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新電商觀察
美國服飾集團GAP11月21日宣布旗下現金奶牛Old Navy將從2020年起退出中國市場,未來會把業務重心放在北美市場,以實現效益最大化,此舉也預示著又一個服裝巨頭在中國市場落下帷幕。
快速的實體店拓展讓GAP在水土不服的時候難以收場,引領了市場潮流的GAP也不免陷入困境。
早在20世紀初期,中國電商還在起步,時尚品牌也不多的時候,其他國家的時尚品牌在中國開始不斷擴張,由於上新快、性價比高、消費者對「洋貨」的熱情只增不減,各個外國時尚品牌也因此迎來了擴張期。
相關報告表明,目前依舊佔據巨大市場的ZARA和H&M曾經風靡一時,當時ZARA的擴張速度高於70%,很過知名的歐美快時尚品牌也以一周一店的速度快速進入市場。
當時GAP、forever21、Topshop等也進入中國市場,不如發展的紅利期。
然而好景不長,2019年,在GAP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之前,forever21就已宣布破產。這個成立了30多年的時尚巨頭,因為被供應商舉報惡意拖欠貸款進入「老賴」名單。forever21也在人們的見證下,一步一步走向凋零。
除此而外,其他的快時尚品牌過得也不盡如人意,2017年ZARA關閉了位於浙江杭州中國區最大的旗艦店,來自英國的topshop退出中國市場;巨頭H&M開店速度越來越慢,外國快時尚品牌結束了野蠻生長,開始步入業績跳水、利潤下跌等問題。
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無外乎有兩點,一個是成本太高比不過電商,另一個國內開始發展本土品牌搶佔市場。
直播電商在2019年,猶如洪水猛獸,遍布整個網際網路。數據表明,國內35%的服裝銷售總額都來自電商渠道,由於歐美時裝品牌並沒有在意線上銷售,很快就被淘寶、抖音快手等視頻達人搶佔。
他們先做出基本模板後,掛到商品展示欄裡,由買家交了定金後,再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數量去生產和改造,根據市場反饋來下單製造,避免倉儲損耗。
隨著生態鏈逐步穩固,網紅們甚至可以自己開工廠加工生產線,由於中間損耗低,逐漸取代門店,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近年來國潮市場發展迅速,很多紮根於本土的服裝和品牌,具有先天優勢,十分熟悉中國的環境、文化和時尚,從精神層次和外在層次都可以滿足年輕人對快時尚的訴求。例如,勢頭正猛的李寧,正打造中國風的體育品牌。
面對層層壓力及不斷變化的市場,那些歐美快時尚品牌正在慢慢失去主動權,相反一直擺脫「時尚個性」等標籤的優衣庫,這兩年勢頭正好,2015年開始,優衣庫就在不斷在中國增加門店,速度已經趕超了H&M旗下的所有品牌的總和,在店面總數規模上也遠超其他店面歐美快時尚品牌。
這個品牌以便宜的價格、舒適的設計,以及給人更多生活氣息,深受消費者喜愛。2015年全面升級後,目前也是生意興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看到同行發展而自己退出中國市場,GAP不免有些沮喪,不得不做出發展改變。GAP通過孵化和收購Athleta、Intermix以及童裝品牌Janie & Jack,形成品牌多元化發展策略。GAP還決定總部遷到舊金山,開設新的設計中心。還提供了各種免費配送、換洗、換貨等刺激業績增長的活動,達到建立消費者情感的行為。
除此外,為了提升品牌形象,GAP正在不斷的加大對環境的保護和時尚的關注。市場報導,GAP採用了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來染色,以降低對環境的汙染,預計產品將會在明年春開始售賣。而且還計劃在2025年前,實現從可持續來源採購棉花。
當然,眼下GAP還是決定先控制市場,關閉門店、減少庫存。
另外,其他歐美品牌目前也為了步forever21的後塵,努力尋求突破。ZRAR開始推出化妝品、背包等時尚產品線,從各個角度發展以謀求其他航道。H&M也入駐天貓,開始在超級品牌日、天貓雙十一等活動中刷存在感。
對於歐美快時尚品牌,快速擴張反而成了弊端。此舉導致盈利結構日益複雜,網購又對門店衝擊巨大,這些都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如今,歐美快時尚品牌也逐漸明白,唯有放慢腳步,感知市場並推出消費者真正需求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快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