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山原水丨打破行業壁壘!全域旅遊背景下,「泛旅遊」吸睛更吸金

2020-12-21 原山原水文旅研究院

隨著全域旅遊的不斷發展,旅遊業開始與餐飲業、酒店業、零售業、交通業、文化娛樂業、體育運動業、房地產業等眾多相關產業不斷發生融合與創新,形成了多行業聚集融合的「泛旅遊」產業。

發展現狀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其中顯示,2019年全年我國國內遊客60.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4%;國內旅遊收入57251億元,增長11.7%,旅遊收入逐漸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同時,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全域旅遊意識的增強,為應對全面小康社會大眾旅遊規模化需求,旅遊產業也不再「單槍匹馬」,開始謀求「合力」,向「泛旅遊」產業鏈整合方向發展。

具體表現:

1.非旅遊產業旅遊化發展

其他非旅遊產業開始主動謀求與旅遊進行融合化,想要依託旅遊過程,將眾多產業整合在全產業鏈關係中,形成「泛旅遊」產業發展的新趨勢。例如,健康產業旅遊化產生健康旅遊,體育產業旅遊化產生體育旅遊,教育產業旅遊化產生研學旅遊,養老產業旅遊化產生養老旅遊等等。

2. 旅遊需求要素衍生落地

「吃、住、行、遊、購、娛、廁、導、智、商、養、學、福、情、奇、文、體、農」。在這十八大要素的引導下,逐漸衍生出了民宿客棧、低空旅遊、旅行拍攝、水上運動、休閒商業、實景演藝、研學旅行等旅遊新興業態產品,成為旅遊產業發展的新動力,推動了旅遊產品的創新發展,從而推動整個旅遊行業的創新發展。

3. 產業謀求創新手段,力求科學融合

目前,我國旅遊業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在面對當今旅遊投資持續增長、市場需求不斷多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等因素的多重驅動下,創新正引領旅遊與各產業融合發展,系統、科學的發展體系與結構正在不斷優化,品質與質量成為當下重要的創新驅動。例如,數字文旅、大數據康養平臺、共享住宿、沉浸式體驗等等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綜上,旅遊相關產業都在積極進行著「泛旅遊」產業整合的嘗試,從產業鏈企業從競爭到競合,建立協作共享機制,今後泛旅遊產業抱團發展將成為常態。

利好政策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和支持泛旅遊產業的發展空間不斷擴大,國家也相繼頒布了諸多利好政策,使相關企業不再是「欲投無門」。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出臺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建設相關規範;出臺實施進一步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升級的政策措施;鼓勵發展租賃式公寓、民宿客棧等旅遊短租服務;擴大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範圍;積極培育冰雪運動、山地戶外運動、水上運動、航空運動、汽車摩託車運動;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建立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制度。

——文化和旅遊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從農村實際和旅遊市場需求出發,強化規劃引領,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鄉村旅遊環境,豐富鄉村旅遊產品,促進鄉村旅遊向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全面提升鄉村旅遊的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為實現我國鄉村全面振興作出重要貢獻。

——2018年12月10日,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出席《2018旅遊集團發展論壇》發表主旨講話指出: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旅遊業在扶貧、教育、就業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在農家樂、民宿、景區、歷史文化街區、美麗鄉村建設、在線旅遊平臺的投資與運營,旅遊業有效帶動了農民致富和鄉村振興。

表現形式

目前,「泛旅遊」產業通過反哺式、拉動式、聯動式等多種不同整合模式,衍生出了多種多樣的產業類型,例如觀光農業、會展產業、運動康體產業、參與性娛樂產業、休閒商業、博彩業、創意產業……這些產業利用整合手段,與旅遊產業彼此銜接,打破了「各自為戰」的生產狀態,構建出一個有價值、有效率的產業集群,實現產業聯動,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觀光農業——臺灣清境農場

項目將農業與旅遊相結合,依託先天山地草場資源稟賦,打造獨特的城郊休閒農場風光。並將創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到各種主題活動中,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遊玩。同時在盈利模式上,農場採取統一經營管理,核心設施全部自持運營,少量民宿和商業本地村民自營,有利於統一管理和服務的提高。

運動康體產業——嵩皇體育小鎮

項目將運動與旅遊相結合,藉助嵩山三皇寨區風景區的優質環境以及河南「功夫之都」、「武術之鄉」的歷史美譽,聚焦賽車、航空體育運動、登山、桌球、拓展等多種運動訓練項目,重點打造「賽車樂園」品牌,形成多元化的產品組合,豐富了登封旅遊產業鏈、打造了全域旅遊的新業態,使旅遊產業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創意產業——臺灣華山1914文創園

項目將文創與旅遊相結合,通過打造對位市場、緊接地氣的創意產品,形成產品產業鏈條,保證園區持續發展。同時採取"商家入駐與空間租賃"相結合的方式,在保證固定商家日常經營的同時,以藝術活動有效提升園區空間使用率,增加園區的人氣活力,使項目成為當地有名的旅行打卡地和城市地標,進一步促進了旅遊的多元化發展。

未來前景

「泛旅遊」產業通過提供極具吸引力的多元化內容,聚集人氣,能產生更大的區域聚集和經濟帶動作用。反之,「泛旅遊」產業也給社會發展、投資、開發與經營帶了無限的機會與機遇。康養、體育、文化、網際網路……這些人們日益關注的「熱詞」本身可能和旅遊並沒有直接關係,但在與旅遊業結合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的商業市場前景。不同的產業結構,會導致不同的發展模式。產業跨界,將直接實現優勢資源的整合與連結,這為未來旅遊業快速發展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也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戰略性及全局性的積極影響,推動了新時代的到來。

相關焦點

  • 花火NEU Fund構建泛旅遊產業新生態
    NEU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充分發揮其多方參與、公開透明、共識信任、存證溯源、無法篡改、隱私保護 等優勢特性,構建鏈上泛旅遊生態,結合不同旅遊參與主體的不同應用場景,提供標準化、智能化、大數 據化的支撐服務,為旅遊管理部門的實時監控、日常管理、關鍵決策提供支撐;為旅遊服務商實現高效管 理、智能服務
  • 全域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發展全域旅遊有以下幾方面背景:一是當前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探尋新動力。第一產業的整體規模、產業鏈條、綜合效益等均需要有效增加,第二產業面臨生態環境脆弱瓶頸,當前工業汙染面臨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而且受到區位條件制約,不是所有地區都適合發展傳統工業;第三產業受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需要及時提高整體發展活力。在此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新動力。
  • 【旅遊】客家美食、非遺表演、客都旅遊吸睛引圍觀!梅州亮相2020...
    【旅遊】客家美食、非遺表演、客都旅遊吸睛引圍觀!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機構、國內20多個省市自治區、省內21地市文廣旅體局參展,展示國內外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現狀和最新成果。廣東重點打造鄉村旅遊、智慧旅遊、研學旅行、紅色旅遊、體育旅遊、康養旅遊、工業旅遊等泛旅遊主題展區,展示功能完善的全域旅遊產品體系。並同期舉辦第三屆廣東研學旅行展覽會、「旅遊目的地合作夥伴」主題日、文化旅遊推介會、旅遊新品發布會,以及廣東文化和旅遊產業投融資對接會等行業活動。
  • 吸睛!烏審旅遊亮相第八屆成都國際旅遊展
    吸睛!,烏審旗旅遊事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帶領全旗重點旅遊企業參加本屆旅遊展。烏審旗優質的旅遊資源、特色旅遊產品及精品旅遊線路,受到了廣大遊客的高度關注與好評。據統計,展會期間累計發放駕臨烏審自駕手冊、「跟著音樂去旅行」歌碟、「綠色烏審 漠中草原」手提袋等旅遊宣傳品1000份,並與多家旅行社達成旅遊合作意向。
  • 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
    二是國內旅遊繁榮趨勢明顯。旅遊接待規模保持穩固增長,2011年的26.41億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50.01億人次,年均增長率約為12%。全域旅遊是把景點處於完全開放的環境內,旅遊者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偏好自主選擇周圍的環境和事物。第三,主客互動性。全域旅遊打破旅遊者和社區居民之間的壁壘,旅遊者能夠深度體驗異域生活,滿足旅遊需求。
  • 解讀:農業旅遊背景下:旅遊吸引物如何重構?【智美旅遊策劃 第1732期】
    在此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新動力。2.是國內旅遊繁榮趨勢明顯旅遊接待規模保持穩固增長,2011年的26.41億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50.01億人次,年均增長率約為12%。在中央出臺的多項促旅政策和國家旅遊主管部門實施的「治旅方略」的等紅利政策推動下,我國旅遊消費保持高速增長。
  • 全域旅遊背景下 文化如何為旅遊注魂?
    原題:全域旅遊背景下,文化如何為旅遊注魂?從「山水之樂」到「文化之樂」   在大眾旅遊時代和我省全域旅遊創建的背景中,除了椰風海韻、陽光沙灘,海南旅遊還能帶給遊客怎樣的驚喜?海南本土文化又能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 全域旅遊視野下的「微旅遊」發展思路淺析
    編者按:他們既是湖南旅遊產業建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又是觀察者和思考者。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湖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聯合紅網啟動「學習十九大·湖南旅遊工作巡禮」系列報導之三——「大咖談旅遊」,聽聽在湖南全域旅遊基地建設路上,專家學者、旅遊企業掌門人、行業代表有何看法。
  • 高端對話:新消費環境下,什麼樣的購物中心更吸睛(金)……?
    5G熱潮下又該如何擁抱數智化?由贏商網主辦的「2020中國購物中心+峰會」,於8月5日在上海閔行寶龍艾美酒店拉開帷幕,一眾行業大咖及業內人士齊聚於此,就「當下」這一主題,展開深刻的探討。   在第二場東渡蛙城冠名的高端對話環節,圍繞「新消費環境下,什麼樣的購物中心更吸睛(金)……?」
  • 淺論全域旅遊背景下鄉村旅遊規劃創新
    在「全域旅遊」的架構下,鄉村旅遊的戰略地位如何?綠維創景泛旅遊分院羅紅寶院長認為,全域旅遊中的「全域」,主要包含 「城市區域」、「鄉村區域」及「城鄉連接區域」三部分,其中,「鄉村區域」又是全域的「根本基礎、核心構成與重點片區」。可以認為,如果鄉村旅遊做不好,那麼全域旅遊也將無法實現真正的落實。
  • 陳耀:全域旅遊背景下,鄉村旅遊創新發展
    海南省社科聯副主席、中國太平洋學會海洋旅遊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陳耀圍繞《全域旅遊背景下,鄉村旅遊創新發展》發表精彩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鄉村旅遊已經發展多年,發展初期的鄉村旅遊是一種農民的副業。在鄉村旅遊快速發展期,鄉村旅遊是特色產業,其代表形式是民俗村和古村古鎮。從農家樂到民俗村再到古村古鎮,鄉村旅遊又發展了一步。
  • 魏小安:全域旅遊背景下,景點旅遊何去何從?
    國家旅遊局李金早局長在今年年初的全國旅遊工作會上強調,我國旅遊要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全域旅遊?全域旅遊背景下,景點景區是要取消還是要淡化?還是守住根再擴展?文章認為,全域旅遊背景下景點旅遊的發展,關鍵在於理念的突破,要樹立新型景區發展觀,培育集約型發展方式,形成合理的推進體制和充滿活力的運行機制,創造景區品牌以及產品品牌,全面發揮旅遊綜合性強、關聯度高、拉動面大的特點,形成全面功能,不斷提高發展質量,提升服務質量。接下來,就隨本文一探究竟吧。
  • 迪士尼「吸金」又「吸睛」 至10月底遊客破2700萬
    據《勞動報》報導,上海迪士尼樂園的「吸金」與「吸睛」效益均達預期。昨日,長三角城市旅遊發展論壇在滬舉行,並首度發布了《上海迪士尼項目對經濟社會發展帶動效應評估》。據悉,上海迪士尼樂園所在的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自去年4月26日開放至今年10月底,接待遊客數量已突破2700萬人次,經濟效益凸顯。
  • 吉安市青原區:激活文化基因 助力全域旅遊
    新華網南昌3月15日電 (沈玉婷 通訊員彭生苟、劉玲)為策應「全景吉安、全域旅遊」發展戰略,3月16日至18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將舉辦以「文化廬陵 行旅青原」為主題的第八屆廬陵文化旅遊節。本屆文化旅遊節活動精彩紛呈,包括「青原禮讚」音樂會、「中國 青原」研學旅行高峰論壇、傳統民俗展演等系列主題活動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文化活動。悠久的廬陵文化、燦爛的民間藝術、淳厚的民俗風情、鍾靈毓秀的人文景觀、「六位一體」的夜渼陂……將共同為青原文化旅遊盛會描摹出絢麗多姿的色彩。
  • 考拉小廚:親子餐廳吸睛更吸金 創業投資好選擇!
    親子互動更溫馨在生活壓力的趨勢下,家長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考拉小廚親子餐廳特提供了親子互動的經營部分,除可動手操作盡享美食的樂趣,還提供了兒童家長的活動區域!創業大時代,餐飲大市場,考拉小廚親子餐廳有著獨特的品牌優勢和特色,迅速成為行業標杆,不僅是孩子喜愛的就餐場所,也是創業投資者青睞的致富商機!考拉小廚親子餐廳強勢吸睛更吸金,財富找上門來!
  • 「全域旅遊」@博山人,這張博山區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明白紙,請收下
    博山區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明白紙 1.全域旅遊是什麼?答: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大眾休閒旅遊為背景,以產業觀光旅遊為依託,通過對區域內旅遊資源、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 冰雪之城長春冬遊入佳境 「白金經濟」吸睛又吸金
    憑藉天賜冰雪,中國東北地區不斷發展「白金經濟」,很多地方的冰雪旅遊做得有聲有色,逐漸成為中外遊客心馳神往的冰雪樂園。當下,以長春為代表的東北城市,已不滿足於向遊客提供簡單的玩雪、滑雪服務,而是深耕冰雪文化,將大眾觀光和休閒度假列為長遠發展的產業方向,冰雪經濟不僅能吸金,更能吸睛。
  • 興安盟:綠色生態「吸睛」又「吸金」
    在「興安盟大米」品牌帶動下,全盟水稻種植面積由118萬畝增加到138萬畝,新增綠色產品基地認證26萬多畝,新增有機產品基地6000多畝,綠色、有機大米產品基地一舉突破70萬畝。一產興旺帶動二產快速發展。
  • 「吸睛」又「吸金」,我市「雙節」旅遊市場全線飄紅
    在紮實抓好旅遊領域疫情防控工作中,今年的「雙節」假期,我市旅遊市場復甦明顯,平穩有序地進入了接待高峰期。回歸大自然的旅遊,呼吸新鮮空氣,沐浴天然氧吧,適合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的旅遊活動需求,「景區+民宿」也是未來盤錦民宿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 復盤2020年風口上的中國植物肉:吸金、吸睛、野蠻生長、爆品稀缺
    聯合利華、雀巢、嘉吉等巨頭接連加入,一年數十次的投融資,更有品牌7個月獲3輪融資,中國首個植物肉團標出爐,連鎖餐廳、超市甚至便利店都能見到植物肉的身影:植物肉在中國野蠻生長。這一年中國植物肉都經歷了什麼?我們想以四個關鍵詞復盤2020年中國植物肉行業:吸金、吸睛、走上正軌、爆品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