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認為,小寶寶一定要養得白白胖胖的,這樣才能說明孩子發育得好,長得好。如果孩子長得瘦瘦黑黑的,就說明寶爸寶媽不上心,對孩子一點都不負責。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根據我國2017年5月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我國兒童的肥胖率顯著升高,其中0-7歲的肥胖率約為4.3%,7歲以上的孩子肥胖率約為7.3%。
寶寶白白胖胖真的就是養得好嗎?呵呵噠,這種傳統的審美觀念真是要笑skr人了,好嘛!小編今天可是要給瘦寶正名咯~稍微肉一點那叫萌,但是太胖的話那就是病,寶寶們會面臨各種風險的~!
寶寶白胖不是福,謝謝~
1.發育受到影響
寶寶太胖有可能會導致未來成人後肥胖,會遲滯有氧能力的發育,提前動用心肺儲備功能,繼而影響健康水平,阻礙正常發育。
2.疾病影響
(1)脂肪肝:曾有專家對數百名肥胖兒童進行肝臟B超的調查,發現有30%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而這個比率是正常孩子的五十一倍!據了解,我國最小脂肪肝患者僅僅只有11個月。
(2)呼吸疾病:這類寶寶容易有咳嗽、反覆性氣喘、煩躁、呼吸困難等問題,甚至需要住院治療。
(3)其他疾病:寶寶太胖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的風險。
(4)性早熟:是的,你沒看錯,太胖也會導致性!早!熟!尤其是對於女寶寶來說。性早熟的危害有很多,一是會提前停止發育,影響未來的身高,二是會提前出現第二性徵,讓孩子不免會感到尷尬和困惑,容易受到周圍同學的嘲笑和排斥,對心理健康影響不小。
3.心理影響
孩子太胖,還容易被同齡人取綽號,也易被欺負,難交到朋友,長此以往,孩子會越來越自卑,甚至會引發抑鬱症。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肥胖
看了上文的分析,你還會覺得寶寶白白胖胖是好事了嗎?這裡再插播一句,孩子太胖會增加脂肪細胞數量,而這些脂肪細胞數量往往是不會少的,所以啊,如果你想讓寶寶日後能成為小仙女、小鮮肉,小時候可一定不要讓ta胖!
那麼,如何才能知道我家寶寶胖不胖呢?記住下面這兩個公式:
超重:體重/身長(身高)≥M+1SD,或體質指數/年齡(BMI/年齡)≥M+1SD。
肥胖:體重/身長(身高)≥M+2SD,或BMI/年齡≥M+2SD
算數不好的,請看這裡,拿走不謝↓↓↓
大家也可以製作一個寶寶成長曲線圖,定期定點將寶寶體重測量記錄下來,再與標準生長曲線進行對比。如果區別相當大,那麼就要小心肥胖,建議儘早去醫院就診治療!
另外,對於2歲以下的寶寶,想要了解孩子發育是否正常,最好是帶孩子參加各年齡段體檢,由醫生來專業測量,科學判斷。
科學餵養,讓寶寶擁有好身型
好身型、好身體可得從小打造,不過問題來了,孩子需要長身體呀,需要各種能量和營養素怎麼辦?其實,只要你能做到以下幾點,就能讓孩子的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避免過度肥胖:
飲食要規律
對於小寶寶來說,要繼續母乳餵養,並至少持續六個月,到了6個月可適當增加輔食,但決不可用「填鴨式」的餵養法。對于大寶寶來說,由於他們消耗量大,建議每天除了安排三次正餐,並給予2-3次的加餐,但除了加餐以外,不要再給寶寶吃零食了哦~
飲食搭配要營養均衡
寶寶可不能跟大人一樣玩節食,但是只要調整好飲食結構就能避免高熱量食物的過度攝入。孩子的點心、加餐,最好安排在早-午飯之間、午-晚飯之間、或者晚上就寢之前,可以吃無糖酸奶、新鮮水果、、低糖全穀物麥片(可以試試泡在牛奶裡哦)、低糖低鹽餅乾、全麥麵包等等,這些點心又營養,又好吃。同時,還要避免薯條、甜食、糖水等高熱量食物。
至於正餐,請一定要保證包含這四大類:蔬菜、穀物、魚肉蛋豆、奶/奶製品,要少吃牛羊豬等紅肉,多吃雞肉、魚肉等白肉。另外還要少吃鹽,從小預防高血壓、心臟病。
如果寶寶大於兩歲,且是名副其實的超重寶寶,建議要多吃瘦肉,並改喝低脂或脫脂牛奶,雞蛋或蛋黃一個禮拜不得超過三個,以此來減少脂肪的攝入。
別讓寶寶吃太快
有些大人不僅自己吃飯快,給寶寶餵飯時也是拼命喂,這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越吃越多。建議讓孩子獨立自主吃飯,而且也不要逼寶寶把碗裡的食物都吃完。如果你發現孩子不斷往嘴裡塞食物事,要趕緊利用別的事分散其注意力,讓他慢下來,做到慢慢吃。
多帶孩子出去玩
不運動,怎麼消耗呢?很多小朋友與電視、平板電腦相伴一天又一天,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零食,能不胖嘛?so,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並且每天帶ta去戶外活動活動。一來可以轉移寶寶對吃和電視的注意力,二來能讓寶寶動起來,蹦蹦跳跳,消耗多餘的熱量,增強體質,運動能力上去了,視力也好了,好身型也就get了~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小傢伙只要在正常指標範圍內,瘦一點又怎樣?所以呀,瘦寶媽們,沒必要自卑,更沒必要把「白白胖胖」當做餵養目標,否則日後孩子為了減肥嘗遍各種艱辛,你會更心疼的呀~
想要孩子長得好,長得壯乃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白白胖胖」當成追捧,可就會害了寶寶。希望各位年輕的寶爸寶媽們都能科學育兒,絕不要走入盲目爭寵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