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晚秋初冬的季節,剛剛從耐熱模式轉為耐冷模式,許多人一時之間還不能馬上適應。冬天是屬於火鍋的季節,在寒冷的季節裡邊涮邊吃熱騰騰的火鍋,是冬季生活中的一大美事。不光是中國人愛吃火鍋,火鍋這種烹飪形式在國外也享有著極高的人氣。國外的火鍋雖然不及中國火鍋那樣品種繁多,但也各有特色。在國外的火鍋有些和我們國內火鍋有著相似的口味和內容,有些則是大相逕庭。但無論如何變化,火鍋的核心總是那一個字,"暖"。
韓國的部隊鍋在國內也頗有名氣,想必很多人對它都很熟悉。關於它的起源流傳著好幾種說法,有人說這道火鍋是軍人發明的,很多韓國軍人都喜歡在部隊裡煮這種火鍋,於是取了這麼一個名字。還有人說是上世紀韓戰時期老百姓把美國部隊裡隨手遺棄的食材撿回家,料理一番成就了如此美食。部隊火鍋的做法相當簡單,對湯底的要求並不太高,只要準備好韓式特色的甜辣醬和泡菜就行,如果再加入一點高湯就更完美了。鍋裡的食材午餐肉、豆腐、年糕是標配,當然也可以加入任何你喜歡的食材,重要的是最後要蓋上幾片芝士。看著芝士隨熱氣慢慢軟化融化,用筷子夾起鍋中的食物會帶起濃稠的芝士,送入口中是滿口的鮮辣香濃。
日本的壽喜燒在國內同樣擁有著相當高的知名度,許多日料店裡都會有這道牛肉火鍋。日本料理中的許多菜式都有關東關西兩種口味和做法,壽喜鍋也不例外。關東地區做壽喜鍋喜歡把所有食材都一齊放入鍋中,而關西人則喜歡先燒牛肉,然後再把蔬菜放進去。地道壽喜燒的蘸料是生雞蛋,把雞蛋打在碟子裡攪勻,用牛肉蘸蛋汁吃。優質新鮮的生雞蛋不但沒有腥味,蛋液還會鎖住牛肉的鮮嫩,增加濃厚的口感。只是生吃的雞蛋必須要選擇經過滅菌處理的,而且買回家也要儘快食用。
日本還有一種很受歡迎的火鍋,叫做しゃぶしゃぶ,可以翻譯成"涮涮鍋"我們熟悉的"呷哺呷哺"就是取自它的中文諧音。很多店家會用特製的紙作為火鍋的容器,這種特殊材料做成的紙會吸收肉類的油脂,讓火鍋更大程度上保持清香。在這種火鍋裡涮的肉類都要切得極薄,最常見的是牛肉,此外還有章魚、河豚等的海鮮河鮮也是涮涮鍋裡"常客"。
在東南亞地區火鍋也被染上了濃厚的東南亞色彩,泰國有具有泰式風情的冰炭火鍋,鍋底酸辣過癮,吃得滿頭大汗就喝一口盛滿冰塊的冰啤酒,。咖喱是印度菜的代表,印度人吃火鍋也同樣離不開它,與國內比較淡和稀的咖喱鍋底不同,印度的咖喱火鍋湯底很濃稠,將咖喱的香味牢牢鎖在了火鍋當中。
歐洲吃火鍋則吃出了一絲浪漫甜蜜的氣息,芝士火鍋和巧克力火鍋都是瑞士人的傑作。與前面我們提到的火鍋有很大不同的是,在這兩種火鍋裡涮的食材基本上都是直接可以食用的,只不過在芝士和巧克力裡蘸以蘸而已。火鍋加熱的目的是為了不讓芝士和巧克力凝固。巧克力火鍋是一道著名的甜點,讓各種水果裹上融化的巧克力,水果清甜爽口還能減弱巧克力的甜膩。
最近幾年中國的火鍋店在國外陸續開張,不僅是在海外的華人連當地人們也都紛紛愛上了我們中國火鍋的滋味。在我們國內也能吃到來自各個國家的美食,包括我們前面提到的這些異國火鍋。飲食是所有人類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在"吃"這個方面沒有國境之分,美食讓各地的吃貨們達成了更親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