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筏子究竟是怎樣製作的?艄公笑著說,怕漏氣只能用公山羊皮

2021-01-11 落榜進士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從龍灣村的龍灣碼頭乘坐羊皮筏子遊覽沿岸山水,終點為黃河石林飲馬大峽谷入口,全程約為3公裡,路途雖然不算太遠,但整個過程可以用跌宕起伏、心潮澎湃來形容。

「千年筏子百年橋,萬裡黃河第一漂」,多少人醉倒在羊皮筏子的詩情畫意當中,西北人家的筏子客豪飲一壺烈酒,沿著奔騰壯麗的黃河水漂流而過,岸邊響起一曲曲滌蕩人心的山歌對唱,讓人們不禁心生好奇,羊皮筏子對於這裡的老百姓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

在遙遠的西北腹地,寬闊遼遠的黃河上遊仍能看到穿梭於浪尖的羊皮筏子,這個古老而傳統的河上代步工具已存在了三百多年。時光荏苒,羊皮筏子早已不是人們的出行必需品,但在旅遊業風生水起的今天,羊皮筏子散發出愈加迷人的魅力。

來到景泰黃河水岸,怎能少得了體驗原汁原味的羊皮筏子呢?九曲十八彎的黃河在景泰縣的龍灣村,猶如一位嬌俏玲瓏的少女,身姿曼妙,呈S型曲線走勢。

羊皮筏子最早出現於清朝康熙年間,是黃河沿岸的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主要以完整的羊皮囊為主材料,綁在解釋的細木架上,通過羊皮的浮力渡河。乘坐羊皮筏子之前,師父會逐個檢查每個羊皮是否完好飽滿,如果氣不足的話師傅們便鼓起腮幫子使勁向裡面吹氣,使其脹滿,故當地人見到有人誇海口,說大話,往往以「請你到黃河邊上去」來譏諷,意思是讓其去吹羊皮囊或牛皮囊,據考證,俗話「吹牛皮」就來源於此。

一切準備就緒後,貼心的師傅還會給每個人分發柔軟的坐墊,這樣大家坐在竹筏上面就會比較舒服。接下來就可以開啟一段別趣橫生的旅途了。對於生活在內陸的旱鴨子來說,最擔心的就是羊皮筏子的安全問題,這筏子好似赤裸的小船,周身沒有任何圍擋,乘坐之前猶豫再三,聽完筏船師傅的指導以後才戰戰兢兢地坐在筏子上。

傳統的羊皮筏子有大有小,一般的筏子是用9到12個羊皮囊紮成,大的則由500多個製成,一般羊皮筏子只適用於短途運輸,用來渡送兩岸行人,而大筏子往往是用來裝載貨物的。

別看羊皮筏子構造簡單,這製作卻繁複冗長,十幾道工序下來大概需要半年的時間,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製作羊皮囊。

每隻筏子只允許乘坐三個人,大家絲毫不用擔心船身傾瀉。划船師傅作為掌舵者,把控著整條筏子的重心和前行方向,因為划船師傅已經有幾十年的經驗,筏子在黃河水上行駛的出乎想像的平穩,從開始地小心翼翼到後來大方地用相機記錄美景,整個過程倍感安心。

從黃河石林峽谷岸邊乘舟向河心遊蕩,羊皮筏子要比想像中更平穩,兩岸風光猶如電影放置一般倏忽而過,遠遠望去,人與筏子恍若這大千世界中的一葉扁舟,意境綿延而悠長。

因為生理構造的原因,只能選用公山羊,時間上則多以冬季為主,因為冬季的山羊肥油多皮質好,看來這選羊也是一門技術活。剝皮時從羊頭處下手,像脫衣服一般緩緩拔下整張皮,整個過程只有割羊頭的一刀,不能開膛,更不能劃破羊皮。

剝皮後就開始一系列的保質流程了,先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夏季在溫度適宜的地方焐著,冬天要在太陽下暴曬,有經驗的制筏人會根據羊皮的狀態判斷其是否成型,這直接關係到羊毛是否能自行脫落。緊接著用話嗎用和鹽水讓羊皮充分吸收以密封細小的毛孔,浸透後,將脖頸、三肢的開口處紮緊,留另一肢向內吹足氣紮緊,呈鼓圓形狀,吊在屋簷下晾曬,多次浸水多次晾曬後,等皮胎通體發黃透明,變得密閉柔軟,可以防裂、防腐、防水,這樣即可扎筏使用了。

全程結束後,師傅們還會用船槳打溼筏子的全身,讓筏身充分浸透水分,師傅說這樣做的目的是既可以清洗筏子,也可以讓筏子解凍,乘坐起來安全性更高。

迄今為止,羊皮筏子連續不斷承載了幾十代人的勞動、生活、交通運輸的歷史使命,這是它的歷史價值;而羊皮筏子造型美觀、獨特,很具觀賞性,也被製作成雕塑、工藝品等,這是它的藝術價值。

羊皮筏子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乘坐羊皮筏子也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欣賞黃河石林的波瀾壯闊,水的柔情與山的宏偉遙相呼應,羊皮筏子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新鮮的旅遊體驗,而是一段鮮活珍貴的時代記憶!(圖/文 落榜進士)

相關焦點

  • 羊皮筏子是怎樣製成的?
    扎羊皮  「踹死一隻羊,扒下一張皮,捂掉一身毛,灌上一斤油,吹上一口氣,綁成一排排,漂它幾十年,快活似神仙。」筏子客何太景嘴裡說著順口溜,手中的活也不停歇,麻利地製作羊皮筏子,數分鐘後,一個羊皮筏子已經做成。
  • 為什麼羊皮筏子不能用母羊皮,而只能用公羊皮?當地人這樣解釋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利用河流進行運輸是人類早就想到的妙招,由此應運而生的各種船舶數不勝數,而要是提到特殊的水運工具,羊皮筏子是不能被忽視的。羊皮筏子主要在我國的黃河上進行運輸。
  • 羊皮筏子從發明到現在已經三百年了,為何只用公羊不用母羊製作?
    那麼,蘭州羊皮筏子是怎麼做的,為何只用公羊皮而不用母羊皮呢?蘭州羊皮筏子的製作,大概有屠宰、剝皮、晾曬、熟制等四大工序,其中熟制又包括浸泡、刮肉、清洗、水悶等。製作羊皮筏子需要完整的一張羊皮,宰羊時不能開膛破肚,要像脫衛衣一樣,褪下整張羊皮,因此宰羊是門技術。宰羊時,羊血不能沾染皮毛,羊血放完後要緊接著剝羊皮。
  • 瀕臨失傳的「羊皮筏子」
    」之說。  乘坐羊皮筏子度黃河,已成為了特色旅遊。  羊皮筏子,俗稱排子,是一種用羊牛皮扎制而成的筏子。  製作羊皮筏子的工藝不複雜但有技巧,最好選用3年以上、無傷疤的公山羊,首先從羊頸部開刀,把整張皮囫圇個兒剝下來,待其發酵腐敗後將羊毛拔除乾淨,然後塗抹胡麻油,置於高溫環境使其鬆軟,待表面全部呈現金黃色後,用線繩紮成袋狀,留一小孔給羊皮充氣。
  • 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這個念想,不止一次地出現在我的腦海裡,尤其是上了那隻由13隻羊皮囊組成的羊皮筏子的時候。13隻羊皮囊被繩索綁在水曲柳木棍上,整整齊齊,他們是列好隊的士兵。羊皮筏子的皮囊排列有固定制式,一般按照4、5、4的方式排列,每張羊皮都被認認真真地處理過,一整張皮不能有丁點兒破損,一隻只吹得圓鼓鼓的羊皮被灌進少量清油,清油塗抹均勻,再經晾曬,羊皮囊就不再怕水,此時,它的作用也就與羊無關了。
  • 羊皮筏子:黃河上流動的記憶
    筏子客羅崇孝用羊皮筏子載著遊客體驗黃河漂流。新華社記者 隋先凱 攝 【製作方法】 古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之說,關於製作羊皮筏子還有一段順口溜「竄死一隻羊,剝下一張皮,捂掉一身毛,涮上一層油,曝曬一個月,吹上一口氣,綁成一排排,可賽洋軍艦,漂它幾十年,逍遙似神仙。」
  • 黃河「渡手」——羊皮筏子
    「九曲黃河十八彎 ,筏子起身闖河關」,黃河皮筏子是我國黃河地區特有的一種皮船。據說是黃河中上遊的古代先民為運輸人員和物資而發明的水上交通工具,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皮筏子原有兩種:用羊皮製成的羊皮筏子,俗稱「排子」;用牛皮製成的牛皮筏子。
  • 羊皮筏子,是蘭州的工藝、記憶、風景
    羊皮筏子,是蘭州的工藝、記憶、風景羊皮筏子 甘肅蘭州黃河上的獨特風景標籤:旅遊風物風俗、甘肅蘭州、旅遊人文地理、蘭州羊皮筏子、旅遊地域文化隨筆黃河九曲東流,塞上駝鈴悠悠。絲綢錦緞玉門關,西域女兒羞。西北西風西漢有,當年金城最風流。
  • 羊皮筏子:黃河鮮明文化的交通工具
    平緩的水面上出現了三三兩兩的羊皮筏子,擺渡的筏子客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在黃河母親的懷抱中穿行往來。「吉祥葫蘆牛肉麵,羊皮筏子賽軍艦。」一句民諺道盡了蘭州三大特色:刻花葫蘆、牛肉麵和羊皮筏。身在黃河岸邊,就先放下刻花葫蘆和牛肉麵,先去乘坐一下這「最具蘭州特色」的羊皮筏子。
  • 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千年歷史的擺渡工具
    羊皮筏子是把羊皮像脫衣服一樣整個從羊身上扒下,經過加溫脫毛後,用菜油、食鹽漬泡,經縫製、充氣後,氣囊便形成,然後用菜油塗抹四肢和脖項處, 再用細繩紮成袋狀,留一個小孔吹足氣後扎封 ,十幾隻這樣的氣囊栓在一起,上面再綁一個大木架子(防腐又有韌性的柳木做成),皮筏子即告做成,可以載人載物。為黃河沿岸的民間保留下來一種擁有千年歷史的擺渡工具。
  • 漂浮在羊皮筏子上的黃河記憶
    因為那時回來時都是人扛著筏子。馬爺也說,早期他們去包頭無法扛回來,只能僱駱駝馱回來。  張德寶也是筏子世家,他爺爺曾看守過黃河鎮遠浮橋,其父當了一輩子的筏客子,販菜、販瓜、擺渡都幹過。在老戶口本上,他父親的職業是「皮筏工人」。  上個世紀60年代,十一二歲的張德寶就開始放筏子了,最初是到西固沙井驛一帶割草。
  • 羊皮筏子非遺傳承人高勇「黃河弄筏」今何在?(追夢·傳承)
    73歲的高勇,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羊皮筏子的傳承人。1963年高中畢業後,高勇便跟隨爺爺、父親學習製作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一定要選用山羊皮,山羊皮厚實,韌性強!做好的羊皮胎又名『渾脫』。」高勇一邊介紹,一邊從家中取出一個麻袋,一個一個拿出已經做好的「渾脫」。
  • 必看| 組圖揭秘蘭州羊皮筏子的製作過程
    0201-2018蘭州羊皮筏子:俗稱排子,為黃河沿岸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也是一種古老的水上運輸工具,用羊皮做成。它由十幾個氣鼓鼓的山羊皮「渾脫」 組成。羊皮筏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隻羊皮袋紮成,小皮筏系用10多個羊皮袋紮成,適於短途運輸,主要用於由郊區往市區送運瓜果蔬菜,渡送兩岸行人等。羊皮筏子羊皮筏子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 蘭州黃河邊的「羊皮筏子」12隻羊才能做一個 製作工藝瀕臨失傳
    羊皮筏子,俗稱排子,是一種用羊牛皮扎制而成的筏子。黃河上遊的青海、甘肅部分地區草原畜牧業繁榮,所產的皮毛是製作羊皮筏子的主要原料。工匠們製作的羊皮筏子,最大的由600多隻羊皮袋紮成,載重可達30噸,普通的羊皮筏由12隻羊皮袋紮成,主要用於短途運輸。
  • 擁有「三百年」歷史黃河「羊皮筏」為何不能用「母羊」製作?
    黃河裡發現羊皮筏,黃河的水流,羊皮筏子順流而下,速度很快。這種傳統的穿越工具在黃河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羊皮筏,又稱「排子」,古代勞動人民「縫皮為囊」,充滿空氣,做成了如今的船。但是在黃河上使用羊皮筏的歷史並不長。
  • 坐羊皮筏子跨黃河,騎駱駝穿沙漠,在沙坡頭,爽玩到極致
    ,艄公的龍船調,能讓你的心在忐忑中陶醉!和我同坐一個筏子的美女好奇的問了他家先生一句:羊皮筏子是用豬皮做的嗎?哈哈,這個玩笑開的有點大吧?但看她一臉認真的樣子,不像開玩笑。回了一句,用豬皮做的還叫羊皮筏子嗎,哈哈!然後,我在想,為什麼筏子都用羊皮做,而不是豬皮或者牛皮?還有一說,羊皮筏子的羊皮都是公羊皮,為何不能用母羊皮?
  • 中衛羊皮筏子,你了解多少?
    這是白居易在《長慶集·蠻於朝》中的詩句,「皮船」就是羊皮筏子。 如果說九曲黃河是一部歷史的話,那麼羊皮筏子在這部史書裡,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的羊皮筏子已經是旅客們遊賞獵奇的工具了。在中衛沙坡頭旅遊區,坐羊皮筏子已經成為遊客的必然項目。坐於羊皮筏子之上,在濤翻浪滾的黃河中顛簸漂流,既刺激又新鮮。有詩讚曰:「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劃著羊皮筏子唱著歌,把那大蘭州水車之城給逛了
    雖然蘭州兩岸的水車建造復興時期是明清兩代,不過也有外國古籍記載,早在五代時期,甘肅地區就已經有了水車提灌農田的歷史,所以在黃河兩岸,古代先民早已用智慧,發明和創造了很多利用黃河因地制宜的手段。在現在的蘭州段黃河兩岸,還有留有不少當年水車使用的渠道和沙洲,甚至一些地名都還和水車相關。這些黃河岸邊的渠道和沙洲,以前就是水車使用的圍堰和渠道,黃河有旺水和枯水期。
  • 【城市紀事】羊皮筏子客
    羊皮筏子客王新文羊皮筏子沿黃河筏子運輸各種貨生活用品和材料夏河漂到包克圖更有膽大筏子客木料漂到銀川界
  • 蘭州:羊皮筏子劃出的一座黃河城市
    跟羊皮筏子一起飄進黃河  羊皮筏是用羊牛皮扎製成的筏子,為黃河沿岸的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也是古代沿習至今的擺渡工具。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縫革為囊」,充入空氣,泅渡用。唐代以前,這種工具被稱為「革囊」,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殺牛、羊後掏空內臟的完整皮張,不再是縫合而成,故改名為「渾脫」。渾做「全」解,脫即剝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