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
中國人的餐桌上
總是少不了一道菜
那就是
魚
水煮魚、酸菜魚、松鼠魚、清蒸魚
沸騰魚、豆腐魚、臭鱖魚、剁椒魚
.
無論大江大河
還是深海淺溪
總有一尾魚在等你
從水裡遊到餐桌
刺激你的感官
挑動你的味蕾
難道
今天要評選最好吃的魚?
噢~不
聽過新晉「網紅魚」嗎
我不允許只有自己知道
什麼
魚也有「網紅」?
新鮮滑嫩
汁多味美
絕對原生態的
魚中「網紅」就是
「貴水黔魚」
航拍的光照湖(牂牁江)生態漁場。新華網 周遠鋼 攝
生態貴州
以綠為底色
水庫2641座
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8.2%
適合養殖各種魚類
光照湖(牂牁江)漁場工作人員將捕撈的魚兒放入暫養箱。新華網 盧志佳 攝
高山深湖的滋養
練就了身形矯健的魚類「運動員」
無論煎炸蒸煮
都是一次酣暢淋漓的體驗
眾多舌尖美味中
貴州酸湯魚是那麼迷人的存在
只要一想到
就會牙根發軟
口水狂流
苗家人用番茄、辣椒釀製酸湯
清冽開胃、味道醇厚、酸香怡人
色淡紅而清香
魚肉爽滑鮮嫩
即使吃得再飽也會喝上一碗酸湯
乾飯人發自內心的吶喊
好!嗨!喲!
貴州只有酸湯魚嗎
大錯特錯了
請感受接下來這一款
烏江片片魚
貴州特色火鍋
主角烏江魚
肉多刺少,肉質鮮嫩
酸湯、清湯、麻辣三種鍋底
數種調料配置的蘸水「神助」
魚的鮮香和蘸水的香辣融為一體
那入口即化的鮮嫩口感
簡直讓人口水流成烏江
糟辣脆皮魚
黔菜中當仁不讓的「大明星」
魚身打上花刀
雞蛋、芡粉加持炸至金黃
秘制糟辣椒燴鍋
皮脆肉鮮,肉刺分離,油亮色紅
酸、甜、鹹、辣湧上舌尖
可謂回味無窮
苗族同胞參加「倒魚節」活動。新華社發(方鵬 攝)
苗族是「稻飯魚羹」的民族
他們把魚苗養在稻田裡
待稻穀黃,魚兒肥
雷山名菜「糯米稻花魚」也就上桌了
個大肥美的鯉魚吐沙去垢
等到發酵後的糯米布滿菌絲
再混合鹽、辣椒等
塞進事先燻烤過的魚肚裡
用繩子綁好放入罈子內發酵
可以生吃,也可以烘烤油炸
口感酸甜,回味綿長
生活在貴州三都的水族居民
將韭菜填滿已醃製好的魚腹
用米草綑紮好
經糯米酒燻蒸烹煮
製成水族第一名菜「魚包韭菜」
香氣醇正而厚重
魚骨酥脆清香
航拍的貴州江口縣德旺鄉冷水魚養殖基地。新華網 周遠鋼 攝
造就佳餚
必備好食材
貴水黔魚
在養殖方式轉變中脫穎而出
航拍的貴州省興義市南盤江鎮萬峰湖風光。新華網 盧志佳 攝
為保住「綠水青山」
構建長江、珠江上遊生態屏障
近年來貴州堅決取締網箱養魚
拆網箱不拆產業
加速向生態漁業轉變
保證生態安全
魚產品的質量得到保障
航拍的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東屯鄉「稻+N」產業基地。新華網 周遠鋼 攝
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
貴州成立生態漁業專班
湖庫魚、稻田魚、冷水魚、設施魚
「應養盡養、宜養則養」
「貴水黔魚」應運而生
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洪水鎮解放村村民收穫稻田魚。新華社發(史開心 攝)
稻花香裡說豐年
抓得肥魚一擔
充滿詩情畫意的稻花魚
正是貴州生態漁業的縮影
在從江,隨處可見鴨子在稻田裡遊動覓食的景象。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稻米香
魚兒肥
還有鴨子嘎嘎叫
對貴州從江縣的農民來說
不僅是生產模式
更是一種延續了千年的傳統
從江縣加車村村民在地裡收穫水稻和田魚。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魚鴨入稻田
為水稻除草鬆土
糞便成為天然有機肥
形成「稻魚鴨」三豐收的生產模式
2011年,從江侗鄉「稻魚鴨複合系統」
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
航拍的貴州省江口縣凱德街道小龍塘的鱘魚養殖基地。新華網 盧志佳 攝
貴州宜漁水域面積74萬畝
適宜稻田養魚面積320萬畝
形成環梵淨山及黔中地區冷水魚產業帶
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洪水鎮解放村村民在領取幼魚。新華社發(史開心 攝)
2020年
貴州省水產品產量26.87萬噸
漁業總產值61.09億元
放魚養水
以魚淨水
走發展和保護雙贏的路子
「貴水黔魚」成了「活水之源」
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
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
「魚躍山門」不是夢
「魚」諧音餘
希望人們
生活優裕、財富有餘
新春佳節即將到來
祝願各位年年有「魚」
策劃:陳淼
監製:謝素香
作者:劉菲
編輯:欒小琳
校對:劉昌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