  • 元宵晚場開票|正月十五,來老牛兒童探索館「迎春佳境在 歡樂慶元宵...
    元宵晚場開票|正月十五,來老牛兒童探索館「迎春佳境在 歡樂慶元宵」!在這裡,孩子們可以觀看光影十二生肖故事、畫上生肖彩妝臉、製作不倒翁小老鼠、老鼠花燈、DIY糖葫蘆、參加湯圓保衛戰、繪製元宵煙花圖、一起元宵鬧社火、觀看精彩
  • 正月十五元宵節各種習俗鬧起來 正月十五有什麼特殊禁忌?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正月十五元宵節各種習俗鬧起來 正月十五有什麼特殊禁忌? 正月十五為何稱為元宵節?這個節日為何要吃元宵?為什麼在元宵之外,各地還會吃哪些美食佳餚呢?除了吃元宵、猜燈謎、觀花燈,還有其他風俗習慣嗎?
  • 正月十五元宵節 的來歷與習俗
    「元夜鬧東京」,由此可見,元宵節自古就是官民共慶的一個傳統佳節。水滸傳 劇照古時的上元節即是我們現在的元宵節;我國古俗中,有上元節(正月十五天官節)、中元節(七月十五地官節)、下元節(十月十五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是一個自古至今較長的過程
  • 《正月十五夜》——且看古代的元宵節如何熱鬧非凡
    我猜大家應該跟我一樣,去看逛一逛熱鬧的燈會,賞一賞皎潔的明月,然後在回家吃一碗甜甜糯糯的元宵,這樣的元宵節才算是圓滿啊。那麼今天阿然就帶大家從古詩當中看看古代的元宵節到底是何種熱鬧景象。這首詩描繪的是唐朝的武則天時期,正月十五洛陽城裡的熱鬧非凡的景象,根據史料《大唐新語》記載:每年在正月十四至十六這三天,洛陽城內都要舉行盛大的燈會,這三天的夜間不再執行宵禁,去往燈會看燈賞月的人可以說是人山人海,燈會上不僅有豪門貴族也有平民百姓,但在這裡都匯聚在了一起,整個通宵都是在這種熱鬧的氛圍中度過。
  • 逛燈會賞民俗,歡歡喜喜鬧元宵
    「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的歡騰。記者獲悉,元宵節前後,上海推出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為人們詮釋我國傳統節日豐富而多層次的文化內涵。  節日氛圍濃鬱,互動體驗豐富  正月十五是春節後第一個月圓之夜,自古有張燈結彩、觀燈猜謎的習俗,故元宵節又被稱為「燈節」。  近年來要說上海西南地區新增的最有年味的地方,非莘莊燈會莫屬。
  • 歡歡喜喜鬧元宵!——香河縣幼兒園
    民間正月十五鬧元宵已有悠久的歷史,它伴隨人們迎來春天,是把節日習俗體現的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春節剛剛過去,年味兒還未盡散,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也即將到來啦!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做些小活動,來留住最後一抹年味,迎接歡樂元宵節吧!快到元宵節啦,小朋友們知道元宵節是如何來的嗎?
  • 正月十五不「鬧」,元宵一樣溫馨,全家總動員做湯圓,看都做了啥
    其實湯圓在我的文章中已寫過做法,只是今天元宵節,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裡,也要過一個溫馨的元宵節,我們全家總動員,一起制餡兒,一起包湯圓。包括兩歲半的女兒也參與其中,一家歡聲笑語團聚在一起就是幸福,不出門不走親訪友,乖乖宅在家,為社會做貢獻。
  • 《明星同樂會》元宵特別節目 眾星雲集鬧佳節
    眾星鬧元宵眾星鬧元宵  《明星同樂會》喜樂鬧元宵 王為念遭眾星「排擠」  《明星同樂會》元宵特別節目中,欄目組精心為觀眾準備了豐厚大禮,「明星猜猜猜」、「成語比一比」、「是真還是假」、「超級美喉王」,每一輪遊戲都笑料不斷。王為念再現舞臺搞笑功力,卻為何屢遭眾星「排擠」?
  • 正月十五元宵節表情包,元宵節快樂祝福圖片
    1、正月十五的月兒圓,正月十五的花燈豔,正月十五的湯圓最香甜,正月十五的煙花最璀璨,正月十五的祝福最美滿。祝元宵節快樂。
  • 正月裡來正月正 正月十五鬧花燈
    正月裡來正月正 正月十五鬧花燈 2019-02-20 1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正月十五|鬧元宵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元宵節代表性食物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
  • 元宵節丨元宵和燈會有啥關係?2019重慶「鬧」元宵攻略來了,拿走不謝
    元宵和燈會居然有這樣綿延千年的緣分西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中國民俗學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中國民俗語言研究會特約研究員餘雲華對上遊新聞記者介紹,「鬧元宵」傳統已經綿延上千年。餘雲華在著作《重慶市志·民俗志》中,對元宵節的來歷有著詳盡的記載:「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過大年』。
  • 描寫元宵節的古詩詞大全 關於元宵經典詩句匯總盤點
    ____王磐《古蟾宮·元宵》  9、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____蔣捷《女冠子·元夕》  10、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____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關於元宵節的經典詩詞詩句  11、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____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12、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 正月十五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又大又圓的明月正當空!
    自古以來,正月十五都有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看明月的風俗習慣。正月十五「人間」說:追溯到中國古代西漢時期,元宵節就已經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了。而鬧元宵、賞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據說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每逢正月十五僧侶需靜觀佛祖舍利,點燈敬佛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