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夏時期禹城歷史探索(上) | 禹王亭博物館

2021-02-07 禹城市禹王亭博物館

    禹城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徒駭河的中遊。目前境內最早的考古遺存是一批龍山文化遺址,說明禹城的歷史最晚始於唐虞時期,也為探索當時禹城的歷史地位提供了重要線索。初步研究得知,虞夏之際禹城的歷史地位頗為重要。當時曾發生了對中國歷史有重大影響的兩件大事,一是大禹成功治理了洪水,二是少康復國,都和禹城密切相關。謹作簡要解說。

    大禹治水傳說有其真實歷史背景。據《龍虯莊》的一項研究成果,公元前第三千年期,因海平面上升,江淮東部地區被海水淹沒,文化因而中斷,渤海海面自然不能例外。魯西北、冀南的低洼地區必受海平面上升之害,加上連年大雨,可能引發黃、濟、淮河泛濫,釀成大範圍的洪水。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和堯舜禹治水的傳說說明洪水危害主要是河、濟、淮特別是黃河下遊地區。商以前的黃河下遊基本上由豫北經河北在天津南入海,有時河道不免東移逼近或流經魯西北而入河北,所有古兗州與豫州東部是重災區,也包括了冀州、徐州和揚州的部分地區。《禹貢》兗州中記載:「九河既道,雷夏既澤,雍、沮會同,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在徐州中說到「大野既都,東原底平。」雷夏澤、大野澤和雍水、沮水都在魯西南部。東原,《史記》集解引鄭玄說:「地名·今東平郡即東原。」東平郡轄境主要包括泰山西南麓的大汶河下遊和古濟水兩側地區。可見,魯西、魯西北地區都曾是洪水泛濫區。但茌(chí)平、東阿縣一帶已知有幾十處晚期大汶口文化遺址,魯西、魯西北地區則存在三群一組和一些零星的龍山文化遺址共七、八十處,說明洪水時期該地區並非一片汪洋大海,仍有許多人們在高地居住或築丘而居,但被藪(sǒu)澤包圍,無法耕作,生存受到威脅,所以必須進行治理。因洪水範圍甚廣,所以治理洪水就成了堯舜禹時期的頭等大事。

    傳說鯀、禹治水因方法不同而成敗相異。鯀用圍堵之法,不外乎築堤和在聚落周圍築圍牆。當時還不可能像後來那樣修築千裡金堤,況且洪水泛濫以後也無法施工,但不排除局部築堤攔截,改變水流。這對大範圍的洪水來說本難奏效,且有以鄰為壑之虞。或據《世本》鯀築城的記載,推測鯀治水主要是在聚落周圍築圍牆。我國的城,早在鯀以前兩千餘年就已產生,城本來就有防禦敵人和水患的雙重功能,尤其在低洼多水地區,所以推測鯀用築圍牆的辦法來保護聚落有一定的道理。上述魯西地區兩個龍山聚落群中,已知的9座龍山城,除了兩座中心城以外都是小城,其中有一座的面積為6萬平方米,其餘都只有三、四萬平方米,其興築可能和防禦水患密切關聯。但此法只能保護極少數重要聚落,不可能用於全部聚落,況且僅保護聚落仍無法解決耕作問題。局部築堤攔水和聚落周圍築圍牆的辦法早在使用,特別是古國、部落、氏族獨自解決境內水患時只能如此,鯀不過延用了舊法。

    還可以設想鯀治水時洪水尚較嚴重,卻又逢多雨期,水勢持續不退,天時不順,非當時的人所能解決,治水未有功效,並非全是鯀之過,至少鯀的治水提供了重要的反面經驗。禹用疏導之法治水,導水入海或湖泊,雖方法更有效,也可能客觀條件已有變化。禹時,海平面在繼續下降,可能又處少雨期,洪水已漸退,但黃河下遊河道散漫,水流不暢,到處是澤藪,仍難耕作。這時才有可能進行實地考察,做出規劃,整治河道,疏導積水入湖、海。平地積水漸幹,於是「東原底平」,「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如果禹時仍然到處一片汪洋,試想,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又如何去疏導呢?

(未完待續……)

摘抄自《禹城與禹文化》中《虞夏時期禹城歷史探索》選段

相關焦點

  • 德州文化之地:紅壇寺森林公園、禹王亭博物館、錦繡川、長河公園
    林區西部還有歷史古蹟「鳳落堰」。禹王亭博物館禹城市禹王亭博物館是國家AA級景區。大禹治水留下的一處古蹟,同時又是一處龍山文化遺址。禹王亭始建於唐代,後諸朝擴建修補,至明代改建禹跡亭,翰林劉士驥作《禹跡亭記》記之。清康熙五十年重修,改稱禹王亭,後毀於戰亂。1996年禹城市重修禹王亭。
  • 中國德州好玩又好看的景點:邢侗公園,長河公園,錦繡川,禹王亭
    禹城市禹王亭博物館是國家AA級景區。博物館集古建、水泊、園林為一體,成為憑弔古風,激勵後人的教育基地位於禹城市區西北部3公裡處,佔地136畝,由禹王大殿、東西配殿、鐘鼓樓、具丘遺址、禹王亭和禹王湖等組成,是一座集考古、研討、觀光、旅遊、娛樂為一體的古文化公園。其中,具丘山遺址於199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龍山文化古遺址。
  • 禹城這些歷史名人,你聽說過幾個
    這裡的禹王亭博物館位於禹城市區西北部3公裡處,由禹王大殿、東西配殿、鐘鼓樓、具丘遺址、禹王亭和禹王湖等組成,是一座集考古、研討、觀光、旅遊、娛樂為一體的古文化公園。這裡不僅歷史悠久,環境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本明和尚:本明和尚,禹城李屯鄉丁家寺僧人,原籍高唐楊莊人,原名楊照順,俗名楊緒露,字心誠,武藝高超,綽號「銅頭和尚」,義和團首領。
  • 中國德州那些好玩又好看的景點:希森歡樂島,歐樂堡,禹王亭
    德州遊樂園佔地70餘畝,三面環湖,園內繁花似錦,綠草如茵,紫藤環廊,湖面上波光遴遴,遊船點點,風景如畫,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是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兒童娛樂休閒活動的首選之地。遊樂園還建有十二項大型現代化娛樂設備,設施一流,性能安全可靠,有魯北「迪斯尼樂園」之稱。
  • 禹城又多了一處賞花燈的好去處!
    據了解,禹城新街口文化產業園是禹城市唯一一家利用舊廠房進行改造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地址位於原老禹王亭酒廠,緊鄰徒駭河國家水利風景區,佔地近60畝,投資1.5億元。該項目將文化產業和商業主題有機結合,在保護區域整體生態環境基礎上,通過創意設計對既有建築進行修復、改造和再造,形成集文化創意、青少年素質教育、民俗風情以及休閒娛樂、體育健身等多種業態於一體的文化產業園區。夜幕降臨之後,文化園內的花燈全部亮起來,光彩奪目,令人眼花繚亂,尤其得到了小朋友們的喜愛。
  • 禹城鬲津橋的歷史
    鬲津橋也叫西石橋,這是清朝嘉慶年間《禹城縣誌》記載的。現在徒駭河上的鬲津橋,是市委、市政府於2013年決定在原橋址處重建的。傳說在遠古時期,禹城所在的區域洪水泛濫,雞犬不寧,民不聊生。當時在高國的北邊還有一個有鬲氏部落國家-----鬲國,其國都就在現禹城老城底下10餘米處(已經國內考古專家考證定論)。鬲國首領得知大禹正在禹息故城視察水勢、治理洪水、便前去禹息故城拜見大禹,介紹鬲國的水情,並請大禹到鬲國視察水患。大禹答應了鬲國首領的請求,一天,他來到鬲國域內地勢較高的具丘山上觀察洪水情況,思考治水方案。大禹在具丘山上通過對徒駭河的整治,使滔滔洪水流入東海,取得了根治水患的勝利。
  • 禹城「藥王廟」的傳奇
    在禹城市區西南40裡處,辛寨鎮徒駭河北岸,有一個歷史悠久、風景如畫的小村莊,叫前油坊村,此地原為前油坊鄉政府所在地,後來合鄉併入辛寨鎮。
  • 【禹城文學•學生作品】高於晰:我的中國年
    接著在書桌上我便揮毫潑墨,時而行雲流水,時而細細雕琢。費了好一番功夫,終於一副對聯完美誕生。真是喜慶極了!聞書香是成長的味道。暖陽下,背靠在牆壁上,靜坐讀書。我常常被書裡奇特的人物迷住,沉浸在妙趣橫生的故事裡不能自拔,忘了吃飯,忘了喝水,甚至忘了睡覺。
  • 德州禹城特色美食盤點,禹城扒雞知道嗎?原來德州扒雞就出自禹城
    禹城據說是大禹治水功成名就之地,禹城一詞最早是在唐代玄宗皇帝取來得,從那開始禹城一直沿用至今。現在的禹城地域已經不是玄宗皇帝時期的地方了,因為後來因為安史之亂,禹城才遷搬到現在的遷善村。禹城不僅留有許多的古城遺址、古人的遺蹟,還有許多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美食,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座古城的勞動人民,給大家留下了什麼樣的美味。
  • 禹城抗戰時期的韓寨地下交通站
    禹城共產黨員韓哲一同志,在東北三省親眼目睹了日寇的殘暴行徑,他決心抗日救國。1937年秋,他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十裡望韓寨村。他首先找到了中共禹城縣委委員王克寇、楊中一同志,與黨組織接上了關係。隨後,他在韓寨、 高莊等村宣傳進步思想,發展黨員,播下了革命的種子。1937年冬,韓哲一同志奔赴冀魯豫邊區工作。根據上級指示,他也利用特殊身份不斷回韓寨發展鞏固這一陣地。
  • 跟著督查評議團一起到禹城去觀摩
    今年以來,在德州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市直部門大力支持下,禹城著力推進「3+5+N」重點工作,全力當好黨的建設排頭兵、新舊動能轉換先行者、鄉村振興示範區。1-4月份,完成公共預算收入7.12億元,同比增長7.31%。松果新能源裝備產業園項目
  • 禹城辛寨王橋那些事
    王橋村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初年。關於該村的村史,有兩個版本。一種說法:清朝初年,王氏始祖王成民,由齊河縣王樓村搬遷至此,建立王家橋村,至今已過16世,360餘年的歷史。齊河王樓村與禹城王家橋村是否同出一祖?全都成為懸念,亟待考證。再後來,孫、李、雲、路等姓氏,也先後來王家橋村定居。彈指一揮間,幾百年過去了,王家橋人在這片肥沃的土壤上繁衍生息,紮根發芽,風雨同舟,艱苦奮鬥,建設美好家園,做出突出貢獻,修建王家橋為後世造福,美名遠揚。
  • 香港歷史博物館,館藏二戰時期的文物!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日軍於二次大戰時期使用的戰壕瞄準器。香港歷史博物館藏。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員於日佔期間穿著的上衣。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 探索、考察與教育——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導語:這是一座集趣味性和知識性於一體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是進行野外探險、創造展示自然棲地及動植物生命的實景模型的開路先鋒。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世界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佔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迄今已有148年的歷史,擁有3700多萬件海量館藏,藏品可具體分為天文、礦物、人類、古生物和現代生物等5大類,共分42個展廳陳列,涵蓋了地球誕生以來的歷史和整個人類的進化史。在館藏中,該館古生物和人類學的收藏在世界各博物館中均佔據首位,標本來源地遍布除南極洲之外的6大洲。
  • 禹城泰禹鐘的傳說
    禹城縣就是這一時期把土城改造成三合土夯實、青磚牆面、石灰嵌縫的城牆,還修建了磚垛口,四門之上修了高大雄偉的門樓。城內的縣衙門、文廟、武廟、城隍廟及戲樓、興雲寺、法雲寺、街道、商鋪、居民點……新建的新建,重修的重修,縣城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