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2019年開展考古發掘項目45項 發掘墓葬近千座
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頒獎儀式暨新聞發布會7月9日在濟南舉行。 趙曉 攝
山東2019年共開展45項考古發掘項目,發掘面積超3萬平方米,發掘墓葬近1000座,考古新發現不斷,考古「朋友圈」進一步擴大。記者7月9日從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頒獎儀式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述消息。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王廷琦在現場介紹說,從滕州西孟莊遺址發現龍山時代的重要環形聚落遺址,到青島琅琊臺遺址發現秦漢時期的大型建築和陶水管排水系統,再到在威海灣打撈定遠艦遺物,這些重要發掘不斷填補山東古代歷史空白,力証齊魯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資料圖:在滕州大韓東周墓地,考古人員正在清理和發掘的文物。 趙曉 攝
王廷琦說,近年來,山東考古「朋友圈」也不斷擴大。由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牽頭啟動的中國和以色列合作彌河流域考古調查項目,開啟了兩國文化交流的新領域﹔開展的中國和日本臨淄漢代鏡範與銅鏡的考古學研究,對深入挖掘齊文化資源、擴大齊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具有典型示範意義。「這些中外聯合考古研究項目豐富和提升了中國考古學理論方法與技術水平,推動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格局形成,為開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提供有力支撐。」
山東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系列成就也成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動力。王廷琦稱,目前,魯國故城、城子崖、齊國故城的部分考古發掘項目已經得到原址保護、現場展示並對外開放,南旺樞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基本完工。大遺址保護和國家、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為山東珍貴文化遺產的保護、展示和利用,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和城鄉建設,提供了有效的文化載體和平臺。
「今年,山東考古工作將努力在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提高社會影響力上實現新突破,打好『公眾考古』和『考古山東』品牌。」王廷琦表示,該省文物資源豐富,展示利用的潛力巨大,將對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要發展戰略、新舊動能轉換工程,著力解決大遺址保護利用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推動文物考古走出「象牙塔」、走近公眾,做好考古成果轉化展示、宣傳推介,提高民眾對文化遺產的關注度、參與度。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山東2020年將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研究。目前,《海岱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從大汶口文化到嶽石文化)》已經納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從多元到一體:海岱地區夏商西周考古研究》正在申請列入。
資料圖:圖為山東小清河沿岸考古遺址發掘現場。 韓春義 攝
當天,蘇家村遺址、西陳遺址、滕州大韓東周墓地等5個項目榮獲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獎,滕州西孟莊龍山文化聚落、章丘區牛推官南遺址等5個項目榮獲2018-2019年山東優秀田野考古工地獎。(趙曉)
(責編:木勝玉、徐前)
打造雲南經濟發展新引擎 滇中新區為什麼行? 滇中新區嵩昆大道。(供圖) 「土地賣給誰?」5年前,參與雲南滇中新區空港經濟區臨空產業園徵地拆遷工作的高體興,看著片區數千畝平整中的土地,不免產生這樣的疑問。 新區辦事機構掛牌伊始,包括高體興在內的開發建設者,面對的是這樣的辦工環境…【詳細】
雲南今年已有271人主動投案 其中廳級幹部6名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雲南省文山州政協原副主席陳曉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已主動投案自首,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記者從雲南省紀委監委獲悉,今年以來,該省共有271人主動投案,其中廳級幹部6名。 雲南省紀委監委推動全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