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淼傑:中國的脫貧路徑是一條線漸減,精準脫貧助力經濟騰飛

2020-12-12 澎湃新聞

以不變價格衡量,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過去的70年增加了174倍;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國在2014年就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從人均GDP的角度看,我國人均收入超過1萬美元,已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為什麼中國經濟能實現奇蹟式的發展?我國仍處於戰略發展機遇期體現在哪?一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貧困率在不斷降低;二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源泉在於務實求真和與時俱進的改革和開放。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餘淼傑在近日紀念恩格斯誕生200周年、列寧1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中作出了以上表述。他認為,當前我國仍然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機遇大於挑戰。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源泉在於:我國的改革和開放是務實求真和與時俱進的。餘淼傑認為,這體現在我國的發展戰略、加工貿易、匯率機制等方面。

第二,中國經濟的脫貧路徑是漸減的一條線,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發展對脫貧的作用對象和貢獻是不同的,但都呈現為正面的影響。今年,我國的貧困率降低到0.3%,脫貧事業實現巨大成就。

以下為餘淼傑的發言全文,有增補

今年10月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作出兩項重要判斷:第一,隨著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順利完成,我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邁進了新的一步。第二,當前我國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另一方面,外部環境進一步趨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持續蔓延,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此外,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對中國經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儘管經濟形勢和國際形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仍然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機遇大於挑戰。我認為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巨大的騰飛,創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在過去的70年間,我國經濟常年保持較高的速度增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基本保持在10%左右。在2001年到2008年的這段黃金時間,中國經濟的增速甚至超過了10%。目前,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中國經濟外需疲軟,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有所下滑,但仍然能夠保持在年均6%左右的增長水平。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我國經濟表現出了強勁的韌性,率先從全球經濟下行中恢復,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長率的估計是1.9%,中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

我國有31個省份,每個省份的經濟規模其實類似一個國家,且省份的經濟規模還在快速提高。比如,廣東省三年前的經濟總量與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總量相似,現在與韓國的經濟總量相似。治大國如烹小鮮,巨大的經濟規模和多級行政管理體制對有效治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反映出了我國經濟增長取得偉大成就的珍貴與不易。此外,我國在減貧上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解放以前,我國有97%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截至目前,我國只有500多萬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只佔全國總人口的0.3%-0.4%。我國還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義務教育覆蓋率等指標上實現了長足的進步。

為什麼中國經濟能實現奇蹟式的發展?一般而言,有以下幾種解釋。第一,中國人比較勤勞,因此經濟增速很快。但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經濟增速保持較高水平是最近70年所特有的現象,因此勤勞不能夠解釋中國經濟的奇蹟。

第二,中國受到東亞文化和儒家文化的長期影響,有勤勞、節儉的傳統美德,在經濟上表現為高儲蓄。但由於文化浸染是一個長期的歷史積澱,同樣不能解釋我國經濟短期的高速增長。

第三,中國經濟的奇蹟增長來源於較好的運氣,這顯然是不具有說服力的。此外,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來源於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固然是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從全球視角來看,有許多國家一樣也實行了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政策,但並沒有取得和中國一樣的成就。這意味著,我國改革開放具有特殊的政策設計和特徵,它們進一步支撐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筆者以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源泉在於:我國的改革和開放是務實求真和與時俱進的。正如習主席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談到的「我們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具體而言,可以通過以下三個例子體現。

第一個例子是我國的發展戰略。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為建立工業體系,實現民族獨立和國防安全,採取了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戰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改革開放以後,我國採取了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這恰好符合我國城市化水平較低、人口較多導致的勞動力成本較低的比較優勢。當勞動力的成本較低時,企業會有更高的利潤率,從而企業有進一步擴大生產的激勵,但是由於國內收入水平較低,對產品的需求不足。因此過剩的產出就必然要進行出口,因此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戰略完全符合經濟的現實圖景。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中國經濟外需疲軟,我國適時調整,轉向了以內需驅動的經濟發展戰略。今年,我國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戰略,並在五中全會、十四五規劃說明中對「雙循環」進行了多次的詮釋和說明。可以說,務實求真和與時俱進是我國宏觀政策設計的底色。

第二個例子是我國的加工貿易。加工貿易曾經佔中國出口的半壁江山,開放早期,我國通過參與加工貿易融入全球一體化進程,在全球貿易中獲益頗豐。90年代同期的印度,其GDP是中國的8成左右,但由於其錯失了發展加工貿易的契機,目前其GDP只佔中國的1/5。加工貿易的進入門檻較低,技術水平要求較低,對勞動力的需求較大,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以近年為例,我國有8億人的就業,其中第二產業就業佔比為29%,即有將近2.4億的人在第二產業工作。其中1億人在製造業工作,在這1億人的製造業就業中,加工製造業至少貢獻了兩千萬的就業崗位。

第三個例子是我國的匯率機制非常務實。國際金融的「不可能三角」理論表明,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的自由流動、獨立的貨幣政策(即獨立的利率)和匯率穩定。即在這三項政策中最多只能選擇兩個,不能選擇三個。換言之,如果選擇獨立的貨幣政策時,在匯率制度上有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兩種選擇。如果選擇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允許資本的自由流動;如果選擇浮動匯率制度,就必須允許資本的自由流動。我國在2005年以前,選擇固定匯率制度,同時限制資本的自由流動以保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國在2005年以後,特別時2008年以後,採用了浮動匯率制度並逐步開放資本部門。

以上三例表明,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審時度勢,採取實事求是、務實的宏觀政策,是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同時,這對我們理解四個自信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仍處於戰略發展的機遇期的第二點體現在我國在減貧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正如習總書記不久前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在經濟發展中,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平衡是重要的議題。效率是指通過改革開放把經濟蛋糕做大,提升經濟規模;公平是指通過二次分配、減貧脫貧扶助來降低收入的不平等性。

具體而言,中國經濟的脫貧路徑是漸減的一條線,隨著經濟的發展,貧困率在不斷地降低。而非像其他國家,經濟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後貧困率就不再下降。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發展對脫貧的作用對象和貢獻是不同的,但都呈現為正面的影響。1978年以前,我國的減貧成就主要體現為以教育、衛生和人均預期壽命的改善為主要標誌的非收入性貧困的極大緩解,同時1978年之前的減貧工作為後續大規模的收入性貧困的減少奠定了基礎。1978年以後,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國家有能力進行更大規模的轉移支付,從而進一步推動脫貧事業的發展。數據顯示,1978年到2000年,我國的貧困率從97.5%下降到49.8%。2005年貧困率下降到30.2%,2010年貧困率下降到12.7%。今年,我國的貧困率降低到0.3%,脫貧事業實現巨大成就。

我國的脫貧經驗可以從四個階段進行分析。第一個階段指1978年到1985年,政策主要表現為農業發展驅動的減貧模式,通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產品市場化、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來實現脫貧,這一階段,我國貧困人口從2.5億降低到1.25億。

第二個階段是從1986年到2000年,政策主要關注地區脫貧,通過農業的工業化以及城鎮化來實現脫貧。第三個階段是國家主導的發展農村經濟的脫貧模式。

第四個階段是2012年以來推廣的精準扶貧。精準扶貧具有以下5點重要特徵:第一,實行「第一書記掛帥」的集中統一領導機制,從而能夠克服條條框框的行政壁壘,保證政策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同時通過「五級書記掛帥」,整合政府資源,克服行政系統內部的摩擦,將資源迅速的轉向最需要的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第二,建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識別登記系統。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甄別貧困戶的標準,確保能夠覆蓋到每一位貧困戶。第三,根據貧困戶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扶貧手段,以確保扶貧效果的精準施策,避免扶貧資源使用的偏離和錯配。第四,創新扶貧方式。第五,對貧困退出引入了嚴格的第三方的獨立評估,監督保障脫貧攻堅戰政策的有效性和順利實施。

一句話,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和脫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切實提升人民的福祉,真正落地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同時,我國務實求真、與時俱進的政策設計,實現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統一,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也是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最好實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河北團組織「靶向定位」助力精準脫貧
    精準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共青團河北省委繼2017年推出「脫貧攻堅團青建功」行動後,今年在全省再次發起「脫貧攻堅 鄉村振興·團青建功」行動。「組織動員全省團幹部、團員青年在能為可為領域精準幫扶,對症下藥,靶向定位,滴灌實施。」
  • 中國橘鄉 古韻井研:脫貧奔康走出「新路徑」
    井研縣委書記熊建新(左三)在馬踏鎮七盤山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路徑一:合力「聯動」抓項目 助力「整體脫貧」2020年7月13日,井研縣召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大會,吹響「決戰三十天,打好收官戰」集結號、衝鋒號。
  • 中國夢組委會:發起「中國消費扶貧聯盟」助力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右二)出席論壇現場對消費扶貧工作提出寶貴指導建議並與中國夢組委會執行主任賀傑(左二),中國夢組委會秘書長吳遠輝(中),消費扶貧直通車湖南講師團團長王譽霏(左一)合影留念】在此次論壇中,八路軍研究會中國夢組委會(簡稱:中國夢組委會)與消費扶貧直通車發起並聯合有關單位共同組建「中國消費扶貧聯盟」,旨在積極倡導「消費也是扶貧,消費也能扶貧」的「消費扶貧」理念,通過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感召和啟動百萬家消費扶貧聯盟實體店與消費扶貧聯盟愛心企業,實實在在幫助革命老區及貧困地區的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提高貧困戶家庭經濟收入,助力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
  • 右玉:發揮生態優勢 精準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右玉縣發揮生態優勢,精準助力脫貧攻堅,通過森林管護、生態補償等政策手段,千方百計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生產力,讓右玉人民共享更多的「生態紅利」和「綠色福利」。在右玉縣賈家窯山的松濤園裡,護林員黃敬文一大早就開啟了日常巡山的一天。2018年之前他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僅靠種植的10畝農田維持生存。
  • 華潤萬家打出精準扶貧組合拳 助力脫貧攻堅關鍵年
    為助力我國「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穩步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整體目標,華潤萬家積極履職央企責任,發揮多元零售業務優勢,打出精準扶貧「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組合拳,探索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精準扶貧長效機制,助力脫貧攻堅關鍵年。
  • 專家:經濟內循環與脫貧防貧相輔相成
    在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提出國內大循環,多線作戰似乎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壓力。但實際情況遠非如此。經濟內循環與全面脫貧工作緊密相關、相輔相成。經濟內循環將在未來的防貧、防返貧工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全面脫貧也是經濟內循環得以實現的重要前提。
  • 安徽界首市蘆村鎮精準脫貧機制助力脫貧攻堅
    安徽界首市蘆村鎮結合本鎮實際,抓好脫貧攻堅「四大攻勢」,「抗補促」專項行動,「八個一律」,「二十條舉措」等任務落實,持續實施四大增收行動。2014年建檔立卡時,蘆村鎮全鎮貧困人口1551戶,3732人,貧困發生率11.2%,貧困村3個,貧困發生率高,脫貧任務重,脫貧難度大。系統現有貧困人口1346戶3011人,其中已脫貧戶1341戶,2986人,未脫貧5戶,25人,貧困發生率0.003%。
  • 內蒙古額爾古納市:發展特色種植 助力精準脫貧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在建檔立卡貧困戶比較集中的黑山頭鎮舉辦為期一周的中草藥種植技能培訓班,鼓勵當地居民利用自家房前屋後的土地,發展庭院經濟,培育地區中藥材產業發展,助力精準脫貧。↑中草藥種植技能培訓班開班。
  • 12個典型項目一覽,教育部直屬高校這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教育部直屬高校積極作為,通過提供科研支持、引進幫扶資金、培訓技術人才等方式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是組建「研究生助力團」。2018年起,學校共計向陝西省合陽縣、鎮巴縣選派研究生助力團成員136名,赴鄉鎮和縣有關部門頂崗科技副鎮長或涉農部門副職領導,進行社會實踐鍛鍊,助力一線脫貧攻堅。學校採取制定和完善管理辦法、列支專項經費、選聘「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建立「研究生助力團科技示範田」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保證研究生助力團順利開展工作。
  • 脫貧攻堅丨陽西縣:拓展脫貧新路徑 消費扶貧促增收
    春暖花開,春耕與復工復產有序開展,戰「疫」與扶貧同步推進,數千幹部走村串戶,助農線上線下銷售……這是當下陽西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的真實寫照。
  • 西科大牽手長武縣 培育特色人才助力精準脫貧
    助力脫貧攻堅,西科大特色產業扶貧煤礦防治水培訓班開班。西部網訊(記者 郎俊琴)今天(6月21日)上午,西安科技大學與鹹陽市長武縣人民政府籤訂助力脫貧攻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西安科技大學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地礦特色高等院校和西部最重要的地礦類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基地。長武縣礦產資源豐富,煤炭、煤層氣、石油等資源分布廣,藏量大,縣域經濟產業發展需求與我校的學科專業優勢高度契合。」楊更社說,這是雙方開展校地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礎。
  • 中國福彩:凝心聚力 助力脫貧攻堅!
    原標題:中國福彩:凝心聚力,助力脫貧攻堅!  自從丁真出圈之後,巨大的流量給家鄉的旅遊經濟帶來了提升。10天時間,理塘搜索量猛增620%,甘孜機票預訂上漲20%,旅遊熱度遠超北上廣。如今丁真的家鄉——理塘已經成元旦旅行黑馬目的地。  2020年,丁真的爆紅給他的家鄉在脫貧攻堅之戰上打了一個漂亮的收官之戰。其實,在「扶貧」路上,福彩一直在行動。
  • 貴州銀行安順分行「三個精準著力」助力脫貧...
    脫貧攻堅是第一民生工程,貴州銀行安順分行一直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緊跟安順市委、市政府經濟工作部署,充分發揮「地方政府銀行、實體企業銀行」的融資主力軍作用,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以高度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精準著力重點項目、精準著力脫貧攻堅、精準著力實體經濟」,全力以赴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
  • 江陰援疆:澄遠精準扶貧計劃,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江陰援霍工作組自來到霍城開展工作以來,深入落實江蘇無錫江陰和新疆伊犁霍城兩地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主動作為,把助力受援地脫貧攻堅作為對口援疆的首要任務,發揮自身優勢,精準扶貧、定向施策、聚焦重點,實施江陰援疆·澄遠精準扶貧計劃,確保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 線上線下「菜籃子」融合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摘要:日前,「線上菜籃子·中國優質蔬菜產業發展」研討會成功舉辦, 農業農村部多位專家在會上各抒已見,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傑認為,將蔬菜的線下生產與線上菜籃子發展相結合,是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重要途徑。
  • 李潤軍:山西廣靈三三五攻堅法助力脫貧
    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主持人點點:咱們廣靈有很多的名優特產,我也品嘗了,像沙棘糕啊,小米鍋巴,南瓜紫仁酥,然後還嘗嘗了咱們的苦蕎醋,等等等等非常多。,所以我們把它形象地稱作為炕頭經濟,居家經濟。記者:真好,家門口的經濟。 廣靈特色「335」攻堅法助力脫貧李潤軍:以脫貧攻堅統攬全縣的經濟發展,同時精準扶貧,我們創新了一個叫三三五攻堅法,這個三三五攻堅法實際上是把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一個梳理,首先我們是以抓黨建助脫貧,所以把黨建放在第一位,因為農村只有堅強基層組織,才能夠帶動老百姓發揮出領頭羊的作用。
  • 脫貧摘帽通高速 交通引擎促發展——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插上經濟騰飛...
    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黃榮鈺宣布:「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通車」,9時20分,第一輛私家車經ETC車道駛入融河高速,標誌著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在脫貧摘帽後不久又告別了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交通助力羅城插上經濟騰飛新翅膀。
  • 國新辦舉行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
    同時,我們還配合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開展了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助力打通宣傳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第三,支持貧困地區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因為我們文化資源、旅遊資源很多,需要以保護為前提,在這個前提下,努力把當地文化資源、自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助力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 秀山:「萬企幫萬村」精準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5年以來,秀山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扶貧工作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出臺《秀山自治縣統一戰線「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方案》,深入推進「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廣泛動員和依靠民營企業力量,以產業扶貧、商貿扶貧、就業扶貧、捐贈扶貧、智力扶貧五大扶貧方式助推脫貧攻堅,引導民營企業做精準扶貧的實踐者、脫貧攻堅的奮鬥者,充分展現民營企業社會擔當和良好形象
  • 烏魯木齊市精準幫扶和田地區,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烏魯木齊市精準幫扶和田地區,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9-11-25 09:37:34 來源:新疆網 閱讀:烏魯木齊市七區一縣對口幫扶和田地區七縣一市以來,在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統籌安排和協調下,各區縣和各部門主動對接,精準服務,凝聚工作合力,確保對口幫扶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助力和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