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著名經濟學家、越南社科院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庭天(右)接受時報記者的採訪。信息時報記者 張配吉 攝 |
越南華人企業減員渡難關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特派記者 林燕輝 張配吉
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已成為越南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對越南直接投資項目已接近380個,實際投入資金接近2億美元。記者獲悉,目前越南大大小小的華人企業已經達到了10000家,他們主要從事塑膠、食品、機械、玻璃等行業。在這次經濟危機中,越南華人企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紛紛採取減員降價渡難關。
在貨幣貶值的狂潮中,進口商受到的衝擊是極為明顯的,雖然政府已經採取了穩定匯率的政策,暫時遏制住了匯率下跌的勢頭,但對進口商來說,日子依然不好過。
進口商利潤狂減20%
6月11日,記者在越南河內採訪的一家從事建築工程機械的辦事處主任就稱,雖然他們的建築機械在越南的佔有率達到了60%以上,具有一定的壟斷地位。但已經很難有多少利潤可言。
這位已經在越南工作了20幾年的主任說,由於幣值狂貶,利潤越來越薄,加上越南政府下令停建不必要的樓堂館所,建築機械的需求下降,公司基本停賣產品。目前主要是做一些售後服務的工作。
河內一位建築裝飾材料的代理商告訴記者,雖然其產品在河內也具有一定的壟斷性,但越南盾的貶值使得其產品的成本在近兩個月內上升10%,價格上升使得需求減少,利潤縮減了20%左右。
在河內桃街做服裝生意的阿山,主要是從廣州的白馬服裝市場進口服裝,然後在河內還劍湖郡的桃街售賣。據他說,由於服裝售價難以提高,越幣從1∶20000貶到1∶26000之後,生意已是大不如前。
記者在胡志明市採訪時,一位股票經紀稱,今年股市暴跌中,受到投資者拋售最厲害的除了房地產股,就是進口企業的股票了。
華企紛紛減員降價
走在胡志明市街頭,記者不時能看到京都食品零售店的招牌。胡志明市華人工作處堤岸經濟發展中心副經理方書明介紹,那是一家知名的華人上市公司。
被譽為「越南食品大王」陳金成和陳榮源兄弟是越南的第二代華人,父親出生在廣東汕頭。目前已成為越南最大的食品企業,目前,京都集團生產的食品超過100個品種,員工超過7000人。
據方先生介紹,目前除了京都食品,華人上市企業還有西貢商信股份銀行,另一家南方商信股份銀行業正籌備上市。此外,華人企業中較有影響的還有平仙服裝、天龍文具等。
方先生稱,華人企業大多在1988~1990年起步,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因此不可能搬遷或者逃離。在這次危機中,華人企業也跟其他企業一樣,紛紛採取減員、降價等措施來渡難關。
華人企業在這次危機中受到較大影響的是一些進入到房地產領域的企業,但方先生並沒能提供具體數據。
中國品牌稱不受影響
在中國,國內品牌與洋品牌的激烈競爭已是眾所周知,記者在越南採訪中了解到,這種激烈競爭這幾年也在越南不斷上演。在這次經濟危機中,中國知名品牌基本都聲稱影響不大,理由是他們在越南的投資規模不大。
6月9日,記者到一家中國知名的家電品牌的胡志明市辦事處要求採訪,因未預約被婉言拒絕,辦事處的經理就聲稱,他們並沒有受到這次貨幣貶值的影響。
不過他後來說,作為知名品牌,公司有自己的發展戰略考慮,因此需要在目前的困境中堅持。言下之意,還是透露出受到了越南幣值下降的負面影響。
越南社科院經濟學家接受信息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股災對越南經濟影響有限
6月11日下午,記者在河內採訪了越南著名經濟學家、越南社科院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庭天。陳庭天認為,越南目前面臨的困境是暫時性的,越南政府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經濟治理整頓措施,越南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關於股市帶給銀行的影響:
已經停止股票
抵押貸款政策
越南證券交易所胡志明指數從去年10月3日到今年6月11日,在短短8個月的時間內,該指數從1106點下跌到了370點,跌去66%。這也是外界將越南的經濟危機與泰國金融危機相提並論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陳庭天說他很反感外界將越南股市對越南經濟的影響力無限擴大化。目前越南股市的規模在實體經濟中的佔比很小,兩個交易所加起來也僅有200多家的上市公司,其市值即使在高峰期也只佔GDP的40%,去年以來下跌了60%~70%之後,其在經濟中的影響力更是微乎其微。
「去年底我們已經停止股票抵押貸款的政策,股市風險傳遞到銀行的鏈條被截斷了。」當記者提出越南股市有大量銀行資金在裡面而可能出現風險傳遞時,他反駁說。
CPI持續高漲問題:
剔除房價因素
不比中國高多少
對於外界傳聞的資本出逃問題,陳庭天不以為然,他說現在在越的國外大企業很多,他們都很理智,不會因為目前的暫時困難撤資出逃,只有那些中小企業會隨風飄蕩。據他掌握的資料,外資的對越投資還在繼續增長。
「目前越南的外匯儲備完全可以保證供應。目前匯率的波動並不是供求的問題,而是心理因素作祟。」陳庭天對記者說,「政府採取了嚴厲措施之後,匯率已經基本穩定。而且原來的不穩定因素其實主要是在黑市交易上。」
他進一步說,其實越南5月份的CPI上漲高達25.2%。但越南的CPI統計內容與中國有些不同,最大的區別是加進了房價,剔除房價因素,越南CPI指數不會超過10%,與中國目前的CPI指數高不了多少。
對於這次經濟危機給越南的教訓,陳庭天說,這次暴露出來的宏觀經濟管理的問題,並非只是壞事。越南政府在以往過於強調經濟增長,而忽視了經濟的穩定。今後政府應該在增長和穩定之間尋求平衡。
至於經濟增長的速度應該保持多高,世行報告中認為的7%是否合適?陳庭天沒有正面回答記者的提問。他說,目前不應該理會這樣的指標,政府應該全力貫注於治理通脹的問題。今後也應該是尋求一條越南特色的經濟發展道路。
與泰國金融危機比較:
國家體制不同
不能相提並論
「我認為越南目前面臨的困境是暫時性的,與1997年的泰國金融危機不同。」陳庭天接受信息時報記者專訪時開門見山地說。
近段時間以來,越南CPI一路暴漲。數據顯示,5月份的CPI上漲則高達25.2%。國際投行高盛的數字顯示,4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高達34%。
陳庭天認為,造成這個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外部性的,越南商品進口中能源佔的比重過大,國際能源價格的暴漲造成了輸入性的通脹;另一個則是國內體製造成的,2007年,越南的財政支出佔到了當年GDP(700美元)的38%(以往年度只佔28%~29%),而貨幣政策方面,越南在2006年加入WTO之後,外資大量流入,外匯佔款導致2007年的基礎貨幣的投放達到了53% 。政府在這方面沒有經驗,警惕性不高,遲遲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導致了經濟過熱現象在今年全面爆發。
陳庭天坦言,在經濟過熱過程中,財政、銀行和商業等政府相關部門各自為政,不能互相配合也是使得危機進一步惡化的原因之一。
陳庭天認為,目前越南政府最緊迫的任務,就是控制通脹。越南政府今年以來也已經在治理通脹方面採取了綜合性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雙緊」政策:財政政策方面,越南政府今年將在財政支出方面縮減10%,對企業實行減稅或緩交稅收的政策,對核心商品——糧食、食品、醫藥嚴格價格管理,嚴格處罰投機行為;貨幣政策方面,越南央行宣布從6月11日起,把越南盾參考匯率一次性貶值2%。越南盾的波幅上下仍然維持於1%不變,將參考匯率設定在1美元兌16461越南盾。 與此同時,為了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脹率,越南央行還將基準利率從12%上調至14%。
至於這些措施是否很有成效,陳庭天認為目前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但他說不應該將目前的越南經濟危機與11年前的泰國金融風暴混為一談,畢竟這兩個國家在體制上有本質的不同。
(責任編輯:張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