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血壓日
2020年10月8日是第23個「全國高血壓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18歲以上知曉血壓
高血壓是我國最重要的慢性疾病之一,《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1]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壓患病率為27.9%,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明顯升高,65歲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超過50%。18歲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壓知曉率為51.6%、治療率為45.8%、控制率16.8%,我國高血壓整體防治狀況仍有待進一步改善。[2]
我們一直提倡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來輔助控制血壓,而對於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除了非藥物治療以外,合理的藥物治療也是必須的。然而許多患者對降壓治療的認識不夠。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降壓治療的十個誤區,看看您中招了嗎?
誤區一:太積極盲目降壓
是不是一次測得的血壓高就得用藥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一時的血壓高不一定就是高血壓。高血壓定義為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診室血壓,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明確高血壓診斷後,還需要尋找高血壓的原因,並評估其他心腦血管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等情況,從而才開始治療。盲目用藥可能會導致低血壓,引起暈厥、乏力等不適。
誤區二:不願意過早用藥
一些年輕患者被診斷為高血壓後,怕用藥太早會導致以後用藥無效,因此想自己熬個幾年後再治療。降壓藥不同於抗生素,降壓藥不會產生抗藥性。長期高血壓會慢慢地損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損害心、腦、腎等重要器官。血壓控制得越早,其遠期預後越好。對於大多數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1-3個月),血壓仍≥140/90mmHg,應啟動藥物治療。
誤區三:開始不敢用好藥
高血壓治療的根本目標是控制高血壓,降低高血壓的心、腦、腎與血管併發症發生和死亡的總危險。價格昂貴就是好?不見得。「好藥」指的是降壓效果好,能夠持續平穩降壓,副作用小,並且對心腦等等器官有保護作用的藥物。當前降壓藥各有千秋,只要能有效控制血壓,能給長期預後帶來獲益,不良反應小,就可以使用。當然因為高血壓是終身性的疾病,需要長期服藥,因此也需要考慮藥物成本/效益。
誤區四:血壓高了就服藥,血壓不高就不吃
有的患者先量血壓,高了就吃藥,不高就不吃,這樣肯定不對。「堅持規律服藥是高血壓患者的長壽之路」。高血壓和傷風感冒不同,高血壓不能「自愈」,也不能「治癒」,只能「被控制」。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服降壓藥。擅自停藥後,血壓會再次升高,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靶器官的損害更嚴重。血壓不忽高忽低說明用藥得當。
誤區五:降壓藥有副作用,能不用則不用
所謂:是藥三分毒。有些患者認為降壓藥傷腎而不敢用藥。其實傷腎的是高血壓,而不是降壓藥。
首先,所有的降壓藥物都有副作用,但其副作用小於高血壓對身體的損害,因此用藥的利大於弊。第二,隨著當前製藥工藝的發展,藥物的安全性明顯提高,並不是每位患者在用藥後都會發生藥品說明書上列舉的不良反應。第三,降壓藥不僅僅具有降壓作用,很多降壓藥對腎臟、心臟還會帶來明顯的獲益。
誤區六:需要定期更換降壓藥
如前所述,降壓藥不會產生抗藥性。如果血壓能控制得平穩,而且沒有明顯副作用,定期檢查各種指標也沒有異常,那麼這種情況是不需要更換藥物的。只有當血壓控制不穩定,才需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調整合適的降壓藥物。
誤區七:降壓越快越好
除高血壓急症和亞急症外,對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而言,應根據病情,在4周內或12周內將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平。一些患者剛用藥幾天血壓下降不明顯,就開始抱怨藥物效果不理想,要求醫生加藥或頻繁換藥的做法是錯誤的。血壓下降速度太快,可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灌注不足而導致缺血事件。絕大多數的長效降壓藥一般需要1~2周時間才能發揮穩定的降壓作用。
誤區八:所有的藥片都能掰開減量服用
有些藥物半衰期很短,需一天多次用藥,為了降低漏服或錯服的發生率,研發人員將這類藥物通過特殊的工藝製成緩控釋製劑,使得大多數藥物只需一天服用一次即可。
那麼緩控釋製劑能掰開服用嗎?緩控釋製劑除說明書用法中有可以分劑量的說明外,一般應整片(粒)吞服,不可掰開、碾碎或咀嚼後服用。
誤區九:部分藥「整吃整排」,藥品沒吸收
一些患者服用硝苯地平控釋片(拜新同)後會嘀咕:「我要換藥,這個藥我吸收不了,整片藥隨大便排出來了」。其實,藥片中的活性成分已經被胃腸道完全吸收,隨大便排出的只是不溶的外殼。
這跟藥物的製備工藝有關。某些緩控釋製劑的部分結構在胃腸道中不會破壞, 最後隨糞便排出體外, 例如微孔膜包衣片的包衣膜、不溶性骨架片的骨架及滲透泵片的生物學惰性組分, 後兩者形似完整的藥片。
細心的患者會發現臨床上的氯化鉀緩釋片(補達秀)、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誤區十:保健品能夠降壓
不少廣告宣稱保健品具有的「降壓療效」,可使高血壓患者擺脫西藥不良反應的困擾。
實際上,保健食品、飲品及降壓器具如降壓枕頭、降壓手錶、降壓項鍊、降壓帽、鞋墊等,大多不具備明確的降壓作用,有的即使有,降壓作用也很輕微,不能達到治療目標,還造成延誤規範治療的時間,最終危害健康。
最後,高血壓病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正確認識高血壓這種疾病及其治療非常關鍵,以上誤區,你中招了嗎?
參考文獻:
[1]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 [M].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9.
[2]Wang Z,et al. 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Results from the ChinaHypertension Survey, 2012-2015. Circulation. 2018,137:2344–2356.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
來源:溫州市人民醫院
編輯:紅太狼
責編:谷璋彤
主編:繆健麗
審核:陳希瑜
監製:陳亦全 陳希瑜
總監製:陳振仕
—大家都在看—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