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位於威海南海新區內的明池玻璃有限公司與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舊動能轉換和智能製造方面加強合作,打造「無人工廠」。
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重點圍繞仿生機械與材料、仿生智能製造、仿生智能農機與仿生大健康工程等四大領域開展仿生項目建設,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致力於在南海新區打造和培育以仿生技術為鮮明特色的產業經濟。而明池玻璃作為一家專門為汽車提供玻璃配套的公司,低成本、高質量是公司發展之本,這幾年,明池玻璃持續加大投入進行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尋求數位化轉型。
「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和明池玻璃有限公司距離近,並且兩者各有需求,優勢互補,為此,我們從中牽線搭橋,精準對接校企合作。」南海新區科技金融局相關負責人說,兩者合作後,吉林大學仿生研究院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明池玻璃也可以藉助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在仿生技術和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創新資源和科技成果,提高產能,實現技術升級。
「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資源進駐南海新區,給我們企業提供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便利,這次牽手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我們將利用他們的技術,打造一座『無人工廠』。」明池玻璃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劉在德表示。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高校則是創新的源頭活水。南海新區不斷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力度,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了一批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發展勢頭較好的企業,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1家。
南海新區在高校資源引進上,落地了北交大威海校區、中鋁大學、北交羅徹斯特理工學院、北交蘭卡斯特學院等國內外大學以及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西北工業大學威海材料研究院、山東交通學院威海海洋信息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不斷推進校企合作,把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和市場精準對接,全力打造研發創新、項目集聚、成果轉化高地。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陶相銀 通訊員 王曉根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