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裡養的魚你吃過嗎?快來九河嘗嘗鮮

2021-01-10 騰訊網

金黃的稻穀飄香,肥美的魚兒歡躍……10月5日,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九河鄉甸頭村委會小阿昌村民小組,呈現出秋季豐收的喜人景象。在金燦燦的連片稻田裡,隨處可見在稻穀間穿行的市民遊客,大家捲起褲腿、走進田裡、彎腰捉魚,興致勃勃地體驗著鄉村田間樂趣。

肥美的稻田魚

「趁著國慶假期有點空餘時間,我們兩家人相約一起,帶著孩子來欣賞下鄉村稻田美景,體驗下泥土裡玩耍的感覺。」麗江市民陳天貴告訴記者,九河鄉的稻田養魚產業,讓自己回想起兒時在田間捉泥鰍的歡樂時光,這樣的農業發展模式非常好,既能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能讓九河鄉的老百姓們增加一份收入。

「這兩天來村裡遊玩的客人可不少,昨天就有近30人走進我家稻田裡捉魚,捉到的魚可以稱重售賣,一天下來我家共賣了30斤的魚。」正在稻田裡忙碌的小阿昌村小組村民楊金花,一邊給客人稱著魚,一邊開心地說道。

遊客在捉稻田魚

甸頭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和向禮介紹,甸頭村委會共有889戶3612人,其中有三分之二的農戶在家發展稻田養魚產業,共種植了2000畝稻田。4年前開始,政府每年都給農戶發放魚苗,按照每戶平均發放20斤的數量,共計發放了3萬斤魚苗,有些家庭為了增加效益,也會自己購買一部分魚苗放到田裡,稻田養魚產業逐漸興起。近段時間,稻田進入了秋收時節,田間美景吸引了許多來自省內外的遊客前來觀光休閒,捉魚玩耍。看到遊客紛至沓來,不少村民就在家開展應季烹飪接待服務,方便遊客及時品嘗鮮美的稻田魚,深度體驗鄉村農家生活。

近年來,九河鄉依託優勢農業生態資源,打造「稻田養魚」農耕文化品牌,支持農戶大力發展稻田養魚產業,推動「以魚促稻、穩糧增收、質量安全、生態環保」的「稻魚共生」綜合種養產業化發展,促進了鄉村旅遊。

遊客在捉稻田魚

為改善九河鄉交通條件,拓寬入鄉交通主道,鄉裡積極爭取開設新高速路口,並規劃建設前往老君山的二級公路,方便遊客進村和群眾出行,帶動九河鄉的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同時,自2018年12月起,鄉裡投資 931萬元重新修復了貫穿整個九河壩區的2.65公裡河道,目前已修復完工,通過從白漢場水庫調取水源引流至農田的方式,全力保障了群眾農田灌溉用水。

而在小阿昌村小組主道兩旁,為豐富鄉村農耕文化,在居民牆上繪上了以二十四節氣、推磨、犁田等傳統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圖畫,傳統文化在鄉村旅遊中重現生機,成為了人們休閒觀光中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

「除了引流白漢場水庫的水資源,今後鄉裡還準備修建中和、老梅箐兩個水庫。只要有了充沛的水資源,便可大規模發展水稻種植、田間養魚的重點產業,力爭將九河鄉建設成為高原特色水鄉。」說起九河鄉未來發展的新藍圖,九河鄉鄉長楊文筆充滿信心。

雲南網記者 康平 和茜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稻田裡能養魚嗎?養什麼魚和選擇什麼水稻品種最好呢?
    每當我們吃稻花魚的時候,肉質細嫩,味道香美,那魚湯尤為回味無窮。這個稻花魚,就是養在稻田裡的鯉魚,在插秧苗的時候,往稻田裡投放魚苗,當稻花開的時候,是魚生長最快的時候。那麼,稻田裡真的可以養魚嗎?養什麼魚和選種什麼水稻品種好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
  • 走,去麗江九河抓稻田魚 全家老少一起下田的那種
    金秋時節,正是九河稻田魚肥美的時節,從麗江城區開車到九河稻田,不到40分鐘的路程,一路上風光旖旎,景色優美,連發個朋友圈短視頻都倍兒有面兒。你有多久沒有不管不顧地在田野裡撒歡了?抓的是享受,吃的是美味這裡的稻田魚沒有餵過飼料
  • 九河稻田好抓魚,宋城千古情辦百花宴!麗江國慶長假有玩常
    國慶長假九河鄉中和村金黃稻田尋魚趣麗江市玉龍縣九河中和村,一片片金黃稻田,麥浪滾滾。市民遊客紛紛踏來,走過田間小徑,在一陣陣晃動的稻田裡,捕抓亂竄的稻田魚。在這裡,可以現場捉魚尋趣,也可以吃魚享美味。(記者王君霞)麗江千古情景區舉辦百花宴10月1日至31日,麗江千古情景區舉行百花宴,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免費吃鮮花
  • 此魚養在稻田裡,是鯉魚的變種,最大難超半斤,價格卻是鯉魚10倍
    不過這裡要說明的是鯉魚確實不是四大家魚,「官方」認定的四大家魚是沒有鯉魚,也沒有鯽魚的,而是指青魚、草魚、鰱魚和鱅魚這四種魚。其實在南方地區很少有人吃鯉魚的,它是一種被人嫌棄的「低檔魚」,市場上三四元一斤也很少有人賣。但是在北方地區,黃河大鯉魚卻是很有名氣的,被視為「魚中珍品」。
  • 重量級活魚,現撈現做,如此鮮的魚火鍋你們吃過嗎?
    火鍋是對天冷最好的尊重魚火鍋你們吃過嗎?鮮嫩的魚肉配上濃濃好湯底既養生又好吃!來自四川,從小酷愛吃魚的姜氏兄弟將纏繞舌尖、縈繞夢間的魚之鮮美姜漁裡魚主題餐廳,帶到你身邊!魚裡蝦裡,姜漁裡等你!鱸魚肉質飽滿鮮嫩,一點魚刺都沒有盤碟片好,讓你來大吃特吃!姜漁裡採用魚火鍋這個吃法把小景的好奇心都給勾起來了!
  • 乳源中衝村:稻田裡養出禾花魚,撂荒田再成香餑餑
    不同於低海拔區域稻田的一年兩熟,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一帶高海拔石灰巖山區水稻只能一年一熟。國慶前後,早早完成水稻收割的當地農民盤點一年收成發現,山上梯田畝均收入跟山下相比並不遜色,甚至更高一些。抹平收入差距的,正是高海拔山區農民種植水稻時放養的「禾花魚」。魚食禾花長大,魚肉有禾花香味,因而得名「禾花魚」。禾花魚是稻收時節的佳餚美饌,深受市場追捧。
  • 曾是皇家貢品,煎炒烹炸樣樣拿手,小小禾花魚你吃過嗎
    其實禾花魚指的是稻田裡的魚,因為它們會食用落水的禾花,所以魚肉有著淡淡的禾花香,因此得名禾花魚。它的吃法很多,鮮食、幹吃皆可,醃製更是美味。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下這種美味食材吧。它的顏值雖然不高,但是很有特點,頭小肚子大,魚鰓蓋是透明的紫褐色,腹部是淡淡的紫紅色,半透明能隱隱的看見內臟。傳說漢代一個漁夫,不小心把江裡打撈上來的魚掉進了路邊的稻田。他苦苦尋覓小魚不得,只好等到稻田挖水的時候才把魚抓回來。誰知這一嘗不要緊,魚肉鮮美無比,細膩美味,於是鄉親們也紛紛仿效,將魚養在稻田裡。
  • 農村稻田裡的六大美味,不只是有稻花魚,全吃過的,才算農村人
    「藏」在稻田裡的6種美味,不是只有稻花魚,全吃過的,才算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小時候去稻田裡抓魚,可是滿滿的興奮,收割水稻的時候,稻田裡的魚自己都會跑出來,滑溜溜的,既害怕又想去抓。吃著稻花長大的魚,價格雖然貴,但是純天然稻田裡養魚,是一種健康的生態養殖方法,魚糞可肥田,減少了化肥農藥的投入,從而實現了水稻增產,魚豐收的局面。在這生長過程中,人們放入魚苗,一地多用,養殖種植兩用,等到秋收的時候,把稻花魚抓上來,做成酸菜魚,烤魚,番茄魚……想一想,我都垂涎三尺了。
  • 湖南新化100元一斤的煙燻乾魚,是這樣製作出來的,你吃過嗎?
    湖南新化100元一斤的煙燻乾魚,是這樣製作出來的,你吃過嗎?在小吳家鄉湖南新化農村,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秋收了,在外打工的朋友們,家裡有種田的都要回家幫忙收稻穀了。稻花魚是吃了田裡種的稻花後才捉出來的魚叫做稻花魚。小吳家鄉種有田的鄰居朋友們,會在3-4月間把田犁過來,關好水,然後去買魚苗回來放在田裡,慢慢長大,吃的是田裡的浮遊生物,和一些農家肥料,不施化肥或者少施化肥,到了收稻穀的時候 ,為了方便收稻穀,就把田裡的水放幹,把魚捉回來,大的吃了,或者做成煙燻乾魚,小的有水田的話繼續養起來,到第二年再吃。
  • 年年有魚魚魚魚魚魚魚魚魚魚魚魚魚魚
    無論大江大河還是深海淺溪總有一尾魚在等你從水裡遊到餐桌刺激你的感官挑動你的味蕾 難道今天要評選最好吃的魚魚的鮮香和蘸水的香辣融為一體那入口即化的鮮嫩口感簡直讓人口水流成烏江  新華社發(方鵬 攝)苗族是「稻飯魚羹」的民族他們把魚苗養在稻田裡待稻穀黃,魚兒肥雷山名菜「糯米稻花魚」也就上桌了
  • 農村小河溝裡的6大「魚獲」,你若是全吃過,請收下我的「膝蓋」
    農村小河溝裡的6大「魚獲」,你若是全吃過,請收下我的「膝蓋」第一種:馬口魚也是上層浮魚,成群結對,魚雖小但嘴比較大,類似馬口而得名。馬口魚,號稱溪流裡的精靈,喜歡生活在激流清水中,遊泳迅速,靈活又兇猛,捕食落水小蟲、小魚為生。
  • 魚缸裡不用打氧氣可以養的觀賞魚,媽媽不用擔心我養不好魚了
    雷龍在咱們之前的文章已經提到過了很多次,之前的文章也已經充分證明了雷龍魚的生命力有多麼頑強,飼養起來有多麼好養。我在小白階段由於過於無知,本身水質就已經偏酸,但在不知道的情況下還放了欖仁葉,所以導致了水過酸。
  • 上海「貴人」送技術,遮放的稻田裡養出大閘蟹了!
    「魚米之鄉,只有米、沒有魚怎麼行?我要搞水產養殖,讓魚米之鄉名副其實。」老孟做了調查,整個遮放、整個芒市甚至整個德宏,養魚的不少,但沒有人系統養殖大閘蟹。「要做就做別人沒做過的,我要養大閘蟹!」從2006年開始,老孟就一頭扎進了水產養殖業,從曲靖買來一批蟹苗,開始嘗試養殖大閘蟹,最初的幾年,由於缺乏經驗,大閘蟹的產量連自家餐館都供應不上。
  • 乳山這些海鮮你都認識嗎?吃過嗎?
    學名:鷹爪蝦。八帶既沒有殼也沒有刺,全身是肉,吃起來很有「咬頭」,最妙的是熟了之後直接吃,蘸點蒜末或醬油,有時咬一口能咬出黃來、或者咬出黑墨。據說這種墨是有營養的,一些海鮮餐廳專門用這種墨調製餃子皮,包出黑皮的墨魚海鮮餃子。涼拌著吃也是非常美味的,我吃過的最好的就是海陽所鎮南黃島上漁民做的,非常脆、鮮,沒有吃過的,不要稱自己是吃貨了,嘿嘿。
  • 你養過嗎?
    在童年記憶裡,一定有這樣一種魚:體型普遍在5釐米左右,渾身上下呈現紅色或黑色,在田間、小溪裡很常見,抓幾條來養,已成為70、80後90初年的孩子們童年時代無法磨滅的一種符號。
  • 稻田養黃鱔生態又增效
    利用稻田養殖黃鱔,成本低、管理方便,一般每畝可收穫黃鱔800~1000公斤,稻穀1000斤,是農民增加收入致富的有效途徑。本期介紹一組鱔魚養殖技術,供養殖戶參考。  1  稻田養殖條件  稻田養殖黃鱔產量高低、效益好壞與稻田的基本條件是分不開的,必須根據黃鱔生態條件要求,認真選好稻田。田塊面積沒有嚴格限制,考慮到便於管理,面積不宜過大,但過小也不太好。
  • 沒吃過這魚的一定要嘗嘗,沒有魚刺連骨頭是軟的,18一斤還不貴
    這個魚您吃過嗎?我是第一次買,聽了店家的勸,還真是不後悔。因為今天好想吃魚,所以去了早市,東挑西挑的沒有合適的,老闆建議我買條鱘魚,十八塊一斤,說實話,以前只知道這種魚不多,還以為要挺貴的,沒想到還挺便宜的,抓了一條一稱才二十七塊錢,而且老闆還介紹說這種魚一般在清水裡養殖很乾淨,魚全身沒有一根硬刺,魚的脊骨比脆骨還軟,嘎吱嘎吱的都能嚼著吃。這魚還有一條筋叫龍筋,市場上還挺貴的呢,吃著特別好吃。
  • 稻田養魚收益怎樣,合適在什麼地方養殖
    有很多朋友提問,火爆全國的稻田養魚,稻田養蝦,究竟怎麼樣?為什麼稻田養魚出現在雲南 貴州。水稻種植需要大量的水源。而在雲南貴州,每年下雨量較少。而且地勢較高,很多田都在山腰上。不像長江一帶水源那麼充沛,想放就放,想排就排。雲南貴州很多都是梯田。這樣的梯田是無法進行灌水。為了能保住田裡的水。
  • 稻田裡養魚不用化肥,稻田產量也能提升,一畝田得兩份收入
    稻田裡養魚不用化肥,稻田產量也能得到提升,一畝田地能獲得兩份收入。在廣西的大山深處有個苗族聚集的地方「融水」,當地鄉親們在稻田裡養了好東西,而且年年還有歡慶的節日,叫打同年,迎接貴州那邊的同年。迎接客人的餐桌上,除了美食,也少不了糯米飯,吃的方式也與眾不同,不需要筷子,只需要用手捏著吃。餐桌上最少不了的一道菜,就是禾花魚,禾花魚是當地慶典中必不可少的美味,而且禾花魚和糯米關係密切,它們很苗家的彩塘舞步一起,吸引外來遊客。最好的糯米產在大山深處,海拔700多米的地方。在依山開闢出的狹小田裡,鄉親們按照傳統的方式種田。稻田裡種著糯米,田裡還養著魚。
  • 稻田養殖泥鰍、黃鱔,魚,螃蟹、蝦等,提高稻田利用率、農民收入
    從而導致了城鄉差距,農村農業收入還是止步不前,為了增加農民收入,稻田可以在種植水稻的同時養殖魚。提高農田的綜合利用率,從而提高農民收入。改善稻田生產條件考慮,稻田養殖能有效提高稻田的綜合生產能力;從增加農民收入角度出發,稻田養殖能有效促進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實現增產增收;從我國人多地少的實際情況出發,稻田養殖能帶動綜合經營,有效提高單位面積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