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名臣金日磾,他忠孝之名在世流傳,而且其後代七世不衰

2020-12-11 燈火闌珊裡的一回眸

武帝期間,有一次驃騎將軍出兵攻打匈奴,取得了勝利。這時,單于非常生氣,想讓渾邪和休屠二王入匈奴朝廷並誅殺他們。這兩人十分害怕,就想著去投降歸順,但是休屠王臨時動搖了,於是他被同伴殺了,兼併了他的部下。這年秋天,我們接收投降的匈奴軍隊和人民。原休屠王太子金日磾,還有他的母親和弟弟,都在官府當奴婢, 他在黃門養馬,當時他只有十四歲。

過了一段時間,皇帝檢閱馬匹的時候。後宮的妃子美女在皇帝身邊站得滿滿的。和他在一起的數十個人牽馬從旁邊經過時,都在偷偷的看,但他沒有。他長得很是高大,而且模樣也挺好,養的馬又肥又好。皇帝見他的行為與眾人不同,就驚奇地問他的名姓和出處。他說出了實情, 皇帝更加驚訝了,當時就賜他官職。他雖然得到皇帝的親近,但是他十分守規矩。皇帝就更加信任和喜愛他了,經常賞賜他,並且賜他姓金。

有一年,太子被人誣陷之時,有一對臣子,是兄弟倆。因為害怕被株連,就密謀發動謀反。當時他任侍中駙馬都尉,他看到其中是哥哥的臣子神色非常的可疑,心裡有些擔心,就暗暗觀察其動靜,與這個臣子一起進進出出。這個臣子也發覺他的舉動,不敢輕易下手。有一次皇帝去往林光宮。他得了小病,就臥床休息了。這對兄弟倆他們假傳旨意,連夜出宮,共殺使者,起兵造反。第二日清晨,皇帝尚未起身。這個臣子就從外入宮,他正要上廁所,見這個臣子入宮,心有所動,立即奔入皇帝寢宮,坐在宮內窗戶下。

不一會,這個臣子袖中藏著一把刀,要去裡面殺皇帝。看見了他,臉色大變,不小心撞倒了旁邊的瑟,他就在這個時候抱住這個臣子,趁機喊了起來。皇帝馬上被驚起了,侍衛們要拔刀殺這個臣子,皇帝怕誤傷了他,制止了格鬥。他制伏了這個臣子,這個臣子被捆綁了起來。皇帝立即派人嚴厲審訊,把參加謀反的人全部處死。他因為忠孝的名聲而更加出名了。他這樣的性子,是因為他的母親教誨兩個孩子時,很講究方式方法。皇帝聽後大為稱讚。他的母親病死後,皇帝下詔,將她的畫像掛在甘泉宮。他入宮,每次看到畫像都要叩頭,對著畫哭泣,然後才離去。

他有兩個孩子,皇帝都很喜歡。長子為武帝的弄兒,常在皇帝身邊。弄兒有時會和皇帝十分親密,他當時正在皇帝面前,見弄兒這個樣子, 就十分生他的氣。弄兒就跑開了, 哭著說:「我的父親發怒了。」於是皇帝就說:「為什麼對我的孩兒發火呢?」弄兒長大後,行事不檢點。在宮內經常和別的宮女玩鬧,他剛好看見,非常討厭他兒子的行為,動手殺了兒子。皇帝聞之大怒,他磕頭謝罪,他向皇帝說明了之所以殺弄兒的原因。

弄兒死後,皇帝非常哀傷,還為他哭了。這之後,皇帝心中更加敬重他,他在皇帝左右數十年從來不忤視。皇帝為他賞賜宮女,他不敢親近她們。皇帝想納了他的女兒,他不願意。這事如果換了別人,就會求之不得。他做事這麼小心翼翼,皇帝對此感到十分奇怪。他對皇帝解釋,他恭謹地侍奉皇上,一是因為自己身為外族,朝廷上下觀察他一舉一動的人不知有多少,他不敢不小心從事。二是因為目己原是休屠王太子,因父王降順時反悔被殺。我從小到大經歷人世間的大起大落,不知教會他多少做人的智慧,深知小心翼翼無大禍。

後來,皇帝病重了,當時朝臣哭著問:「如皇上不幸駕崩了,誰來繼承您的帝位?」皇帝曰:「立少子, 你像周公那樣輔佐幼帝!」朝臣頓首推辭說:「臣不如金日磹!」他也說:「臣,外國人,不如霍光。如讓臣行周公事,這將會使匈奴輕視漢朝矣!」後來皇帝即下詔,立八歲的一個皇子為皇太子。第二天,皇帝就冊封了一些大臣,包括他。等到移敬侯金日磾去世的時候,因為當初皇帝病重時,有遺詔,要冊封他,食邑二千二百一十八戶。詔封時,他以下任皇帝年少,不受封,於是別的臣子亦不敢受。到他病重,朝臣就上奏了新的皇帝,皇帝依父親之意封侯,他躺在病床上接受了,第二天就去世了。他的忠孝之名在世流傳,七世都是內侍,子孫都是非常有盛名的。

小編認為,人生在世,風風雨雨,起起落落。這個才足夠精彩,才能成就人的一生。你以前的經歷,造就了你的個性,你的為人處世。也許你小心翼翼,從不敢出錯,沒有什麼大的貢獻,但是你保護了你的家庭,在那個世道,一個異族人,能夠達到你這樣的成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相關焦點

  • 昔日王庭休屠子,後為漢室輔政臣——匈奴王子金日磾的一生
    在今天我們要談起西漢的歷史人物,名臣名將,很多人都會最先想到衛青、霍去病、李廣這樣的名將;也有人會想到張良、司馬相如、董仲舒或者霍光這樣的大臣。但在西漢的歷史上還有一位比較出名且特殊的人物——即作為漢武帝託孤重臣之一的金日磾。
  • 朝鮮半島絕大多數姓金的,原來是匈奴人金日磾的後裔!
    很多人把他讀作「jin ri bei」,實際上是錯誤的,正確的讀音jin mì dī。他本來是一個匈奴王子,投降漢朝後改名為金日磾。後來,他的子孫都流浪到了朝鮮半島,而金日磾則成為朝鮮半島大多數金姓家族的始祖。
  • 這8個姓氏中或有匈奴人的後代:姓劉、喬、萬、於、金、董、卜等
    除非在被連坐誅滅之時,被要求改姓,或者在逃亡中隱姓埋名。匈奴,一個值得我們懷念的古代民族,按《史記》的說法,他們和我們一樣屬於華夏的子孫。因為消亡和融合,所以被懷念、被惦記,而今一些人也以匈奴之後自居,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是,誰才可能是真正的匈奴之後呢?曾經有一類說法是陝北人。
  • 曹操墓畫像石之「金日磾」「貞夫韓朋」等」故事考
    但鑑於當時很多圖像資料沒有正式發表,而且他「本人沒有到過發掘現場,不知道這些畫像石的具體位置,發掘者的介紹也過於簡略,所以對有關情況了解有限」,故其研究價值有限,同時未能涉及2016 年官方報告中披露的其他圖像。
  • 你知道宋朝皇帝親賜「忠孝」二字的林氏家訓嗎?
    《百家姓》有雲,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不僅是家族血脈的標誌,也是重要的中華傳統文化。《海南故事》姓氏文化特別節目《尊姓大名》就是從海南省分布最廣的姓氏入手,追根溯源,尋根問祖,探尋每一個姓氏的人文歷史、家風家訓,傳承其文化和風骨。在海南,有許多分布較多的大姓,如符、陳、黃、邢、林等姓氏。
  • 江西道教——淨明忠孝道
    淨明忠孝道簡稱淨明道,是宋元時期在南昌西山興起的一個道教派別,系由靈寶派分衍而成。淨明道的宗旨是「以忠孝為本,敬天崇道,濟生度死為事」。「淨明只是正心誠意,忠孝只是扶植綱常」。「本心以淨明為要,行制貫在忠孝」。
  • 西漢名臣貢禹主張廢除銅錢:民間交易改用布帛
    西漢名臣貢禹主張廢除銅錢:民間交易改用布帛   說起來,漢代真是造錢的大戶,西漢曾經將鑄錢的權力下放,諸侯國和富商大賈只要有銅,都能鑄錢,後來雖然設立了專門鑄錢的國家機構上林三官,和管理鑄錢的專職官員水衡都尉,造起錢來也是大手大腳。
  • 五日京兆張敞,西漢風流名臣,皇帝愛其才,為何罷其官?
    西漢時期,京都長安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前有趙、張,後有三王。」這句話說的是五位十分有名望的京兆尹。在漢代,治理京畿地區的共有三位官員,又稱三輔,分別為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作為這場傳言中的主角,張敞恰在此時遇到一個抓捕盜賊的案子,他把此事交給專門的賊捕,但這個賊捕的態度卻很是懶散。此大膽賊捕姓絮名舜,他也聽說了關於上司張敞被參了一本的傳言,並且不知哪裡來的自信,就認定了張敞一定會被革職查辦,所以對張敞十分不屑,張敞對他下達的命令,他也不去執行,而是早早的給自己下了班,回家歇息去了。
  • 西漢宮中的一樁冤案,「燕啄皇孫」幕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古人早就意識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從西周時起,便已採取「同姓不婚」制度。但漢代以孝治天下,在每個皇帝的諡號前都加孝字。比如漢景帝、漢武帝,正式稱呼應為漢孝景帝、漢孝武帝。漢文帝登基前,薄太后(劉邦的妃子,漢文帝的生母)患病,文帝3年不離左右,親嘗湯藥,到漢武帝時,選官中特設孝廉一科。
  • 劉秀作為一代開國之君,為何甘為做一個繼承西漢的皇帝?
    但東漢與西漢不同,東漢是兩個完全斷代的朝代,兩漢交融時期,王莽建立了新朝。新朝滅亡後,天下仍存在一種短暫的割據局面,群雄並起,中原逐鹿。打倒王莽後,劉秀得了隴望蜀,一統天下,最終建立了東漢。儘管這裡面的劉秀也算是劉邦的後代,屬於皇族。但是他並非皇族直系親屬,血緣關係較遠,且劉姓宗室經過漢武帝推恩令洗牌後,早已經不是那麼值錢了。劉秀起兵的時候只是南陽的富農。
  • 諸葛亮死後,其後代大多沒什麼出息,唯獨一女兒最終成了「神仙」
    歷史上許多大家奇才都或多或少的面臨著這樣尷尬的處境:不論在世時自己是如何的才華橫溢,似乎,自己的後代都沒能繼承自己的才幹,延續自己的盛名。即使是劉備這樣的霸主,繼承者不過是個「扶不起的阿鬥」。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另一位曠世奇才——諸葛亮。
  • 忠孝仁義至上,文天祥的弟弟做了「叛國賊」,文天祥卻這樣說!
    中國封建社會,是忠孝仁義的社會,向來講究「儒學思想」,從上到下,全部都講「禮儀與仁義」,但是,有時候忠孝仁義,應該怎樣選擇,這是一個兩難的事情,在宋朝,文天祥的弟弟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那麼他到底是怎麼選擇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鮮卑族的他:殺東晉柱石之臣,卻又為東晉王朝持節而死
    而我們本文的主人公也是這樣一位複雜的人物,他即殺死了東晉的中流砥柱之臣,又對東晉忠心耿耿……晉王朝在短暫的統一、平穩之後,很快陷入了八王之亂的困境,而此時周邊的匈奴族政權在夾縫中迅速崛起,並最終給晉王朝致命一擊,相繼俘虜並殺害了晉懷帝、晉愍帝,滅亡了西晉。
  • 蒲松齡筆下的金和尚,在五蓮山萬壽護國光明寺確有其人
    (一)金和尚傳略金和尚,法號海徹、字泰雨,俗姓金,遼東人,出身於名門巨族,是西漢名臣金日磾的後代。明朝末年,戰事頻繁,遼陽失守,泰雨一家19人死難於戰亂,其餘家人各奔東西,逃命失散,當時泰雨年僅8歲。泰雨的姐姐在戰亂中喪夫失家,削髮為尼。進了城東曇華庵。泰雨奔其所,倖免一死。時正值明將毛文龍在海外招募遼陽失散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