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恩斯坦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不遠的瓦豪河谷地區。瓦豪河谷歷史非常悠久,距今一萬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了,多瑙河在瓦豪河谷變得寬闊而平靜,給周邊的農業提供了灌溉條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瓦豪河谷評為了世界文化遺產,並下了這樣的評語:瓦豪(Wachau)是多瑙河河谷的一個分支,地處梅爾克(Melk)和克雷姆斯(Krems)之間,風景秀麗,是極具吸引力的觀光勝地。這裡完整地保存了該地區自史前時期演化至今仍然清晰可見的痕跡,包括建築(修道院、城堡和遺址)、城市規劃(城鎮和鄉村)以及主要用於葡萄種植的農業設施。
瓦豪河谷主要的著名景點是梅爾克金碧輝煌的修道院和克雷姆斯小鎮,但我前往的目的主要是看一看名叫杜恩斯坦的小村莊。這裡有一座殘破的城堡,曾經用來關押英國著名的獅心王理查一世。
藍天白雲下的多瑙河谷公路
隱約看到左邊樹後的多瑙河
根據2018年的數據統計,奧地利在歐洲國家人均GDP排名第九,僅在盧森堡、瑞士、丹麥等小國之後,比法國、德國、英國等歐洲主要強國要高。因此看看奧地利人的生活有一定參考價值。
河谷公路兩邊的房子是最普通的水泥蓋成,一點也說不上豪華。但顏色搭配簡單合理,配上藍天白雲就讓人感到色彩豐富,給人以美的享受。這是歐洲人多年相對富餘的生活培養出的高明的審美。在希臘等地我也有過這個感受,雖然內部很破,但由於統一設計規劃,錯落的藍頂白色房子看上去非常美麗。我相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聰明的中國人肯定也會形成自己的美麗特色。
公路兩旁的民房,有些當做民宿酒店經營
瓦豪是著名的葡萄產區,主要出產各種白葡萄酒和冰酒,這是當地的特色農業,放眼之處都是葡萄架。
河谷兩旁的山上滿滿的都是種植的葡萄。一眼掃過去品種似乎是雷司令,確實當地氣候適合產出釀酒用的葡萄。
網上找的杜恩斯坦的全圖,這個小村莊依山傍水,坐落在瓦豪多瑙河谷的中心位置
從維也納出發大約兩個多小時,到達了目的地杜恩斯坦小村。停好車,站在小村的入口處,向下看去,景象是這樣的:一片片的是搭好的葡萄架子,遠處樹後可以看到碧綠的多瑙河水,對岸還有另外一個小村。
從村莊入口處看到的景色
轉身看到的是一個三岔路口。一邊是小村的入口,看得出來在古代,這裡曾經有過城牆。由於不是什麼景點,進村也不需要購買門票。
小村入口處,可以看到古城牆
另一邊向上攀爬,可以到達杜恩斯坦背後山頂已經被時光衝刷殘破不堪的城堡。
可以看到山上有一些像石頭一樣的遺址,那就是關押過獅心王理查的城堡廢墟了
穿過小村入口,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這樣的一條窄窄的街道。值得注意的是兩邊的房子依然是很簡單的,有數百年的歷史,根據歐洲大多數國家的慣例,這些老房子是受到保護的,不能隨便拆除搭建新的。因此居民只是通過漂亮的顏色對其進行了裝飾。另外牆上掛著的花也是很多歐洲國家和地區用來裝飾的法寶,讓街道顯得非常有生活情趣。
村莊主街
這是一個小酒吧,房子本身還是很簡單。但搭配得當的外牆面裝飾物加上爬牆的植物顯得建築很生活,一點也不低俗。
酒吧
我到杜恩斯坦的時間是9月底10月初,氣候比較溫暖,還沒有完全進入秋天。但爬山虎上,葉子已經開始變紅了。穿過村莊看到的是一條緊挨著多瑙河的步行道,河邊還安放了一些條形長凳供徒步者休息喝水。
站在河邊眺望遠方
走累了就隨便走進一家農家餐廳,吃點飯繼續上路。院子裡種的也是葡萄秧。奧地利人愛吃菜品的主要是炸豬排、香腸、肘子和酸菜還有清燉小牛肉,配芥末醬或是蘋果泥。由於都是日耳曼人種,和德國很接近。相比南歐,奧地利菜分量比較大,感覺就像在東北點菜,一份就足夠吃了。
小院農家餐廳
我們看到的就是杜恩斯坦,一個典型的奧地利小村莊的樣貌和生活,大多數年輕人也外出打工了,村莊留下開店和種植農作物的以中老年人為主。同時有一定的旅遊收入,村莊附近還有一家五星酒店,供在河谷自駕和徒步的遊客入住。
你覺得這樣的水平算很高嗎?有沒有想像中的富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