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就是赫爾辛基——行腳印跡
戴大年
每當江南梅雨淅淅瀝瀝,便有逃遁與遠行的衝動。6月22日,北歐仲夏節時分,我們一行又來到了赫爾辛基。
赫爾辛基是芬蘭首都,地處北歐,臨波羅的海。地處北緯60度的赫爾辛基,還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首都之一。這是一座古典美與現代文明融為一體的都市,既有歐洲古城的浪漫情調,又充滿國際化大都市的韻味。同時,她又是一座都市建築與自然風光巧妙結合在一起的花園城。
出得機場,輕車熟路,一路疾行,便來到南碼頭集市廣場。蔚藍色的波羅的海在夏日的撫慰下溫潤而平靜,對岸及身後巍峨的白色巖石宮殿群勾勒出雄渾的天際線。海之女兒塑像矗立在廣場中心,左手託腮,凝望芬蘭灣。多彩的棚篷鱗次櫛比,人們摩肩接踵,空氣中瀰漫著魚腥味與食物烹製的香氣。我們選了個大紅帳篷,俯身入內,在條凳上坐定,點了烤魚烤蝦及貝殼類,就著醬,大快朵頤起來。
肚子填飽,便信步閒逛。赫爾辛基號稱「北方白石城」,建築多採用淺白的花崗巖,被大海、森林及眾多的湖泊包圍,形成色彩斑斕的風韻。
集市不遠處便是議會廣場,一座非凡的建築出現在眼前,那是赫爾辛基大教堂。數百級白色石階向上延伸,形成強烈的視覺震撼。宏大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白石殿堂上,綠色的圓拱鐘樓在蒼穹之下閃現令人心醉的光影。入內,壁畫精美,雕塑莊嚴,鐘聲浩蕩。既而,我出外,坐在高高的石階上,凝視廣場中央的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不可一世的塑像,耳畔卻是歷史的迴響……
赫爾辛基市內有茂密的森林、大片大片的草地及星羅棋布的湖泊。我們徜徉其中,不覺已過午夜十點,明晃晃的太陽依然不肯下山。西貝柳斯紀念公園到了。西貝柳斯是芬蘭音樂之父,交響曲「芬蘭頌」的作者,在草地深處花木掩映中,左邊是用600根長短不一的不鏽鋼管組成的巨大雕像,類似管風琴造型,前衛、生動而簡約,在風中搖曳,感覺到清脆的風鈴般樂音。右首,在粗糲的紅色巖石中鐫刻著西貝柳斯的金屬頭像,雙目炯炯,似乎在構思著……
次日午後,閒來無事,再次造訪著名的巖石教堂。與傳統意義上的宗教建築迥然不同,它利用山石高地向下開掘,形成雙層洞穴圓形結構,四周巖石裸露,石痕斑駁,百餘根紅色銅梁支撐,天頂玻璃窗採光,真是天才的設計!置身其間,不知今夕何夕?我們十分走運,剛入內,教堂裡那架北歐最大的管風琴便開始演奏巴赫的彌撒曲,莊嚴、悠長而聖潔的旋律在巖洞中、在光影裡、在每個人的心底久久迴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