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從名字上來看與茶葉不相關。
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六安瓜片為何物,甚至會發出各種,令人忍俊不禁的疑問,六安瓜片是啥瓜?是西瓜,冬瓜還是瓜子零食。
下面我就給茶小白,補上功課,漲漲知識。
我們一般的習慣,都在六安瓜片的後面加上一個「茶」字,以便於能更好的理解。
六安瓜片,不如叫「六安葉片茶」,或許,能更容易地明白意思。
六安瓜片,真的只是茶葉,而且還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又簡稱片茶,是綠茶的一種。
六安為地名,六安中的六是個多音字。
六(liu)地球人都知道,但此處的六應讀lu(音同路);又因為其茶形如葵花籽,所以名為六安瓜片。
起名「瓜片」也較十分形象,但是容易被誤解。
大家都曉得六安瓜片茶很獨特,並不是因為名字。而是因為在世界所有的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是由單片生葉所製成。
六安瓜片,產於安徽六安,金寨,霍山等地區;分為內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兩個產區;六安縣的產量最多,但金寨的品質最好。
一,世界上唯一的無芽無梗茶葉
每一種茶葉都有其特點,六安瓜片的特殊身份,似乎比其它的綠茶都多了幾重。
綠茶特別圖求鮮嫩,原料的採摘,要求只採摘單芽的比較少一些,更多的是以一芽一葉,一芽二葉,越嫩越好。
然而六安瓜片卻與眾不同,是求壯不求嫩,只要葉片不要芽。
單葉茶是指春天茶樹發芽後的第二片葉子,不含芽,不含梗。
製作六安瓜片以第二葉為佳,茶樹的第一片葉子是不要的,因為一直包裹著芽頭,長出來時就已經老了。
也由於第一片葉子在開始生長的時候,天氣剛剛轉暖,溫度,溼度,光照都沒有第二片葉子好。
第三和第四還過於柔嫩,含水量太高,也棄之不用。
在一棵樹上,每片葉子的長成都是有先有後,過去的做法是在穀雨期間,待所有的葉片長齊,然後一起採下,到篩檢茶葉的時候,再將2,3,4的葉片分類。
而現在,當第一片葉子長出來後,採茶工人便先將其採下,這樣第二片葉子便能長得更快,其餘的葉片依次可以進行採摘。
在六安當地流行著這樣的比喻:
第二片恰是二八少女,最是青春靚麗時。
第三片是二十出頭的姑娘,風華正茂。
到了第四片葉子,猶如半老徐娘。
再往後,是薄暮之秋,風頭不再。
與其它茶葉不同,瓜片的採摘極為講究,只採摘最嫩的葉片;一根枝條上最多只能採摘五六片,從採摘技術上來看,瓜片茶是唯一的,每片葉子都要單獨進行採摘的茶葉。
去芽使得六安瓜片保持了單片的特殊形體,還不會帶有青草味;而茶梗在製作過程中,已經木質化了並遭剔除,可以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
二,形似瓜子齊勻整
六安瓜片的外形,是形似瓜子的單片,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勻整,不含有芽尖,茶梗。葉表起白霜(是否有掛霜是鑑別六安瓜片的標準之一),瓜片茶應該是最容易辨別的茶葉了。
衝泡後,清香高爽,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湯色澄明綠亮,葉質厚而耐泡,葉底綠嫩明亮,好的瓜片都應有蘭花香。
三,採制季節有不同
不是所有的綠茶,採摘的時間都在清明前,也是要看具體的茶葉種類,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採摘時間。
瓜片茶算是綠茶中採摘時間最遲的了,一般的採摘時間是在穀雨前一個星期左右,真正核心產區的六安瓜片開採時間是在穀雨左右。
整個的採摘期,僅限為穀雨前後十餘天時間。
根據採制的季節,六安瓜片又分成了三個品種:
提片,穀雨前提採的稱提片,品質最優。
瓜片,穀雨時節採制的茶葉稱瓜片。
梅片,梅雨時節採制的茶葉,茶葉稍微粗老,品質一般。
四,六安瓜片是最複雜的綠茶
六安瓜片是歷史名茶,其傳統製作工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好的瓜片必須用傳統的手工工藝生產,都是在傳統的工具中完成的,並且都是靠人用雙手完成,不存在有什麼先進的設備。
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藝極為複雜,從鮮葉到成品茶至少要經過一周的時間,尤其是講究烘焙火功的拿捏,老一分則苦,嫩一分則澀。
在茶葉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極盡雕琢之能事。
不因複雜而敷衍,亦不因精細而失去耐心。
將一片普通的葉片鍛制出奇絕的底蘊和香氣。
如果說西湖龍井和碧螺春是早春之味,那麼穀雨時節的六安瓜片便是暮春之味。
前者意在爭春,後者則是飽含著對春天的挽留。
五,六安瓜片為什麼顯白霜
茶葉掛霜色是六安瓜片特有的工藝現象,六安瓜片是通過高溫碳烘,再加上特殊地拉老火的環節,使得鮮葉在高溫下,蒸發出水分和茶葉內的有機物質,從而在幹茶的表面形成了白霜,這就是獨特的鐵青透翠,這也是拉老火拉到位的表現,這樣的茶一般都很好喝。
六,營養最高的茶
六安瓜片由於它沒有芽和梗,完全是葉片構成,生長周期長,茶葉的光合作用長,茶葉積蓄的養分就多,所以被認為是在綠茶中,營養價值最高的茶葉,這一點可是它貨真價實的品質體現,別的茶葉是學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