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明忠孝道簡稱淨明道,是宋元時期在南昌西山興起的一個道教派別,系由靈寶派分衍而成。
淨明道的宗旨是「以忠孝為本,敬天崇道,濟生度死為事」。「淨明只是正心誠意,忠孝只是扶植綱常」。「本心以淨明為要,行制貫在忠孝」。
因此,淨明道旨在教化人們清心寡欲,不染一物,使心念和行為符合忠孝倫理的規範。淨明道尊奉東晉道士許遜為祖師,稱其法籙出自許遜之傳。
許遜祖籍河南汝南,出生於南昌。許遜資性聰敏,奉母至孝,博通經論,學貫百家,關注民生,尤其擅長醫藥、水利,但他不求功名,而專事修道,希望用仙道法術,拯救蒼生。
朝廷聞許遜賢名,屢加禮命。許遜不得已曾任蜀旌陽令,為官清正,濟世救民。離任時不少百姓寧願背井離鄉跟隨。許遜後從蘭公諶母處的孝道、孝悌二王的淨明道法,門下有吳猛等11位弟子,連許遜共12人,號為西山十二真君。
許遜以豫章西山不中心,設壇傳教,主張行善積德,以道德修練來躋身神仙之列。許遜不僅講求個人修煉,而且重視濟世度人,尤其日常生產生活中運用自己的醫藥、水利之學,為人療病,治理水患,深受當時百姓愛戴。許遜仙逝後,其後代在其舊居建起許仙祠,繼續傳道。
南北朝時許仙祠改為遊帷觀。
唐高宗時道士胡慧超重振西山道教,並撰《晉洪州西山十二真君傳》和《許遜修行傳》,以遊帷觀為中心的許遜仙道傳聞和「靈寶淨明宗旨」,乃廣為流傳。
北宋時,遊帷觀賜名為「玉隆觀」。徽宗崇道,改觀為宮,號玉隆萬壽宮,上許遜尊號為「神功妙濟真君」。
南宋時,金兵南侵,生靈塗炭,萬壽宮主持周真公祈請許遜救民於水火之中。傳說許遜下降,出《靈寶淨明飛仙度人經》、《淨明黃素書》等經典,於是周真公託神建道,「建翼真壇,傳度弟子五百餘人」,創立淨明道派。
元初,西山隱者劉玉自稱數遇許遜、胡慧超等,得淨明道法,應許遜讖記當為800弟子之師,於是淨明道復興,流傳至今。特別是對許遜的信仰在江西曆久不衰,每年農曆8月到西山萬壽宮朝拜許真君的善男信女們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