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自貿片區藝術板塊臺味漸濃
6家臺灣知名藝術機構入駐博樂德,將提供拍品參與片區「保稅拍賣」
市民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內欣賞藝術珍品。
海西晨報訊(記者 葉子申)日前,臺灣藝術機構入駐廈門博樂德藝術品保稅共享平臺的籤約儀式在臺北舉行。來自臺灣藝術界、收藏界的知名人士及業界代表近百人齊聚一堂,共賀6家臺灣知名藝術機構正式籤約入駐博樂德。據悉,除了藏品來廈展示外,他們還將提供珍貴拍品,參與廈門自貿片區的「保稅拍賣」。
記者獲悉,廈門自貿片區一直致力於拓展兩岸及海外的文化產業交流,至今該片區內引進的臺灣文化機構已有上百家。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再度引進臺灣機構來廈,將促進兩岸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各領域的互通與合作。
預計拍品總價超6000萬元
「我們看好廈門以及大陸的文化產業發展前景,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合作。」籤約儀式上,來自臺灣心和堂的相關人士這樣說。
當天的籤約儀式共吸引了6家臺灣知名藝術機構參與。除了心和堂外,還包括江記、寄閒樓、十翠軒、吉林堂、疊壁山房。
廈門博樂德藝術品保稅共享平臺負責人鄧小紅說,博樂德藝術品保稅共享平臺2019春拍將於6月在廈門自貿片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舉槌開拍。屆時,這6家臺灣藝術機構的保稅拍品將以玉器、佛教、老窯、紫砂壺、宮廷文玩、家具6大特色專場呈現,預計拍品總價值將超6000萬元。
據悉,藉助廈門自貿片區「保稅+」優勢,博樂德平臺已成功引進臺灣藝術機構和藝術家近50家(位);成功舉辦臺灣文創、臺灣佛像、古董瓷器等藝術展;引進臺灣保稅藝術展品近千件,總價值約2億元,有力推動了自貿片區內的對臺文化藝術交流。
多家機構致力於兩岸交流
除了博樂德外,廈門自貿片區內還有多家藝術品機構都在致力於兩岸的文化藝術產業交流。
由翔業集團打造的海絲藝術品中心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藝術品產業鏈平臺。去年9月,該中心舉辦了「海上共明月」公共藝術節暨首屆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公共藝術展,吸引了來自瑞士、日本、我國臺灣地區等境內外29位藝術家、31件公共藝術作品參展。
「我們希望引進更多臺灣優質的藝術機構入駐,帶動廈門及兩岸文化產業發展。」海絲藝術品中心相關人士說。
藝術廈門國際博覽會由廈門自貿片區的ARTA-MOY博覽會有限公司承辦,自2015年起已連續舉辦4屆,累計吸引藝術愛好者30多萬人次,成交總額近10億元。據藝術廈門組委會介紹,2018年博覽會邀請了臺灣畫廊協會作為策略聯盟單位,並組織了11家臺灣藝術機構參與。
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相關人士表示,片區持續融入兩岸文化產業對接合作,除了引進藝術機構,還積極開拓臺灣電子圖書市場,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模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