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與鳳凰古城齊名的汀州古城,福建長汀是一個非常低調幽靜而又底蘊十足的地方,「客家首府」,顧名思義客家人文濃厚,古蹟保存完整。
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莫言題字;「客家首府,大美汀州」。
龍巖市長汀縣地處閩贛邊陲要衝,南與廣東近鄰,西與江西接壤,是武夷山脈南麓的一座歷史古城,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歷史紀念地。因為歷史悠久,擁有眾多文物古蹟與優美的自然景觀,同時體現出深厚的客家文化,長汀被海內外五千萬客家人稱作「客家首府」,並在1994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
長汀縣最能代表客家文化的要數這裡的傳統民居,它繼承了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築風格,沿中軸線兩邊展開,層層遞進,均呈前後左右對稱之格局。這些民居通常規模較大,院落套院落,天井連天井,有的前設門樓,有的後設國閣,些大型宅院甚至可供一個家族的幾十戶人家同時居住。
長汀自古以來多出名士,也有不少文人墨客留戀此地吟詩作賦,如唐代的張九齡,宋代的陸遊等。它曾被紐西蘭作家路易·艾黎這樣子描述:「中國有兩個最美麗的山城,一個是湖南的鳳凰,一個是福建的長汀。」
具有千年歷史的古城牆、古城門矗立城中,媽祖廟規模宏大香火旺盛,體現了濃鬱的閩地風情。長汀在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帶,長汀位於福建邊遠山區,歷史上客家人的第二次遷徙來到這裡,在此紮根。時至宋元時期,動亂逼近這裡,於是客家人再次南遷到廣東等地,但部分人仍留在汀州。
唐朝開元年間建汀州,是福建五大州之一,從盛唐到清末均為州、郡、路、府的治所。客家人入閩後,沿汀江兩岸定居,如今汀江流域各縣市均為客家人聚居之地。汀江是客家人的母親河,孕育了客家人,並逐步發展壯大了客家民系。
。長汀曾是閩西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客家文化的發源地。客家人以其堅韌、開拓、革新的精神創建了汀州,帶來了繁榮和發展。
據統計臺灣至少三百多萬人口源自汀州,香港有兩百多萬客家人傳自汀州。由此可見當年的汀州是何等的輝煌,不愧為客家的大本營和客家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