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鎮宮之三寶鑑賞

2020-12-15 人民網

原標題:臺北故宮鎮宮之三寶 翡翠白菜.毛公鼎.肉形石鑑賞

  臺北故宮鎮宮之三寶 翡翠白菜.毛公鼎.肉形石鑑賞

  現藏於臺灣故宮博物院

  翠玉白菜毛公鼎肉形石

  孔夫子曰:「夫昔,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仁也。」(出自《禮記·聘義》)玉石精緻而靈動,溫婉而含蓄。符合東方人的氣質。

  其一、翡翠白菜是依照翡翠順勢而為,根據它的顏色雕成一個栩栩如生的翡翠白菜,玉白菜由一塊半白半綠的翠玉為原材料,綠色的部分雕成菜葉,白色部分雕成菜幫,看上去是鮮活欲滴。

  其二是西周青銅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

  其三、東坡肉是肉石,全世界67塊,這是其中比較大的一塊,它的底座都是純金做的。

  臺北故宮的玉雕《翠玉白菜》長18.7釐米,寬9.1釐米,厚5.07釐米

  玉雕「翠玉白菜」是由一塊半白半綠的翠玉為原料,運用玉材自然分布的色澤,雕琢出一顆幾可亂真的白菜;翠玉白菜是清代光緒皇帝瑾妃的陪嫁之物,白菜寓意清白,象徵新娘的純潔菜葉上還雕有螽斯蟲(俗稱「紡織娘」)和蝗蟲,寓意「多子多孫」。

  翡翠翡翠,白的是翡,綠的是翠,把一塊綠白相間的玉石巧奪天工的雕琢成白菜,真是獨具匠心,其創意構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據說慈禧死時候曾經攜帶兩顆玉石白菜,一顆玉石南瓜下葬,但是最後被軍閥孫殿英盜了墓。

相關焦點

  • 「毛公鼎」傳奇,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三寶之一
    遊客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般會被首先帶到二樓商周秦漢青銅器館展廳,毛公鼎就陳列在展廳的最顯著位置。被譽為晚清「海內三寶」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其中大盂鼎收藏於北京,大克鼎收藏於上海,唯獨「海內三寶」中的另外一寶毛公鼎越過海峽,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它與「翠玉白菜」、「肉形石」並稱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寶鼎到過海峽,相隔半世紀,向世界講述著中華民族悠悠5000年燦爛的文明歷史。
  • 時隔9年 臺北故宮三寶再合體展出
    華夏經緯網7月6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翠玉白菜、肉形石,皆為臺北故宮的人氣文物,但並非臺灣寶物等級,真正的臺北故宮「鎮館之寶」,最精品的書畫典藏。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可望明年10月間三寶並陳,是時隔9年後的再次合體展出,亦作為臺北故宮北院正館2022年修館前的一次獻禮。《溪山行旅圖》向來被視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到宜蘭小學舉辦複製文物教育展所展示的複製品。
  • 臺北故宮的三寶之一,翠玉白菜的傳奇故事
    1、翠玉白菜,臺北故宮的三寶之一。傳說是光緒皇帝一後二妃,排名第三的妃子,也是最不受「待見」的妃子、瑾妃娘娘的嫁妝。皇宮中不缺吃穿,但嫁妝卻是給自己的女兒裝點門面的東西,自然是不能少,長敘給自己二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嫁妝就是翠玉白菜。
  • 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為什麼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眾所周知,臺北故宮有三件文物最負盛名,它們分別是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而你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是什麼嗎?它們均是水墨畫,被譽為北宋巨碑式水墨畫,又有北宋山水三巨碑之稱,它們是什麼呢?它們分別為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臺北故宮有三寶,你知道是哪三寶嗎?
    大陸人去臺灣,一般來講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都會去臺北故宮博物院,而臺北故宮博物館裡有一些文物是需要排隊參觀的,其中就有翠玉白菜、東坡肉石,而排隊的多是大陸去臺灣旅遊團,翠玉白菜、東坡肉石、毛公鼎也被稱為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人氣三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我國三大博物院之一,與北京博物院遙相輝映。建築風格上講,前者飄逸精緻;後者厚重大氣。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人氣三寶」:清代翠玉白菜、清代肉形石、西周晚期毛公鼎,受到內地遊客追捧,一直是參觀的首選項。
  • 臺北故宮博物院首次免費釋出三寶翠玉白菜等圖像供商業使用
    新華社臺北7月11日電(記者 何自力 齊湘輝)臺北故宮博物院11日表示,將首次免費釋出典藏文物的圖像供商業使用。此次開放典藏的文物圖像,包括三寶翠玉白菜、肉形石及毛公鼎等圖像可供下載,還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懷素的自敘帖、蓮花溫碗等。這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大突破性舉措。  即日起臺北故宮Open Data專區「文物查詢下載」及「精選圖像下載」中的圖像,無需申請,不限用途,不需付費,大眾可直接下載使用。
  • 印象·臺灣之三:臺北故宮
    一早上臺北故宮博物院,先看看沿途的街景吧街道邊的破房子。據介紹,臺北土地、房產都是私有化,很多房子是私人的,只要不違法,再破政府也沒辦法。這裡可是一個法治社會啊遠望臺北故宮博物院。它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國民黨退守臺灣時,帶走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67.7萬件!
  • 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何沒有鎮館三寶?
    說起「故宮三寶」,大家多數想到的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火鍋、白菜、紅燒肉」,對於臺北故宮藏品的原生地北京故宮,有什麼代表性的珍貴藏品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蔣介石敗退臺灣,帶走的哪些文物成了臺北故宮「鎮館三寶」?
    我們從內地去臺灣省觀光旅遊,必經的一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而臺北故宮博物館裡有一些文物是需要排隊參觀的,其中就有翠玉白菜、東坡肉石、毛公鼎,它們也被稱為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其實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都是蔣介石敗退臺灣的時候從大陸運過去的,由於時間緊迫和運輸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全部運輸,於是蔣介石命人挑選精品運送,也就造成了現在這種局面。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文物數量遠超臺北故宮博物院,但是文物精品不如臺北故宮博物院多,而翠玉白菜、東坡肉石、毛公鼎就是典型的代表。
  • 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是什麼?郭熙《早春圖》為何是鎮館之寶?
    為何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被譽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那麼,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郭熙的《早春圖》。
  • 臺北故宮博物院:感覺中華文化之絕妙,臺北的魅力!
    據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展出的只是一小部分,要看完的話要很多很多年,所以展出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我們去的時候正好碰到唐伯虎書畫展,真跡多多啊! 看完故宮真感覺中華文化之絕妙啊!臺北的魅力,我想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因為有故宮博物院,這個集中華瑰寶的地方,所以建議至少流出半天時間慢慢體會。故宮博物院到藏品真是嘆為觀止,分為書畫,瓷器,擺件等,分為三層樓。
  • 臺北故宮「鎮館三寶」被指是「典型的以訛傳訛」
    遷臺文物的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品質一流,堪稱清代民國兩朝收藏之精粹。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新館舍在臺北外雙溪興建完成,用於展示遷臺文物,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知的臺北故宮。  有一種說法,認為北京故宮的寶物都被運到了臺北,只剩下了一個空殼子,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因為以館藏文物數量而言,北京故宮有一百多萬件,遠多於臺北的近七十萬件。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幾件古玉珍品,太養眼了!
    因歷史原因,不少珍貴的歷史文物分隔兩岸,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遙相呼應。隨著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陸客自由行的開放,到臺北故宮參觀並不是夢想。
  • 薩蘇看臺灣之五:臺北故宮的酸菜燉肉火鍋
    著名作家薩蘇先生作為代表團中的一員,將會用作家特有的筆觸記錄這次臺灣之行的方方面面與點滴感悟,從而讓大陸的讀者更好地認識我們美麗的寶島——臺灣。  到臺北故宮去看「故宮三寶」,是今天的重要行程。  臺灣的朋友自謙,說臺北這地方風水一般般,比如老蔣住的士林官邸不過是個龍尾巴,所以註定反攻大陸不能成功。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院內收藏有自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瀋陽故宮、熱河行宮、中國青銅器之鄉-寶雞運到臺灣的二十四萬餘件文物,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盤等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如西周毛公鼎、散氏盤;鎮宮之寶的玉器翠玉白菜、闢邪雕刻、《核舟記》的原型等;王羲之、顏真卿、宋徽宗書法手跡,近代張大千廬山圖卷等;還有北魏以下歷代金銅佛像,清恭王府紫檀家具等。
  •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簋式爐高清大圖鑑賞
    下面發幾張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南宋官窯簋式爐清晰大圖讓大家鑑賞,此爐的釉色是最典型最漂亮的南宋官窯正燒品質的粉青釉色,極為難得。此爐的口部和足部都鑲有銅扣目的是起到保護的作用,主要是怕爐的口部和底足在使用過程中磕碰了。
  • 臺北故宮三件寶——「火鍋,白菜,紅燒肉」
    如果你要去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必須要光顧的地方,你一定要去親眼看一看這些國之珍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