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史上的今天 7月1日
●1932年東北義勇軍第二十八路軍司令、抗日義勇軍的著名將領鄧鐵梅指揮所部攻克鳳城縣龍王廟,斃偽軍100餘人。
●1938年新四軍軍部北移至皖南涇縣雲嶺。
●1944年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整訓軍隊的指示》。
老兵檔案
楊雲溪
1916年 出生於山西省新絳縣
1937年 參加八路軍總部炮兵團
1938年 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0年 任解放軍185師炮兵主任
1952年 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
1956年 從事軍事研究工作
1968年 任西安市糧食局黨組書記
1976年 任西安市人事局副局長
1984年 離休
「炮兵團是毛主席親點組建的!」能有幸成為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的一員,直到今天,89歲的楊雲溪仍備感驕傲。
炮兵團缺物資,周恩來從國民黨那裡弄到了一大批寶貴的彈藥和醫藥;炮兵團缺專家,周恩來從國民黨軍隊裡請來沈毅和白泯兩個炮兵專家來當教官;更難能可貴的是,考慮到炮兵團指揮器材奇缺,周恩來專門在武漢託熟人買了兩部炮對鏡和0.7米測距機……
正是有了領導的重視,八路軍的炮兵日後有了長足的發展。炮兵的仗越打越大、越打越奇,真正成了一支鐵骨錚錚的部隊。
1937年9月25日,天邊剛泛起淡淡的「魚肚白」。
日軍坂垣徵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的後衛部隊乘坐100餘輛汽車,攜帶200多輛大車的輜重,共計約2000多人,沿靈丘至平型關公路逍遙地魚貫而行。
「『膏藥旗』來了!」路兩旁的「泥人」們頓時警惕起來。經過前一夜的冒雨行軍,這些人早已疲憊不堪,但一瞄見日本鬼子,立馬精神抖擻,目光如炬。
他們是八路軍115師343旅的戰士,已在此等候多時。
「開火!」一聲令下,戰士們全線出擊,嚴陣以待的迫擊炮連猛烈配合,一時間炮聲轟鳴、槍彈如雨。日軍猝不及防,指揮官揮舞著軍刀拼命地嚎叫,士兵們則如喪考妣,哀號著四處逃竄。
酣戰於黃昏時分畫上完美句號。八路軍115師殲滅了日軍精銳第5師團第21旅團共1000餘人,繳獲步槍1000餘支、機槍20多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取得了抗戰以來第一個大勝仗,打破了「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消息傳出,舉國振奮,各地紛紛電賀。蔣介石驚愕之餘,也給八路軍發來賀電稱:二十五日一戰,殲敵如麻,足證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此時,延安棗園,毛澤東看著戰報,喜上眉梢,旋即又陷入沉思,一個重大決定由此而生: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戰鬥中,343旅迫擊炮連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真正是沒有炮兵就沒有勝利呀!我們必須組建自己的炮兵團。
幾天後,中央軍委立刻下達了組建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的命令。1938年1月28日,八路軍總部炮兵團在山西臨汾正式成立。
「炮兵團是毛主席親點組建的!」能有幸成為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的一員,直到今天,89歲的楊雲溪仍備感驕傲。
去臨汾找八路軍
毗鄰西安市興慶宮公園的西安市第三幹休所內綠樹環繞、風景如畫,楊雲溪和老伴兒在這裡享受著恬靜閒適的晚年時光。
「這張是關家堖戰役,百團大戰中最重要的一仗,彭德懷指揮的。這張是黃崖洞抗戰兵工廠,軍械彈藥都在裡頭藏著,日本鬼子『惦記』得很呢!這張是我們給鬼子上『夜課』,哈哈,上『夜課』就是我們夜裡偷襲掃蕩鬼子兵……」楊雲溪貓著腰,做出個端槍的姿勢,繪聲繪色地描述。
沉浸在回憶裡,楊雲溪神採飛揚。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八路軍總司令部遷往臨汾。21歲的楊雲溪背著家人,徒步到離家120多裡地的臨汾去投奔組織。
白天敵人轟炸,晚上國民黨查夜。「當晚,我住的那家小店就被查了,店主心眼好,把我藏在後院裡,否則肯定就當壯丁給抓走了。第二天一進臨汾城裡我就急急忙忙找辦事處,一個姓楊的問我,你會趕大車嗎?我很納悶,來了是參軍打鬼子的,咋讓我趕馬車呢?多沒出息。後才知道這裡只是辦事處設在臨汾的一個運輸站,辦事處在離這兒不遠的帽兒劉村,楊站長說,想當扛槍的兵去那兒找組織。
「當時辦事處設在一個大廟裡頭,我到時已是晚上十點多了,人多得很,一個姓唐的副官說,你沒吃飯吧,一大鍋小米飯端上來,我一口氣吃了個美,當晚就在這兒住下了。第二天,唐副官讓我去七八裡開外的一個炮兵隊報到。」
炮兵隊,聽著像個正規單位,楊雲溪很樂意去,還能見到真槍真炮,那個興奮。後來這個單位就成了毛主席親點組建的八路軍總司令部炮兵團。
「部隊缺人手,我也沒咋培訓,甚至連軍服都沒有,領導就讓我去站崗。當時穿著髒髒的破布長袍子背著個槍,立在那兒站崗放哨,樣子很滑稽,咋都覺著齷齪。團長武亭還安慰我們,忍忍吧,非常時期吃飯、穿衣都比較困難。」
武亭,一位留著小鬍子的朝鮮籍傳奇將領,於1937年底,接受了毛澤東下達的組建八路軍炮兵的任務後,作為八路軍總部炮兵處主任建立了八路軍的炮兵部隊,並於1938年初出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長。
楊雲溪被分到炮兵團觀測隊二班,學習觀測地形。「我們用的是水平儀、經緯儀,都是很精密的東西,那時候這些儀器很匱乏,後來我們到洛川,周總理還專門從武漢給團裡買了幾件。」
1938年初,作為中共代表的周恩來,不但從國民黨那裡為八路軍弄到了一大批寶貴的彈藥和醫藥,還從國民黨軍隊裡請來沈毅和白泯兩個炮兵專家到八路軍來當教官。更難能可貴的是,周恩來考慮到炮兵指揮器材奇缺,專門在武漢託熟人買了兩部炮對鏡和0.7米測距機。
正是有了領導的重視,八路軍的炮兵日後有了長足的發展。從最初數十門山炮、迫擊炮的小打小鬧,發展到了裝備有13式火炮和41式重型火炮的真正意義的炮兵。
過「冰橋」騾子被凍硬
1938年2月18日,臨汾失守,炮兵團接到毛主席撤離臨汾的電報,由臨汾向西撤退,從吉縣渡黃河往延安轉移。
楊雲溪跟著班長馮國金,牽著騾馬,拖著槍炮在壺口一個叫「龍槽」的地方渡黃河。
天冷得厲害,黃河都被凍炸了,冰塊堆砌在一起,哐啷哐啷的,有的大冰塊翹得老高,像山一樣,人得扒著冰稜往河那邊爬,就像是在過「冰橋」。
牲口就沒那麼好過了,楊雲溪和戰友牽著的好幾匹騾子跌進了冰縫裡。頭卡在外面,下面是刺骨的泥水,動彈不得,騾子很快就被凍硬了,看著叫人心疼,很重的槍炮都得靠它們拉馱呢!在西進途中,毛澤東為保障炮兵團側翼的安全,命八路軍留守兵團吳溉之的部隊由吉縣去大寧以北鉗制敵人。同時致電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建議將炮兵團開赴洛川訓練。「在洛川訓練了半年,1939年初,得到消息說日本鬼子想從綏德、米脂取道進攻延安。我們為保衛延安,炮兵團開進綏德,在宋家川修築工事,我們觀測隊過河將敵人的地形偵測過了。」
第一次要真槍實彈地打鬼子,楊雲溪興奮得幾宿沒合眼。
後來日本人探到風聲,打消了侵犯的念頭。這場仗最終沒打起來,炮兵團又被退回洛川修整了一段時間,緊接著就被派往山西戰場。「當時在風陵渡,日本鬼子架著機槍大炮,我們只得從潼關夜渡黃河。過河時敵人的炮彈不時在我身邊兒不遠處炸得水花四濺,還好敵人投得不準,我們的隊伍傷亡不大。」
關家堖痛擊日軍
百團大戰中,楊雲溪參加了第三階段的關家堖之戰。
1940年10月25日,日軍岡崎大隊長率600多人衝入山西省黎城縣東南的黃崖洞外,八路軍兵工廠受到威脅。
小日本想炸彈藥倉庫,彭德懷給129師師長劉伯承下令:堅決消滅岡崎大隊!拿不下敵軍駐紮地關家堖,就撤掉129師的番號,殺頭不論大小。
「我到彭德懷那兒接受了任務。打仗時,他親自上陣,在離我不到100米的地方指揮,就在戰壕裡拿著望遠鏡觀察,敵機壓得很低飛過,他連動都不動。咱們現在看到的那張彭德懷舉著望遠鏡的照片,他當時指揮時就是這樣的。」
這張由戰地記者徐肖冰拍攝的彭德懷足抵壕沿、手捧望遠鏡觀察敵我戰鬥情況的照片,後來成了百團大戰的標誌性影像。
觀測員的責任很重要,測定炮彈的發射方向、高低、距離,炮兵須聽從他們的指令信號才能開火,楊雲溪在戰鬥時出了差錯,被彭德懷揪去「訓導」。
「頭一天打了一晚上,第二天早起天剛明,彭德懷派人來找我,他說,你是炮兵團的,咋不下令打敵人?我說,衝殺在前方的都穿黃軍衣,有的是日本人,有的是我們的人,弄不清哪些是敵人,不好下令。他說,去,讓參謀給你教教,好好分析。」
楊雲溪清楚地記得,那幾天,彭德懷火氣很大,劉伯承的壓力也不小。
11月1日,日軍從遼縣、黎城、武鄉等出動大批部隊,在十餘架飛機的支援下,分五路援助關家堖殘餘日軍。彭德懷看到關家堖被圍之敵基本殲滅,來援之敵又過大,為保持主動,再尋有利戰機,下令部隊撤出戰鬥。
「敵人的600多人被打得還剩100多個,過癮!」經關家堖一戰,日軍遭到痛擊,在太行區的「掃蕩」只能草草收場。
目睹左權將軍犧牲
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最困難時期。
日軍對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奉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迫於形勢,2月初,毛澤東考慮轉戰到敵後作戰的炮兵團裝備笨重不便機動,為保存實力,再次決定將炮兵團調回延安。
彭德懷和左權旋即回電:炮兵團除留一個連外,全由團部率領返邊區。
楊雲溪被留了下來,成了擴充後的129師炮兵營裡的一員。
「敵軍掃蕩,我軍反掃蕩,春季掃蕩,秋季掃蕩……」這是楊雲溪重複最多的話。
1942年5月25日凌晨,數萬日軍精銳部隊將八路軍總部包圍於遼縣麻田以東的南艾鋪一帶,被包圍的還有:野戰軍政治部、後勤部、北方局及黨校、新華日報社等機關數千人。
「我們只有兩個排的武裝,七八十人,要掩護這將近兩萬多人撤退,根本不行。當時,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站在山頭號召大家:同志們衝出去,打出一條血路,衝出去就是勝利!敵人炮火很猛,炸彈就在身邊爆炸,大家讓他趕緊避開撤退,他根本管不了那麼多,我就在他身邊不到十米的地方,眼看著他中彈倒下!」
「當時撤退的人太多太慌亂,大家只得把他往邊兒靠了一下,根本抬不走,更顧不上埋了。到了山底下,我看見政治部主任羅瑞卿頭上也纏著繃帶,負傷的人很多。直到第三天,我們上去一看,發現左權同志的遺體還在那兒躺著呢!」
據說,發現和處理左權遺體的是三名北方局黨校的青年學生。他們在突圍時看見了犧牲的左權將軍,驚異悲憤。左權的左額、胸部、腿部都為日軍彈片擊中,鮮血塗地,右手緊攥一把左輪手槍。他們將左權的手槍取下,將遺體草草掩蓋在一處樹叢中,突圍出去後找到彭德懷,告之左參謀長已殉國,並呈上手槍,彭德懷難過得沒有轉身,更沒有接槍。
為紀念左權,1942年9月18日,遼縣易名為左權縣。
當楊雲溪還在山西太行、太嶽地區艱苦地進行敵後反掃蕩遊擊戰時,此時陝甘寧邊區的南泥灣,八路軍總部炮兵團正在響應毛澤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開荒置田,建設「陝北的好江南」。
漫山遍野的歌聲、號子聲、鎬頭入地聲、斧頭鐮刀砍樹、砍草聲交織在一起,場面歡快熱烈。
這火熱的場面,楊雲溪沒有機會看到。
「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我才下山。不多久,解放戰爭又開始了,平漢戰役、上黨戰役……隨著大部隊南徵北戰、馬不停蹄……軍人嘛!」
本文有關炮兵團史料內容參考《毛澤東與抗戰期間的八路軍總部炮兵團》一文(韓小寧《解放軍報》2004年04月26日)本報記者 陳櫻
轉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八路軍」,共找到8,553個相關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