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真實的八路軍:沒有槍,沒有炮,真的只靠日寇給我們造嗎?

2020-12-12 底層史觀

抗戰中真實的八路軍:沒有槍,沒有炮,日寇給我們造

在中國歷史上,我國有過輝煌鼎盛的時期,也有過衰敗落後的時期。當年大清朝的封閉、各方列強的蠻橫侵略、國內時局動蕩不安,致使後來我國國力下降,經濟癱瘓,在工業、農業、科技以及軍事上都是十分薄弱的。

在抗戰時期,面對當時如此強勁的日軍,我軍無論是在武器裝備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是屬於低下等的。每當戰士們上場作戰時,子彈、槍枝都是極其有限的,有的八路軍遊擊隊,甚至無法全員給槍,更何況是手榴彈這種威力大一點的武器,簡直少之又少。

但是,在當時抗戰中有這麼一種寫照:八路軍沒有槍,沒有炮,這些日寇都可以給我們造。難道真的有這麼傳奇嗎?

裝備落後,憑的只是那無畏的犧牲精神

自古作戰,戰事謀略是"錦上添花",科技裝備才是"務實",一個拿著鋤頭,一個拿著槍,雙方決鬥,還沒夠到別人的頭,或許拿著鋤頭的就沒了,這無疑是"以卵擊石"。

抗戰時期,八路軍所擁有的裝備就像這把"鋤頭",而敵軍擁有優越的武器裝備,精良的槍枝彈藥、大炮和狙擊槍等等,然而,就算這種敵我懸殊這麼大的情況下,我們八路軍也可以戰勝,憑的是戰士們無畏的犧牲精神,那種視死如歸的情懷。

在西安事變之後,我軍的火炮等武器很少,有的部隊甚至沒有大炮,比如當時的川軍、黔軍等等軍隊,根本沒有這些大型一點的裝備。反觀日軍,主力軍隊就擁有上百個精銳的野炮、榴彈炮、坦克等等,還有專門的炮兵大隊、裝甲兵以及海陸戰艦等等,而我軍大多數都是步兵,這個差距已經讓人感覺不在一個時代了。

戰鬥一旦爆發,就裝備而言,我軍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了,遠程攻擊,我軍根本夠不著,日軍卻可以憑藉各種裝備,遠距離發起攻擊,槍林彈雨之下,可以想像當時八路軍得有多麼的艱難。

你不禁會想,當年的百萬戰士,苦戰淞滬,死亡高達三四十萬,每一次抗戰期間的博弈,我軍都有無數的戰士犧牲,無數次的持久戰,熬得或許是時間,真正去的其實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沒有那麼多的裝備,要想勝利,只能一個個以血肉去搏鬥,用身體堵槍眼,你不用想像,因為根本無法複製與再現。

當然,在抗戰時期,條件如此艱難的我們,也有幾支為數不多的重炮部隊,也有當時先進的進口重榴炮、轟炸機等精銳武器,但是供不應求呀,交通又不發達,總不能做到像"中央空調"一樣,哪裡需要往哪搬吧。

八年抗戰過程中,我軍每獲勝一場戰鬥,或許都會繳獲很多日寇留下的武器裝備,但是畢竟是少數呀,但目前為止,都沒有記載當年總共繳獲日軍重炮的數據。由此也可想,僅憑著靠日寇造軍事裝備,是不可能支撐這麼大的軍事的,取勝的條件之一,無非是當時戰士們的奮勇抵抗,那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自給自足,才是制勝關鍵

在九一八事變發生過後,我國的格局再一次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當時的日本強行霸佔了遠東規模最大的工廠及其他東北的工廠,這些工廠當時都是生產軍事裝備的地方,隨著日軍的不斷推進,我國的很多軍事製造場地都被摧毀、佔有。

在武漢會戰的後期,在我軍的強行轉移之下,一部分工廠轉移進了四川地帶。這裡的地勢複雜,易守難攻,很多的兵工企業可以落戶在此。前線的戰士奮力抵抗、浴血奮戰,幾十萬工人在工廠中晝夜不停地加班生產戰士裝備。

生產這些武器的工廠壞境一般都很差,很多的工人都會時不時受傷,整日汗流浹背已是日常,日復一日的加緊生產,為的只是前線戰士能夠有個像樣的大炮,讓更多的人能夠平安回來。

在1941年左右, 我方自己造的抗戰火炮被送往前線,這時的長沙會戰已經打響很久了,在嶽麓山上,當時我軍炮兵第10團用運送來的重炮和國產火炮以逸待勞,與前來的日軍進行猛烈打擊,致使日軍慘敗,元氣大傷,取得了第一次的戰事大捷。

無數次的燈火通明、機器轟鳴,無數的工人依照戰術專家的要求,用最為簡陋的材料生產了大量的迫擊炮、輕機槍等輕武器。一場戰爭的勝利,有前線軍官的有力指導,有戰士們的浴血奮戰,但不能忘記的,還有無數的工人在後面所做的貢獻,這是都是無名英雄,是他們一直在為抗戰服務。

相關焦點

  • 八路軍缺糧少彈問題怎麼解決,正如歌詞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早些時期的中國還是不算特別的富裕,尤其在抗戰期間,彈藥糧食問題成為了抗日戰爭的一大難處。那麼艱苦的日子裡,我們的戰士們到底是如何堅持了下來並成功的抵擋了日本侵略者的進攻?我軍戰士不怕困難的精神值得我們的學習,那麼抗日戰爭究竟會有多艱苦呢?那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抗日戰爭中我軍戰士們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是如何應對的。
  • 《雷霆戰將》「八路軍」住別墅抹髮膠?真實抗戰有多慘烈?
    但離奇、噁心程度只多不少。它是如何噁心觀眾的?首先——我們的八路軍抹髮膠要多:多到,蒼蠅飛上去都站不住。那下面幾處劇情中呢?那堪稱奢華的八路軍指揮部和野戰醫院:再有,戰火連天救死扶傷的醫院裡。八路軍女護士時尚的服飾和美美的妝容:八路軍衝鋒時。
  • 川軍踏草鞋背大刀抗戰 煙杆上標"不除日寇不回鄉"
    抗戰時,在煙杆上也標識:「中華男兒上戰場打日寇」,「旌旗一片立功勞,萬馬軍中赴戰場,馬上官長傳下令,不除日寇不回鄉」。菸袋上也寫著「收復失地」。  「漢陽造」打兩槍就拉不開槍栓  一個連也配不了一挺機槍  由於部分川軍嚴格說來是地方武裝改編為的中國正規軍,部隊的裝備、軍事素質和待遇,都不能和國民黨中央軍相提並論。更沒有交通、通信、補給、衛生等裝備和器材。
  • 抗日戰爭大顯神威 八路軍炮兵團痛擊日寇(組圖)
    此時,延安棗園,毛澤東看著戰報,喜上眉梢,旋即又陷入沉思,一個重大決定由此而生: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戰鬥中,343旅迫擊炮連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真正是沒有炮兵就沒有勝利呀!我們必須組建自己的炮兵團。  幾天後,中央軍委立刻下達了組建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的命令。1938年1月28日,八路軍總部炮兵團在山西臨汾正式成立。  「炮兵團是毛主席親點組建的!」
  • 八一式馬步槍的非凡「履歷」:抗戰烈火中鍛造的稱手利器
    八一式馬步槍是抗戰時期我軍大量生產自製武器的一種,代表了當時我軍武器生產的最高水平,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那麼,我軍自製武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發展有什麼特點呢?從八一式馬步槍的非凡「履歷」中我們可以管窺一二。
  • 軍網刊文盤點: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的那些知名老槍
    都說八路軍「小米加步槍」,其實那只是一個籠統的比喻。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除了步槍,還有手槍、輕重機槍、擲彈筒、迫擊炮、山炮等,但主要是輕武器,重武器很少,更別說坦克、飛機了。八路軍、新四軍剛改編時,武器裝備一是改編前自帶的紅軍武器,二是國民黨政府撥給的少量武器彈藥。以後,就主要靠繳獲敵人的和根據地自製了。
  • 抗戰有多難?9000多人的八路軍主力師,只有10萬發子彈
    可是八路軍的裝備別說與日軍相比了,甚至比偽軍還要差,至少偽軍不至於缺子彈。正是因為老版《亮劍》在這些細節上下下了功夫,所以比較受歡迎。我們知道在電視劇中李雲龍的獨立團是129師386旅的編制,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129師的彈藥情況怎麼樣呢?
  • 8年抗戰八路軍只打死851個日軍?日本人說出真相:八路搞得我們要自殺!
    82年前,盧溝橋頭的炮聲,讓中華民族空前團結起來,奮起全面抗戰,八年浴血,犧牲無數,終於趕跑侵略者,取得了偉大的抗戰勝利。如今,回首這段歷史,國人仍然熱血沸騰。只是網上有傳言,嘲諷八路軍「遊而不擊」,此前甚至還有人編造出八年抗戰八路軍只打死851個日軍的惡毒謊言。歷史真相如何?
  • 抗戰時期的八路軍軍工部(上)
    劉伯承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說:「劉鼎,咱們倆在蘇聯時就想自己造好槍,今天你終於造出來了,真是太好啦。」隨即,將這批步槍全部補充給了陳庚的三八六旅。恰在此時,關家堖戰鬥打響了。在短兵相接中,日軍發現八路軍手中的步槍刺刀彈出非常快,往往沒等日軍把「三八大蓋」的刺刀安上,八路軍的刺刀就已經刺了過來,造成日軍恐懼和傷亡。造槍任務完成了,新任務又來了。
  • 寒門虎將範子俠,曾因抗戰而入獄,百團大戰穿著日寇軍裝上戰場
    1931年,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山河變色,他想抗戰,卻得不到命令,於是辭去政府軍的團長不當,去遊擊隊帶兵抗日。1935年綏東抗戰爆發,他秘密打入偽軍陣營中擔任營長,並策動全營官兵起義,迫使偽軍旅長投降。最終卻因為破壞中日關係遭到自己人禁錮,直到七七事變後才獲釋出獄。
  • 抗戰時期,他帶領八路軍建立了第一家兵工廠
    他們放棄原本優越的生活,匯聚在這個山洞裡,目的只有一個,為了前方的抗戰,為了民族的自由。與此同時一批八路軍隊伍中的能工巧匠也被選派過來,大家集思廣益,想出了不少實用的土辦法。比如用一韭菜葉寬或一紮長來比劃產品的加工尺寸。當時在黃崖洞兵工廠的工人們中間流傳著許多順口溜,我給大家念一段,全拼一把土銼刀,太行山上出英豪,多了邊區狀元印,新華日報天天飄。
  • 給你一次機會,穿越回舊中國,帶什麼槍合適?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落後,靠著血肉之軀和日寇以命相搏。現代很多人感嘆先輩們不易的同時,人們也在幻想,如果現代人有機會穿越回近代中國,會帶什麼武器打擊日寇比較合適呢?個人認為,抗戰時期的日寇裝備並不差,無論輕重機槍還是衝鋒鎗狙擊槍,日寇都有配備或者見過,所以現代人帶武器回抗戰時期,只能帶一些能很好保存自己的武器,而且只屬於現代才有的武器裝備。
  • 迫擊炮:抗戰中屢創傳奇
    1939年11月7日,八路軍在黃土嶺戰鬥中,使用一門82迫擊炮,擊斃了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成為抗戰中的著名戰例。 事實上,迫擊炮在抗日戰爭中還曾屢立奇功。那麼,這種著名的兵器有著怎樣的來歷呢? 1.
  • 真實版《亮劍》:3個團圍殲日軍加強中隊,一下子繳獲4門炮
    當時的新1團團長還真是姓丁,名叫丁思林(丁團長在當年7月8日的一次作戰中壯烈犧牲,年僅26歲),而這支部隊是由東進支隊、東進縱隊等部合編的,新兵較多,但有老紅軍作為骨幹力量。新1團後來番號改為386旅16團,打響百團大戰第一槍的就是該團(時任團長謝家慶在3個多月後犧牲),殲滅日軍戰地參觀團的真實戰例也是該團打的。
  • 抗日劇中亂用輕機槍,真實的八路軍中,可沒這麼「富裕」
    而且就輕機槍的裝備量來看,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尤其是八路軍中是不可能裝備有太多此類武器的。 現在的很多抗戰劇其實對當時的武器配置沒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動不動就給一個步兵連配輕機槍、重機槍,甚至是迫擊炮的。其實這些裝備在當時的具體編制都是有規定的,如迫擊炮和重機槍在國軍中多裝備於營級機炮連。而八路軍的話,由於這類裝備實在是太少了,往往都是團級直接掌握。
  • 抗戰時八路軍的一顆的成本是多少錢?全靠老百姓支持
    子彈、地雷、手榴彈在武器等級上都是非常傳統的武器,尤其是手榴彈在我軍中更是司空見慣,由於大量生產,現在的手榴彈都是拿來給士兵練習投擲。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武器很少,一切武器都要留著,只是子彈、手榴彈這樣的武器,價格不高,抗日戰爭時期,一枚手榴彈要花多少錢?這句話太難聽了。
  • 八路軍七年來在華北抗戰的概況*(一九四四年八月三日)
    閻錫山部號稱二十五個師,實際每師平均只有一千五百到一千八百人,大部都背靠後方與日寇「和平共居」。只有一個六十一軍,為進攻八路軍與決死隊,於去冬與日寇訂立協定,在日寇掩護下由晉西南進入晉東南,形式上好像是在敵後,實際上跟敵人是一家人了。  三、我軍情形:  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二年的艱苦鬥爭,給我們奠定了這一時期勝利開展的基礎。
  • 勝利日:四張直擊人心的抗戰照片,中國勝利來之不易
    參謀長榮臻更叫士兵們「 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在庫房裡,挺著死!」 如此荒唐命令下,所謂「日軍進攻北大營」,就成了一邊倒的屠戮:很多東北軍士兵真的躺在床上待命,然後被殺來的日軍用刺刀活活挑死。
  • 抗日戰爭時,八路軍有哪些武器裝備,我軍兵工廠生產能力如何?
    除中國自己的漢陽造,和根據地、長徵時期從國民黨手中繳獲的中正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盒子炮外,接下去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與鬼子作戰過程中繳獲的日本三八式步槍、南部十四式手槍、歪把子機槍,偶爾還有少量的迫擊炮、山炮、擲彈筒等「重武器」。 到了抗戰後期,還有一些美制的卡賓槍。
  • 日軍中的山崎大隊,擁有多少官兵,為什麼八路軍幾個團還打不贏?
    歷經十四年的艱苦抗戰我們取得了勝利,但這場勝利實屬來之不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我國自然已成為了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強國,沒有任何國家可以侵略這片土地,屠戮我們的人民,但這一切都是無數先輩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在抗日時期,我們的先輩僅僅只憑藉手中落後的武器、匱乏的資源打敗了當時世界領先的工業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