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融入中心城區的環境屏障—開平鎮生態環境深度整治見聞
8月24日,開平區開平鎮上村路旁違規停車場被拆除。本報記者 劉洪超 攝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本報記者 單宇 韓冬)「隆隆隆……」一陣機器鑽動聲後,一堵違建牆在大鉤機的推動下轟然倒地,位於開平區開平鎮上村村路南側的一座非法違建停車場正在拆除中。開平區全力推進轄區範圍內生態環境整治攻堅行動,作為主戰場的開平鎮正快馬加鞭,為打通開平區深度融入市中心城區環境屏障「最後一公裡」工作打下基礎。
上村是開平區與中心城區接壤的一個村落,由於車場內停的都是拉廢料的大貨車,大車每次從村內過都是「炮土狼煙」,「車場拆除後我們還會對上村村路進行重新改造,統一硬化、綠化、亮化,即改變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狀況,消除村民出行的安全隱患,更打通了開平區與中心城區『最後一公裡』的環境屏障。」開平鎮宣傳委員張海朋說。
張海朋介紹,開平區對11.5平方公裡區域生態環境進行深度整治集中攻堅,整個區域全部位於開平鎮境內,共涉及半壁店、國各莊、耿家營、上村、前屈莊、中屈莊、馬路村、三街村、四街村、五街村10個村。近半個月來,開平鎮深入貫徹落實上級安排部署,將陶瓷國控點周邊區域生態環境整治工作作為一項必須完成的首要政治任務牢牢抓好抓實,上下齊心,主動作為,夙興夜寐,重拳出擊,為區委、區政府打贏這場生態環境深度整治攻堅仗提供了有力保障。
據悉,8月10日晚,開平鎮連夜組織召開黨政班子聯席會議,第一時間對相關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結合鎮域實際,鎮班子成員分成6個小組,集中利用11日、12日兩天時間,全面完成了整治區域內「散亂汙」企業、無名場院及各類堆場的摸排調查、分類登記和建檔立案工作,累計排查確定整治單位327家,其中企業105家、煤場9家、料場57家、廢品站13家、養殖院18家、種植院28家、停車場19家、倉儲院27家、閒置院51家。同時,制定了詳細的整治區域衛星圖,為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和分類施治奠定了堅實基礎。
開平鎮作為本次陶瓷國控點周邊區域生態環境深度整治攻堅行動的主戰場和重要力量,迅速進入狀態,勇於擔當責任,積極配合區工作專班、執法組和各分包單位,合力推動了行動紮實有序開展。
一方面,每天做好行動預案、人員組織、目標確定、設備保障、影響留存和成果匯總等工作,攻堅克難、連續奮戰。另一方面,由專人負責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在確保每天至少4臺拆除設備按時到位的基礎上,根據破拆工作量及時調配增加鏟車、鉤機等設備,滿足工作需求。
同時,開平鎮積極對接區電視臺和外宣局,充分利用「明白紙、條幅、微信、簡報」等各種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將上級政策要求和環境整治的信心決心宣傳到位,累計發布張貼公告340餘張、懸掛條幅100餘條、上報各類信息50餘條,在全鎮形成了濃厚的宣傳氛圍和強大聲勢。耐心解答群眾和業主疑問,累計接待信訪人員80餘人,有效化解各類矛盾問題20餘個,確保了攻堅行動順利推進和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
截至8月23日,全鎮已累計取締黑加油點3處,拆除無名場院和散料堆場82家,拆除圍牆約1.5萬延長米,拆除違建約3萬平方米,釋放土地2550餘畝,清運各類物料約5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