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通訊員 劉暖 青島報導
在成長過程中,總有一些節點會成為人生的拐點。面對拐點,人們的選擇取決於對待生活的態度。從教近30年的劉暖,是愛的土層讓她在心中種下了一顆感恩的種子,是愛的滋養讓感恩的種子生根發芽。
用感恩的心態對待生活,帶著感恩去遠行,我們就能收穫一路感動。2020年5月,疫情還沒有散去,各地復學在即,劉暖來到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當了一名支教老師。從平壩縣城走進大山深處,從一個村小跑到另一個村小,從「把脈問診」,到「菜單培訓」,再到「組團支教」,3個月的支教路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紮實的印記。
把脈問診 山海相牽
劉暖初識平壩教育是5月13日,經核酸檢測合格解除隔離後,參加的「東西部對口幫扶(青島市南區——安順平壩區)教學交流座談會」,黃海燕局長要求老師們把對青島的愛,對教育的愛遷移到平壩,走基層、多調研。尋找向下生長的力量,圓夢支教,情灑黔川,真心想為這片熱土多做些什麼。
據悉,劉暖給自己制定了奮鬥目標:支教一所小學,帶活一片小教事業。平壩區政府、教育局領導關心、愛護支教教師,把支教老師全部安排在生活、工作條件相對較好的區直屬單位。但青島朝城路小學學校協議幫扶單位是距區政府30公裡之外的一所大山深處的小學——樂平中心小學。支教生涯第一周,到支教單位平壩實驗小學報導後,劉暖就來到樂平中心小學 「把脈問診」,開啟「3+2」支教模式。一周3天的時間集中完成好實驗小學交辦的工作任務與支教工作;2天的時間致力於支教團隊工作、活動開展與下鄉送教幫扶等。她每次到協議幫扶學校都會聽課,與教師們進行互動交流,答疑解惑,幫助他們制訂教師培養計劃,尋找、梳理屬於劉暖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
菜單培訓 山海相通
支教絕不是單向的付出,支教的關鍵詞應是互相的傳遞。 ——劉暖
劉暖所在的支教單位平壩區實驗小學是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省級示範校、語言文字省級示範校。尤其是近年來,學校在超強管理、超前發展、超速運行的管理機制下,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陽光教育品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發展方向。每年實驗小學面向全區選拔優秀教師,實行淘汰制度,這是一支百鍊成鋼的專業人才隊伍!所以與百十人實驗小學老師們的智慧碰撞,既令她緊張,更令她興奮,劉暖說她要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的教育智慧。
實驗小學領頭人——馬斌校長作為資深教育人,對學校的管理、教師隊伍的鍛造、學生的培養及發展方向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著眼大局,要求劉暖為平壩老師們傳經送寶圍繞「智」教做好文章。馬校認為疫情是難得的「人生大課」!留守家中,正是一堂最值得學生、家長、老師都來好好學習的「大課」。以此為基,多與老師們交流青島教師在居家教學中的好思路、好做法。
因此,劉暖的培訓以《潤德 啟智 傳承 悅動》為題,內容從努力提升教師素養著手。因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教育的生命源泉,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支教老師的出發點、立足點,勢必是品德為先,為學生的精彩人生打好底色。
教育幫扶就是盡我所能對教師隊伍進行全面系統的精準幫扶。 ——劉暖
支教以來劉暖所遇到的平壩各位校長、分管領導詢問、交流最多的事情就是兩地疫情期間學科教學和學校防護規範管理,並就當地、本校教師現狀對教師培訓工作充分溝通、交換意見。所以她給她所幫扶培訓進行了定位,核心就是助力學校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教學、教研、學生培養」三個方面的能力。
初識培訓,劉暖為平壩實驗小學的老師們製作了小視頻《最美的遇見》。匯報她來到美麗平壩遇見的實小印象,來黔後對大山品質的認識,請老師們追隨視頻遇見美麗的青島與朝城路小學,更期待新學期在工作中彼此互相遇見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