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專家學者渠縣行:走進「古賨國都」,感受「忘憂渠縣」的新魅力

2020-12-15 川觀新聞SCOL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楊樹 吳聃

在「世界風景走廊」北緯30°線上,「古賨國都」渠縣坐落在物華天寶的渠江流域核心區,擁有「中國漢闕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等諸多國家級名片。

近年,渠縣提出「由旅遊資源強省邁向旅遊收入大省」以及天府旅遊名縣等一系列利好舉措的推出,搶抓「融入雙城圈、建好示範區」戰略機遇,加快建設巴文化文旅融合示範區、新時代最美生態濱江公園城市,做大做強文旅產業,為創建「天府旅遊名縣」打下了堅實基礎。

渠縣的特色風物可謂「一語道不盡,滿目皆風華」。12月14日,在2020 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即將召開之際,渠縣各級領導、知名文旅專家、文旅行業資深人士來到渠縣,深入走訪中國漢闕文化博物館、馮煥闕、流江河北岸生態濱江走廊、文峰山文化旅遊景區、劉氏竹編工藝美術廠、宕渠e時代等點位,實地探尋和發現渠縣如詩如畫的自然人文風光,感受古賨國都的人文氣息。

科學「再現」馮煥墓

高科技感受漢闕文化

渠縣是漢闕之鄉。目前,全國共保存了漢代石闕28處,而渠縣有6處7座漢闕,數量居全國之首,為保存漢闕最多、數量最集中、保存狀況最良好的縣。在一場極具漢代特色的「賨」字書寫歡迎禮中,嘉賓們首站來到了中國漢闕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講解員介紹,中國漢闕文化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以漢闕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也是中國首個無核心文物陳列,以數位化虛擬表現為主要展示手段的高科技文化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弧幕投影、全息影像、屏顯、裸眼3D成像、雷射投射等多種成像形式引入眼帘。在科技感滿滿的講述中,嘉賓們認真聽了一堂漢闕的故事。

通過「辨闕」「望闕」「解闕」「讀闕」「造闕」的故事,大家全面了解了漢闕的由來、漢闕文化的形成以及漢闕的建築特色、雕刻工藝和書法藝術。通過對漢闕上所有圖像的分類、整理,嘉賓們經歷一次視覺衝擊和心靈碰撞,走入近兩千年前人們的生活,體會巍巍大漢的時代氣象和精神風貌。在漢闕主人的故事裡,博物館還科學「再現」了馮煥墓,用三維短片虛擬馮煥墓的內外場景,大家直觀地了解了漢代的喪葬習俗與厚葬之風。

從漢闕文化博物館出發,經過了一條寬廣的公路。據介紹,這條全長12.2公裡的覽闕路,是專門為連結六處七尊漢闕而修建。隨後,嘉賓們抵達位於土溪鎮趙家村的馮煥闕。馮煥闕是渠縣六處漢闕中唯一能判斷確切建造年代和明確墓主的闕。闕主馮煥是渠縣名人,他忠於漢室,驍勇多智,不畏權貴,既有北抗句驪與歲貊聯軍的赫赫戰功,又有一生以「志欲去惡」為旨的高尚品格,為統一和鞏固東漢帝國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家門口的沿江景觀步道

渠縣人幸福指數「超標」

渠縣不僅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更有脈路豐富的岸線資源。近年來,渠縣以「讓城市融入大自然,把綠水青山留給市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不斷加快城市新區拓展和舊區改造,完善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高城市綜合承載。

嘉賓們第二站來到了流江河濱江生態走廊。總長4800米的流江河兩岸,分南北兩段打造為全新的生態走廊,景觀面積近1000畝,市政道路總長4.8千米,綠化廣場、避難廣場、親水廣場、健身廣場、沿江景觀步道一應俱全。嘉賓們紛紛感嘆,「渠縣人民的幸福指數『超標』了!」

「古賨呷酒醉四方,宕渠黃花香天下。」在流江河濱江生態走廊,大家還品嘗了渠縣特色小吃,「水八塊」麻辣一絕,「盧板鴨」香脆酥嫩,更有回味悠長的「罈子肉」「豌豆麵糊」和「心肺湯圓」。食在川東、味在渠縣,嘉賓們直呼吃得過癮!

「飽餐」後步入文峰書院,映入眼帘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匯彩亭會的表演,抬總爺、踩高蹺、車么妹……伴著節奏明快的背景音樂,表演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

渠縣三匯彩亭會是以亭子造型和表演為主要內容,每年農曆3月16日至18日在三匯鎮街道和碼頭進行表演的傳統民間文化活動,看到如此特殊的文化氛圍,嘉賓們紛紛拿出手機記錄精彩瞬間。

文峰書院是文峰山文化旅遊區的其中一處景點,位於渠縣天星鎮,文峰山文化旅遊區總佔地面積1平方公裡,與縣城老城區隔江相望,擁有山環水抱的自然生態環境資源,文化底蘊豐厚。建設有文峰書院、文峰塔、文峰閣、字庫塔、詩經廣場等景點,是一個集科普教育、文化體驗、生態觀光、休閒娛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旅遊綜合體。在文峰山上,嘉賓還欣賞到武術表演、琴棋書畫展示以及茶藝表演,全方位深入體驗文峰山的人文魅力。

移步至渠縣劉氏竹編工藝美術廠,著實讓所有嘉賓大開眼界,薄如翼、輕若塵、繁複的圖案栩栩如生,嘉賓們在觀摩劉氏竹編製作過程時,不禁讚不絕口,「竹子竟也能用到如此爐火純青的地步!」有嘉賓感嘆道,他們還忍不住親自動手嘗試製作一番。

渠縣劉氏竹編工藝是用慈竹作材料,製作生產工具,編織生活用具,在此基礎上衍生、創造出來的編織工藝。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嘉峰先生開創了獨具四川特色的平面竹編和提花瓷胎竹編,並創立了「劉氏竹編」工藝品牌,被稱為近代中國竹編藝術之苑中的一朵奇葩。如今劉氏竹編已成為享譽中外的竹編藝術品牌,並於2008年由國務院公布成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此,渠縣也被稱為「中國竹編之鄉」。

宕渠e時代

渠縣的魅力夜生活

在一整天的調研過後,壓軸出場的便是宕渠e時代,這也是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調研行程的最後一站。

「宕渠e時代」商業街是一條集購物、美食、休閒、娛樂、文化為一體的風景街、文化街、休閒街。「宕渠e時代」商業街主導線上+線下的雙向購物模式運營,致力打造成為渠縣夜經濟新「名片」。「宕渠e時代」整個商業街分為a、b、c、d 四街市,設立店鋪54個,有潮牌服裝、咖啡飲品店、VR電競、啤酒屋、秀場舞臺等,能充分滿足百姓休閒娛樂購物的消費需求。飲品、輕食、創意美食、特色小吃等成為消費者的新追求。

雖然冬日的夜晚有些微寒,但在有吃、有玩、有煙火氣、又有文藝範兒的宕渠e時代,嘉賓們完全忘卻了溫度,暢遊於此:有的嘉賓好奇的戴上VR眼鏡,沉浸在刺激的電子競技中;有的嘉賓遊走於潮牌服裝店中,為自己挑選心儀冬裝;有的手捧一杯熱騰騰的咖啡盡享秀場舞臺……氣氛十分火熱。

短短的20分鐘參觀,嘉賓們意猶未盡,在回程的路上,他們還在一起回味剛剛新奇體驗,並對「宕渠e時代」融入渠縣文化現代演繹、網際網路元素、年輕化的新體驗給予充分的肯定。

「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隨著渠縣大力實施「文旅+」「+文旅」戰略,積極推動文化旅遊相融互促,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素有「古賨國都」之稱的渠縣展現給當今社會的不只是流傳悠久的歷史與神秘厚重的文化,而更是技術流、年輕態、多姿多彩的生活體驗。

相關焦點

  • 文旅專家學者渠縣行:走進「古賨國都」,感受「忘憂渠縣」的新魅力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楊樹 吳聃在「世界風景走廊」北緯30°線上,「古賨國都」渠縣坐落在物華天寶的渠江流域核心區,擁有「中國漢闕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等諸多國家級名片。
  • 「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 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盛大開幕
    據了解,此次大會以「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為主題,是渠縣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奮力推進「一圈一區」建設戰略,紮實做好「文旅融合、擴容提質、景城一體、全域旅遊」四篇文章的生動實踐和具體行動。
  • 「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盛大開幕
    據了解,此次大會以「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為主題,是渠縣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奮力推進「一圈一區」建設戰略,紮實做好「文旅融合、擴容提質、景城一體、全域旅遊」四篇文章的生動實踐和具體行動。
  • 文旅專家展開頭腦風暴,聚焦渠縣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四川旅遊學院文旅產業研究院院長、四川省旅遊學會政務定製專委會主任晉超擔任主持,四川省文旅廳專家、成都大學旅遊與文化產業學院副教授何小東,雅安東方碧峰峽旅遊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陳志全,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世駿,農行四川省分行城鄉產業部總經理範承,四川媒話說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杜鑫等專家深入討論、碰撞觀點,為渠縣文旅高質量發展建言獻智。
  • 預告|「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2020年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明日...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12月15日,以「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為主題的2020年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將在渠縣體育館正式開幕。在這個詩情畫意的冬季,各方賓朋因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相聚在古賨國都,忘憂渠縣,共話渠縣文文化旅遊合作願景,同繪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藍圖。渠縣位於「世界最美風景走廊」北緯30度線上,地處川、渝腹地,是天然的雙核內需經濟走廊,巴蜀文化交融匯聚之地,縣內文化旅遊資源富集。
  • 預告|「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2020年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明日開幕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12月15日,以「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為主題的2020年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將在渠縣體育館正式開幕。在這個詩情畫意的冬季,各方賓朋因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相聚在古賨國都,忘憂渠縣,共話渠縣文文化旅遊合作願景,同繪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藍圖。
  • 首推「忘憂」新名片 四川渠縣召開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
    四川渠縣,是中國黃花之鄉。12月14日至15日,渠縣召開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本次大會由中共渠縣縣委、渠縣人民政府主辦,首次推出「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新名片。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現場渠縣縣委書記王飛虎指出,此次大會,是渠縣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奮力推進「一圈一區」建設戰略,紮實做好「文旅融合、擴容提質、景城一體、全域旅遊」四篇文章的生動實踐和具體行動。
  • 宣傳片|「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 慢下來,讓心靈度假
    丹頂鶴從空中飛過,一宗捲軸在畫面中緩緩攤開,「忘憂」二字躍然紙上。12月15日,由中共渠縣縣委、渠縣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在渠縣體育館盛大開幕。在開幕儀式上,同時發布《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渠縣文旅宣傳片。她從《詩經》中款款走來。
  • 宣傳片|「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慢下來,讓心靈度假
    丹頂鶴從空中飛過,一宗捲軸在畫面中緩緩攤開,「忘憂」二字躍然紙上。12月15日,由中共渠縣縣委、渠縣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在渠縣體育館盛大開幕。在開幕儀式上,同時發布《心安此處 忘憂渠縣》渠縣文旅宣傳片。她從《詩經》中款款走來。
  • 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盛大開幕 現場集中簽約225.8億元
    12月15日,渠縣召開文化旅遊產業對外發展大會,11個文化旅遊產業項目現場籤約,總投資達225.8億元。縣委書記王飛虎致辭,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王飛主持會議,國家軍民融合戰略研究專家宋善秋應邀出席,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何世斌,縣政協主席練丹,縣委副書記張宇科出席大會。15日的渠縣北城體育館彩旗飄揚,室內燈火通明,賓客落座,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 11個文旅項目集體籤約 四川渠縣攬金225.8億元
    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 攝影報導12月15日上午,由中共渠縣縣委、渠縣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開幕。大會開幕儀式現場,進行了集體籤約儀式。集體籤約現場此次籤約共計11個項目,包含農文旅融合產業投資布局項目、巴賨時光文化公園項目、渠縣鳳鳴山融合創新產業園項目、巴國山野農文旅綜合體項目、渠縣城市超級IP生態鏈發展項目、中國黃花特色文旅小鎮項目、渠縣兩江四岸夜間經濟文旅綜合體開發項目、城壩遺址保護利用銀企合作項目、渠縣文旅產業市場化銀企合作項目等
  • 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晉超:川東旅遊的後發優勢何在?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楊樹12月15日,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在渠縣體育館舉行。此次大會邀請了知名文旅專家,圍繞成渝雙城經濟圈背景下文旅如何發力、川東北地區文旅發展的後發優勢的話題進行思想交流、智慧碰撞。
  • 四川渠縣巧借「賨文化」走出文化旅遊產業新路子
    公元前314年,秦在此設置宕渠縣,在原賨國都城"城壩遺址"(今渠縣土溪鎮城壩村)出土的水井、城牆、墓葬、窯址等賨人文化遺蹟至今仍清晰可見。 "借力達州市第五屆鄉村旅遊節今年在渠縣召開,我們擬巧借賨文化、主打旅遊牌。"渠縣縣委書記鄧瑜華說,通過以節造勢,突破短板,打造亮點,走一條以舉辦節慶活動為載體、加快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 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李永明:成渝雙城經濟圈背景下文旅...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楊樹12月15日,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於在渠縣體育館正式開幕,此次大會還邀請了知名文旅專家,圍繞成渝雙城經濟圈背景下文旅如何發力、川東北地區文旅發展的後發優勢的話題進行思想交流、智慧碰撞。
  • 渠縣這橋修好了——將給惠及百萬渠縣人
    建成後將為渠縣新添一座新地標, 大大提升渠縣城市形象, 推進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加快川渝最美生態濱江文化名城建設。 這麼漂亮的大橋!快來了解一下吧!
  • 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李永明:成渝雙城經濟圈背景下文旅如何發力?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楊樹12月15日,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於在渠縣體育館正式開幕,此次大會還邀請了知名文旅專家,圍繞成渝雙城經濟圈背景下文旅如何發力、川東北地區文旅發展的後發優勢的話題進行思想交流、智慧碰撞。
  • 渠縣發布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十大措施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12月15日,由中共渠縣縣委、渠縣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年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在渠縣體育館召開。為搶抓成渝雙城經濟圈和萬達開示範區建設戰略機遇,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快速、健康和持續發展,大會發布了「渠縣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十條措施」。
  • 尋找渠縣人氣王!
    都放下手頭的事聽秋妹說轟動全城的、大受追捧的   「漢杯人氣餐廳」來啦 ! >正宗霸王牛肉這霸王牛肉,味超正的哦,菜品都是當天選購,保質保量,賣的就是一個鮮字!>這家超小清新,美美美,位於馬鞍山上,到這裡的朋友都驚嘆環境的舒適。
  • 渠縣2020年留守兒童暑假夏令營活動走進漢闕文化博物館
    2020年8月20日,渠縣漢闕文化博物館迎來了渠縣2020年留守兒童暑假夏令營的青少年朋友們,來自渠縣各學校的50多名留守兒童在縣婦聯工作人員和成都小小志願者帶領下走進漢闕文化博物館,了解渠縣歷史,學習宕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