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著名作曲家王洛賓先生曾創作做過一首維吾爾族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幾十年來,這首歌曲膾炙人口,一直為人們廣為傳唱……
由世界建築大師菲利普·考克斯擔綱主創設計的中國海洋博物館,座落於天津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這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人文與自然為主題的綜合性海洋博物館,被稱為「海洋上的故宮」,地位堪比首都北京的故宮博物院。我一直沒有機會前往參觀,該館在我心目中仿佛是一位披著蓋頭的維吾爾族姑娘,顯得非常神秘好奇,總早想找個機會去揭開其神秘的蓋頭,目睹她的靚麗風採。為了避免擁擠,我和兒子一家有意避開在國慶和中秋雙節旅遊的高峰期,選擇雙節後第一個周日前去遊覽。
當我和兒子一家從天津市區驅車四十分鐘趕到位於天津濱海旅遊區的國家海洋博物館,發現參觀的遊客仍然是絡繹不絕,諾大的停車場已經基本停滿了車,我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車位將車停下。
參觀海洋博物館是免費的,但需要提前預約。我們約了10點半到12點之間入場。我們進入館內先刷身份證,驗明本人是否有預訂信息,然後再經過安檢就可以入館了。帶包的遊客和不帶包的遊客分別進行安檢,這樣大大提高了效率,從入口到館內,用不了5分鐘,一切都有條不紊。
我來到海博館後發現,其設計最大的特點是場館將陸地和水域結合在一起。項目的三個部分,無論是館藏部分,還是室外海洋公園、堤岸的水面都有展品展示,這些部分將博物館和環境、生態、海洋、未來有機串聯在一起,譜寫了一曲海洋交響曲。同時,該館是以地球、海洋、生命、人類以及其相互依存共生的系統為主題進行展示,希望人們參觀後可以明白人海和諧的真諦,讓社會公眾更加了解海洋、熱愛海洋、保護海洋的重要意義。
據說要仔細地參觀全館需要一天的時間,因為時間有限,我和家人挑選著參觀了博物館的四個展廳,分別是:遠古海洋、龍的時代、今日海洋和發現之旅。我們上到二層可以看到顯示屏上的3D模擬圖,非常直觀。場館設計別具一格,以海洋生物、船弧、風帆等與海洋相關的題材為基礎,通過想像藝術化為實際,展現出了唯美高雅的建築風範。每層之間有上下扶梯相連,且挨在一起便於尋找,人性化設計提升了參觀效率,減少了無謂的「散步」時間。
館內還採用了多種展示方式,在展覽中嵌入影像多媒體技術,將虛擬化為「現實」,使得參觀內容豐富多樣,參觀過程不再枯燥無趣。館內靜態觀展、動態體驗,豐富的內容以及多種展現方式,讓人們在參觀遊覽之餘,可以不費力氣地了解並學習到許多有關海洋的文化知識。三個自動旋轉的地球儀,生動形象展示了我們生活的地方,原來是個什麼樣子;幾億年前海洋與大陸板塊如何分配,期間有什麼變化,與現在的地球又有何不同,著實令人大開眼界。相比站著看文字,這種形式非常有趣,不但小朋友喜歡,連我這個老年人也流連了好一會。我的兩個小孫子特別喜歡看展館裡的各種遊動的魚類,他們看了一遍還不過癮,非要再看一次,為了滿足他們的要求,我又陪著他們有重看了一遍,讓他們增加了許多海洋生物知識。
當我們來到珊瑚群展臺後,立刻被希奇百怪的珊瑚造型給吸引了,有的像樹枝,有的像鹿角,有的像花朵,有的像扇子,有的像灌木,有的像煙花……這裡是整個博物館最美的地方,與以前見過的頗有不同,連我都沒有看到,原來珊瑚居然有如此多的形態和顏色,這麼多珊瑚聚在一起,五顏六色的真是太好看了,據介紹珊瑚是珊瑚蟲分泌出的外殼,其化學成分主要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在館內還有許多形態奇特、神秘遙遠的古生物化石隨處可見,它們從哪裡來,為何長成這個樣子,都有簡明扼要且易於理解地介紹。腔腸生物是後生動物的鼻祖,它們只具備消化系統,很難想像,如此簡單的生物是如何進化成後世全面而又複雜的動物。
展廳裡除了化石,就屬標本最多,那些鯨魚標本看起來最直觀,肌肉、骨骼、包括內臟一覽無餘。展櫃靠牆一面還放置了幾面鏡子,通過反射,能讓我們看到它的另一面。
我們中華民族崇拜龍,「龍的時代」展廳也最受歡迎。大廳裡「骨骼清奇」的霸王龍站在展臺上,不顯兇猛,倒有些呆萌。牆壁上的投影短片,牆角自動開合大嘴的模擬恐龍,這裡我兩個小孫子也很喜歡。
另外,博物館的各項服務設施都很配套,如商店、餐廳、咖啡書吧、影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已經運營,線上預約、自助導覽、移動導航、AR互動、數據平臺、智能存包、童車租賃等智慧服務提供良好體驗,增加了遊客的便利。
看完了室內展廳後,我們來到了展廳外的岸堤上,那裡停泊著一艘舷號為752的飛彈護衛艇,它有一個莊嚴的名字叫「餘慶艇」,餘慶艇曾服役於南海導護二大隊,在服役期間多次立功受獎,可以說是一位擁有著傑出成就的「老兵」。這一次,我領著兩個孫子近距離的觀看它的雄姿,近距離領略這艘海軍艦艇的風採,體驗海軍的工作與艱苦,感受海洋強國的實力與威嚴。然後我在艦艇旁邊給兩個孫子照了幾張照片留念。
通過這次參觀,我感到文化是體現一個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資源。換句話說,經濟讓城市強大,而文化讓城市偉大。如今中國海博館在天津建成,天津有了一個傳播海洋文化的重要基地,必將在普及海洋科學與文化知識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讓海洋知識與中華文化在年輕人的心中埋下種子。如今,年輕人特別是少兒徜徉在海洋博物館中,既可以感受海洋自然歷史的時空變遷,了解地球、海洋、生命和人類之間互相依存、和諧共生的關係,也可以感受我國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海洋文明及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稟賦與不懈追求,也可以豐富天津濱海新區的海洋文化知識,推動新區成為一座更有魅力、更有活力、更有溫度的「文化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