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楊樹 吳聃
在「世界風景走廊」北緯30°線上,「古賨國都」渠縣坐落在物華天寶的渠江流域核心區,擁有「中國漢闕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等諸多國家級名片。
近年,渠縣提出「由旅遊資源強省邁向旅遊收入大省」以及天府旅遊名縣等一系列利好舉措的推出,搶抓「融入雙城圈、建好示範區」戰略機遇,加快建設巴文化文旅融合示範區、新時代最美生態濱江公園城市,做大做強文旅產業,為創建「天府旅遊名縣」打下了堅實基礎。
渠縣的特色風物可謂「一語道不盡,滿目皆風華」。12月14日,在2020 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即將召開之際,渠縣各級領導、知名文旅專家、文旅行業資深人士來到渠縣,深入走訪中國漢闕文化博物館、馮煥闕、流江河北岸生態濱江走廊、文峰山文化旅遊景區、劉氏竹編工藝美術廠、宕渠e時代等點位,實地探尋和發現渠縣如詩如畫的自然人文風光,感受古賨國都的人文氣息。
科學「再現」馮煥墓
高科技感受漢闕文化
渠縣是漢闕之鄉。目前,全國共保存了漢代石闕28處,而渠縣有6處7座漢闕,數量居全國之首,為保存漢闕最多、數量最集中、保存狀況最良好的縣。在一場極具漢代特色的「賨」字書寫歡迎禮中,嘉賓們首站來到了中國漢闕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講解員介紹,中國漢闕文化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以漢闕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也是中國首個無核心文物陳列,以數位化虛擬表現為主要展示手段的高科技文化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弧幕投影、全息影像、屏顯、裸眼3D成像、雷射投射等多種成像形式引入眼帘。在科技感滿滿的講述中,嘉賓們認真聽了一堂漢闕的故事。
通過「辨闕」「望闕」「解闕」「讀闕」「造闕」的故事,大家全面了解了漢闕的由來、漢闕文化的形成以及漢闕的建築特色、雕刻工藝和書法藝術。通過對漢闕上所有圖像的分類、整理,嘉賓們經歷一次視覺衝擊和心靈碰撞,走入近兩千年前人們的生活,體會巍巍大漢的時代氣象和精神風貌。在漢闕主人的故事裡,博物館還科學「再現」了馮煥墓,用三維短片虛擬馮煥墓的內外場景,大家直觀地了解了漢代的喪葬習俗與厚葬之風。
從漢闕文化博物館出發,經過了一條寬廣的公路。據介紹,這條全長12.2公裡的覽闕路,是專門為連結六處七尊漢闕而修建。隨後,嘉賓們抵達位於土溪鎮趙家村的馮煥闕。馮煥闕是渠縣六處漢闕中唯一能判斷確切建造年代和明確墓主的闕。闕主馮煥是渠縣名人,他忠於漢室,驍勇多智,不畏權貴,既有北抗句驪與歲貊聯軍的赫赫戰功,又有一生以「志欲去惡」為旨的高尚品格,為統一和鞏固東漢帝國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家門口的沿江景觀步道
渠縣人幸福指數「超標」
渠縣不僅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更有脈路豐富的岸線資源。近年來,渠縣以「讓城市融入大自然,把綠水青山留給市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不斷加快城市新區拓展和舊區改造,完善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高城市綜合承載。
嘉賓們第二站來到了流江河濱江生態走廊。總長4800米的流江河兩岸,分南北兩段打造為全新的生態走廊,景觀面積近1000畝,市政道路總長4.8千米,綠化廣場、避難廣場、親水廣場、健身廣場、沿江景觀步道一應俱全。嘉賓們紛紛感嘆,「渠縣人民的幸福指數『超標』了!」
「古賨呷酒醉四方,宕渠黃花香天下。」在流江河濱江生態走廊,大家還品嘗了渠縣特色小吃,「水八塊」麻辣一絕,「盧板鴨」香脆酥嫩,更有回味悠長的「罈子肉」「豌豆麵糊」和「心肺湯圓」。食在川東、味在渠縣,嘉賓們直呼吃得過癮!
「飽餐」後步入文峰書院,映入眼帘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匯彩亭會的表演,抬總爺、踩高蹺、車么妹……伴著節奏明快的背景音樂,表演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
渠縣三匯彩亭會是以亭子造型和表演為主要內容,每年農曆3月16日至18日在三匯鎮街道和碼頭進行表演的傳統民間文化活動,看到如此特殊的文化氛圍,嘉賓們紛紛拿出手機記錄精彩瞬間。
文峰書院是文峰山文化旅遊區的其中一處景點,位於渠縣天星鎮,文峰山文化旅遊區總佔地面積1平方公裡,與縣城老城區隔江相望,擁有山環水抱的自然生態環境資源,文化底蘊豐厚。建設有文峰書院、文峰塔、文峰閣、字庫塔、詩經廣場等景點,是一個集科普教育、文化體驗、生態觀光、休閒娛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旅遊綜合體。在文峰山上,嘉賓還欣賞到武術表演、琴棋書畫展示以及茶藝表演,全方位深入體驗文峰山的人文魅力。
移步至渠縣劉氏竹編工藝美術廠,著實讓所有嘉賓大開眼界,薄如翼、輕若塵、繁複的圖案栩栩如生,嘉賓們在觀摩劉氏竹編製作過程時,不禁讚不絕口,「竹子竟也能用到如此爐火純青的地步!」有嘉賓感嘆道,他們還忍不住親自動手嘗試製作一番。
渠縣劉氏竹編工藝是用慈竹作材料,製作生產工具,編織生活用具,在此基礎上衍生、創造出來的編織工藝。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嘉峰先生開創了獨具四川特色的平面竹編和提花瓷胎竹編,並創立了「劉氏竹編」工藝品牌,被稱為近代中國竹編藝術之苑中的一朵奇葩。如今劉氏竹編已成為享譽中外的竹編藝術品牌,並於2008年由國務院公布成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此,渠縣也被稱為「中國竹編之鄉」。
宕渠e時代
渠縣的魅力夜生活
在一整天的調研過後,壓軸出場的便是宕渠e時代,這也是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調研行程的最後一站。
「宕渠e時代」商業街是一條集購物、美食、休閒、娛樂、文化為一體的風景街、文化街、休閒街。「宕渠e時代」商業街主導線上+線下的雙向購物模式運營,致力打造成為渠縣夜經濟新「名片」。「宕渠e時代」整個商業街分為a、b、c、d 四街市,設立店鋪54個,有潮牌服裝、咖啡飲品店、VR電競、啤酒屋、秀場舞臺等,能充分滿足百姓休閒娛樂購物的消費需求。飲品、輕食、創意美食、特色小吃等成為消費者的新追求。
雖然冬日的夜晚有些微寒,但在有吃、有玩、有煙火氣、又有文藝範兒的宕渠e時代,嘉賓們完全忘卻了溫度,暢遊於此:有的嘉賓好奇的戴上VR眼鏡,沉浸在刺激的電子競技中;有的嘉賓遊走於潮牌服裝店中,為自己挑選心儀冬裝;有的手捧一杯熱騰騰的咖啡盡享秀場舞臺……氣氛十分火熱。
短短的20分鐘參觀,嘉賓們意猶未盡,在回程的路上,他們還在一起回味剛剛新奇體驗,並對「宕渠e時代」融入渠縣文化現代演繹、網際網路元素、年輕化的新體驗給予充分的肯定。
「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隨著渠縣大力實施「文旅+」「+文旅」戰略,積極推動文化旅遊相融互促,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素有「古賨國都」之稱的渠縣展現給當今社會的不只是流傳悠久的歷史與神秘厚重的文化,而更是技術流、年輕態、多姿多彩的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