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微信已經不僅僅是一款即時通訊工具了,隨著行動支付日漸蓬勃,微信支付功能因其方便性廣受海峽兩岸民眾喜愛,但支付功能的便捷,也被不法分子實施詐騙帶來了新的「商機」,近日,就有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的電子錢包匯兌功能設計了三角騙術,利用想匯兌人民幣的臺灣民眾來洗款,而被害臺人幾乎都不敢到中國去報案,騙徒因此持續犯案,已經有不少臺灣民眾受害。
行動支付遍及全球,據調查得出中國的行動支付普及率已近6成為最高,英國佔5.5成居第二,而在中國又以微信的電子錢包支付功能,最廣為世人使用。只要在電子錢包內儲值後,就能夠靠條碼到超商買商品、網購,但在使用微信支付時,必須先綁定銀行帳戶或是中國身份證,因此有部分臺灣使用者,靠著私人的代儲服務,將臺幣匯進自己的電子錢包,卻一不小心踏進詐騙陷阱。
警方表示,一名在內地某公司上班的郭女士,因為經常往來兩岸,而兌換臺幣已成家常便飯,5個月時透過朋友介紹與森某相識,森某使用微信跟郭女士溝通後,為達到雙方的便利,兩人一致達成,首先,森某將新臺幣3萬直接匯入郭女士的銀行帳戶,在由郭女士通過微信電子錢包匯出相等匯率的人民幣給森某,以達到兩人繁瑣的幣種兌換過程,可怎知,郭女士的銀行帳戶隨即被凍結,還遭到一名穆姓女子提告詐欺,經過報案後才得知郭女士的帳號已變成詐騙集團的洗錢帳戶。
此前也曾報導過類似騙術,陳先生將車停於路邊正等一朋友,一位身材壯碩戴著黑框眼鏡的男子倚在車窗旁,稱準備幫朋友買個手機,自己微信沒有綁定銀行卡,請求陳先生微信轉帳給自己,會叫朋友將錢匯至陳先生帳號,要三千元,但他口中的這名朋友,卻匯了15000元給賣家陳先生。多匯了1萬2,交易手機當下陳先生理所當然把12000元還給對方,但沒多久他發現帳戶變成警示帳戶,才知道自己的帳戶成了洗錢工具,而此次郭女士遭遇的騙術為此三角騙術的升級版本。
據了解,不法分子在網上網賣價值3萬元的低價名牌包,穆女上當有意要購買後,詐騙集團再提供郭女士的帳號給穆某,郭女見到銀行帳戶多了3萬元後,以為是森某匯過來準備匯兌的新臺幣,她就利用微信電子錢包將等值人民幣轉給森某,殊不知郭、穆2女都是受害者。
臺南警方表示,這個三角騙術疑似是中國替臺灣人設計的最新手法,看準臺灣人認定微信電子錢包必須到中國開戶,以為相當安全就大意轉帳,殊不知絕大多數臺灣人受騙後都無法到中國報案,而兩岸司法互助又已經中斷,等同臺灣警方根本調閱不到微信的資料,研判詐騙機房就設在中國,呼籲民眾使用微信電子錢包匯兌千萬要小心。
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