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模式讓老人享受低價專業服務
鐵西區試點社區居家養老「OTO」
9月6日一早,鐵西區興順街道嘉業社區居民老張,熟練地撥通了社區服務熱線「12349」,給家裡的電腦報修。半小時後,維修工如約上門,10分鐘就解決了問題。
「12349」這個被老張笑稱「比兒女還管用」的熱線,不僅能上門修電腦,還能提供送醫送藥、送貨送餐、洗衣理髮、家政服務、零活縫補、代繳費等服務,甚至還能提供法律救助、精神慰藉等特殊項目的服務。據悉,這種將老人、社區和商家三方緊密連接的居家養老服務平臺「OTO」,正在鐵西區試點並推廣應用。
「OTO」養老 由社區端菜到百姓點菜
嘉業社區書記陳敬華告訴記者,嘉業社區有「三多」:老人多、低保戶老人多、空巢老人多,如何為他們提供養老服務,一直是社區考慮的一大問題。
從今年5月開始,鐵西區民政局和嘉業社區開始試運行居家養老服務平臺,通過此前發放的「一鍵通」電話,採用「OTO」(即從線上下單到線下服務)模式,整合周邊企業和商家,一起為社區高齡的空巢、低保、重病殘疾及失獨老人提供服務。
「最大的變化就是由社區端菜變成了百姓點菜。」陳敬華說,就拿許多社區提供的老人食堂來說,雖然價格很便宜,但負責烹飪的社工畢竟不是專業廚師,飯菜種類少,老人經常覺得不合口。現在通過服務平臺,老人想吃什麼就點什麼,需要什麼服務就提供什麼服務。
看好銀髮經濟 25家企業爭入平臺
居家養老服務平臺一上線,社區周邊的餐飲、家政、理髮等商家紛紛找到社區,希望加入到平臺中來。
對於商家的選擇,有著嚴格的準入制。陳敬華說:「我們要替居民把好關,不僅考察商家是不是合法經營,還要考量他們的服務水平行不行,價格實不實惠……」目前,已有25家餐飲、理髮、家政、維修、藥房、醫院等企業進入平臺。
有了社區做「信用背書」,老人們使用平臺也更放心,有啥事兒社區負責「兜底」。
讓老人得實惠 社區「砍價」不手軟
「一天10塊錢吃得飽、吃得好,還能和老夥伴們免費玩一天。」82歲的趙國傑對服務平臺讚不絕口。
趙國傑的兒女都在外地工作,一日三餐是他當下最大的生活難題。居家養老服務平臺上線後,附近的蘭亭會館作為合作商家,為老人推出了專門菜單,包子、花卷、鍋貼、韭菜盒子等十餘種主食1元錢一個,一道素菜2-3元錢,葷菜2-4元,用社區的愛心卡還能打8折。此外,會館還免費提供場地,供老人休閒娛樂。
為了讓老人得實惠,社區跟平臺上的商家「砍價」時可絕不手軟,服務價格普遍低於市場價。維修電腦不收上門費,50元起價的家政清潔只要30元一次,日用百貨、藥品不僅送貨上門,還都比門店價低。
「網際網路+」模式 養老服務更智慧
記者了解到,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主要靠社工、志願者來完成,存在著專業性不強、服務內容有限、難以滿足養老需求等等弊端。
鐵西區利用「網際網路+」模式推行居家養老服務,既調動了社區周邊商家投身養老服務的積極性,又讓老人享受到了低價、專業的服務。據了解,鐵西區在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全面推廣以後,還將嘗試向企業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為百姓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