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相隔,情系兩岸!——百家姓氏臺灣-福建文化遊學之行

2021-02-13 約見科技

八月的風,縱然已夾帶絲許涼意,但追尋中華傳統文化的崇高熱情,卻跨過了那一水相隔的深邃海峽在兩岸間不斷傳遞、日益高漲!

結緣於泉州,心繫中華傳統文化,在珠海約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臺灣區域總裁廖惠美女士的組織帶領下,由臺灣赴泉州的文化遊學團隊已組織進行了多批次的實地遊歷,引起了臺灣同胞的熱烈反響,在兩岸間點燃了傳統文化交流傳播的星星之火!

兩岸同根同源,具有高度的民族、文化認同感

 

6月23日,廖惠美女士便率領了第一批臺灣團隊遊學泉州、平潭等地,建立起了兩岸間傳統文化傳播交流的橋梁。

兩岸同屬於中華民族,兩岸同胞同宗同族,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我們對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應該具備高度的認同感與自豪感。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同屬閩南文化體系;而泉州作為閩南文化的源頭,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同時作為中華姓氏文化學院所在地,首當其衝成為弘揚傳統文化、促進兩岸交流的第一陣地。

遊學團隊的足跡遍布泉州、平潭各大歷史文化景點,百家姓氏泉州、平潭遊學之旅是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核心主題,結合「遊」與「學」,讓人既遊覽歷史文化景點,感受歷史風韻;又學習傳統文化,吸收文化內涵。

促進兩岸交流,文化是最好的紐帶

 

促進兩岸的交流,是兩岸同胞間共同的願景。我們擁有共同的文化根源,福建與臺灣一水之隔,相似的文化底蘊將無限拉近我們的距離。同為中華兒女,一脈相承的宗族文化,血脈相連,成為我們無形的精神紐帶。

作為歷次遊學中最為重要的參觀景點、文化基地,臺創園、海壇古城、閩臺緣博物館充分體現了遊學之旅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主題內涵。也正是具備這種深刻的文化吸引,才讓泉州遊學不斷獲得臺灣同胞的認可和參與熱情。

這符合黨的十九大中提出的: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以中華民族自信來闡發中華文化的時代內涵,增強兩岸同胞的精神聯結,文化自信為兩岸共圓「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同根同源的閩臺文化,引發內心共鳴

泉州遊學團隊的壯大,正是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認同、熱愛的體現。在八月最新批次的遊學團隊中,成員不光來自臺灣,更邀請了來自大陸多地的文化愛好者加入其中,真正做到了兩岸同胞間的友好交流。

媽祖文化,是閩臺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福建、臺灣自古依海而生,漁業文明在這裡繁榮,媽祖信仰產生在特殊的生態環境之下,與海洋漁業生產及其海事活動密切相關。漁民因海難生者不可計數,所以希望有海上守護神庇佑安全。媽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適應了人們的希求。

相聚湄洲,仰慕媽祖文化

本次遊學新增的「雙島遊」(平潭、湄洲),正是帶我們走進媽祖聖地,位於福建莆田的湄洲島。

湄洲島素有「南國蓬萊」的美稱,除了有湄嶼潮音、湄洲祖廟等風景名勝,更是因為這裡是媽祖的成神地,媽祖祖廟就坐落於此。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期間,2億媽祖信眾朝聖旅遊盛況空前,被譽為「東方麥加」。


林默娘是媽祖信仰的原型。相傳媽祖出生於仕宦之家,是晉代晉安郡王林祿的二十二世孫女。她原名林默,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通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裡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年輕的林默練就一身好水性,又能駕船如飛,自願擔起海上救援任務,但在一次海上救援中不幸遇難,鄉親們悲痛欲絕,誰都不信她真的沒了,更願意相信28歲的林默羽化升天,成了海神,永遠護佑他們平安順利。

媽祖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間信仰,在世界範圍具有深遠的影響。也是中華傳統文化歷經千年積澱下的寶貴財富。漢晉之際有中原八姓入閩,媽祖便是林姓。自宋代起,歷代王朝對媽祖均有冊封,人們在此設立林姓宗親會,是表達對林默及其他林姓宗親對歷史作出的貢獻,姓氏文化已深深植根於中華兒女的骨子裡,也是兩岸兒女共同的精神寄託。

百家姓氏遊學湄洲島,就是為了實地感受、深刻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適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之際,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也是對外弘揚中華文化的頭號陣地。同時,十月將迎來媽祖沿海上絲綢之路出巡海外的盛典,在這重要節點,兩岸同胞相聚於湄洲,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更是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約見百家姓氏始終高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偉大旗幟,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我們將始終秉承「凝聚家族力量、弘揚姓氏文化、傳承優秀家風、抒發家國情懷」的偉大使命,「通過行動網路和領先科技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姓氏文化插上翅膀、深入人心、弘揚光大!讓每一位炎黃子孫『回家』不再難」。

相關焦點

  • 情系青春——兩岸青年申城行
    活動帶隊顧問、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助理教授陳崇昊表示,這一活動的最大意義在於讓兩岸青年相互了解、溝通,「藉由活動,海峽兩岸的青年能夠用不同的視野看看對方,未來的世界屬於他們。」  「情系青春——兩岸青年中華行」創立於2014年,至今已先後成功舉辦了「嶺南行」「吳越行」「八閩行」「中原行」「榕城行」五屆。
  • 情系齊魯——兩岸文化和旅遊聯誼行
    兩岸聯誼行再度「情系」齊魯  「情系齊魯——兩岸文化和旅遊聯誼行」活動22日在青島拉開帷幕。9天時間裡,來自海峽兩岸的100名文化界、教育界、新聞界及文創界嘉賓和300名兩岸旅行商,將圍繞齊魯文化及旅遊在山東多地參訪交流。
  • 情系長安兩岸文化聯誼行 臺灣嘉賓醉「秦味」
    西部網訊 吃一碗羊肉泡饃、聽一段大秦腔,對陝西人來說好過癮,昨天晚上,參加「情系長安——兩岸文化聯誼行」的臺灣嘉賓朋友,同樣被這濃濃的「秦味」所陶醉。    記者:到了陝西,看兵馬俑、吃羊肉泡是缺一不可,來參加「情系長安--兩岸文化聯誼行」的臺灣同胞,他們的晚餐就專門選在了百年老店老孫家飯莊,來嘗嘗這地道的陝西羊肉泡。
  • 最是江南好風景 :「兩岸文化聯誼行」首進江蘇
    圖為兩岸嘉賓在揚州參觀非遺展示。百餘位兩岸文化、教育、新聞等領域知名人士,日前齊聚江蘇,參加由中華文化聯誼會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情系江南 精彩江蘇——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中華書畫藝術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的根,要對中華文化有自信和擔當。未來,希望兩岸交流不中斷,共同為中華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作出貢獻。」 江蘇省臺辦主任楊峰表示。共促兩岸融合發展「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7月14日晚上,兩岸嘉賓唱起歌謠、攜手共舞,為本屆「情系」活動畫上圓滿句號。
  • 兩岸專家共探「生物多樣性與森林遊學」
    作為第十一屆海峽論壇·2019年海峽科技專家論壇系列活動之一,本次研討會以「生物多樣性與森林遊學」為主題,來自海峽兩岸近120名院校(機構)的專家學者,就閩臺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交流與合作願景展開了深入研討。  會上,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總經濟師顧惠芳以「幸福產業與特色小鎮的相融相合」為題作主旨報告。
  • 友學 遊學 有學 - 晴耕雨讀臺灣行
    是的,這就是臺灣,與我們一海相隔,有著最相近的文化淵源,有著仿佛最近也最遠的距離。這次晴耕雨讀的行萬裡路系列"課外課堂到臺灣",行程私人定製,除了深入感受臺灣的地理與文化,還將帶孩子們提前進入大學校園,體驗一日課堂;上名山探訪賽德克巴萊族,參觀原住民小朋友的學校,聽有趣的人講古;感受傳統文化,親手製作古老技藝,展開一次有學有玩真正親密接觸的課外課堂。
  • 福建文化金門行——兩岸方志交流活動成功舉辦
    為呈現福建方志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金門鄉親對福建文化的了解,引領金門青少年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增進兩岸文化認同,7月14-17日,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金門縣政府、福建省地方志學會、臺灣金門同鄉會總會聯合在金門縣舉行「福建文化金門行——兩岸方志交流活動」。
  • 臺灣大學生:兩岸青年交流應向縱深發展
    ——兩岸青年八閩行」的部分兩岸青年參訪林語堂紀念館後合影。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7月24日,參加「情系青春——兩岸青年八閩行」的部分兩岸青年參訪漳州市博物館。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中新社漳州7月24日電 (記者 陳小願)多位正在福建參加「情系青春——兩岸青年八閩行」的臺灣大學生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岸青年交流很有必要,應向縱深方向發展,不因臺灣政局變化而受影響。  臺灣東吳大學法律系學生徐于晴第一次來福建。
  • 唱山歌繡球傘 「情系八桂」活動拉開序幕(圖)
    參加「情系八桂——兩岸文化聯誼行」全體嘉賓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前合影。廣西民族博物館是一隻廣西少數民族的銅鼓造型。(中國臺灣網 蕪同攝)中國臺灣網8月17日南寧消息「情系八桂——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8月16日上午在南寧市的廣西民族博物館拉開序幕。
  • 情系閩臺緣 六萬臺胞走進閩臺緣博物館
    中新社泉州二月十五日電 題:情系閩臺緣 六萬臺胞走進閩臺緣博物館  中新社記者 黃瑤瑛  臺胞重要祖籍地之一的福建泉州市西湖邊,大陸第一個對臺博物館——閩臺緣博物館就坐落在這裡,吸引海內外遊客特別是臺胞絡繹不絕前來參觀。
  • ...歡迎點擊瀏覽第六屆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覽會網絡現場直播。
    漳州市位於閩南金三角,與臺灣僅一水之隔,漳州境內花卉資源豐富,栽培歷史悠久,素有"四時花不謝,八節果飄香"的美譽。目前,全市花卉種植面積已達6.8萬畝,花卉品種達2000多種,居全省首位,已形成水仙花、蘭花、榕樹盆景、仙人掌與多肉植物、棕櫚科植物、蔭生觀葉植物等六大類特色產品,先後被評為"中國蘭花之鄉"、"中國水仙花之鄉"、"中國榕樹盆景之鄉"、"中國花木之鄉" 和"全國花卉重點市場"等。
  • 取土阿里山 取水日月潭 臺灣文化界人士黃陵植樹
    (中國臺灣網 蕪同 攝)中國臺灣網7月19日陝西黃陵縣消息 7月19日,參加「情系長安——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的96位臺灣文化界人士,在黃帝陵恭祭軒轅黃帝,並在祭陵後栽植下紀念松柏。7月19日,天空晴朗,上午9時20分,參加「情系長安——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的96位臺灣文化界人士,在祭祀黃帝陵後,來到半山一塊開闊平臺,在早已挖好的樹坑下紛紛種下松柏。
  • 臺灣茶種源於福建?兩岸名茶泉州亮相
    11月17日,茶藝小姐在首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表演臺灣凍頂烏龍茶藝。當日,首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福建泉州開幕,博覽會吸引了海峽兩岸的3000多名茶商和海內外嘉賓。近年來,閩臺兩岸加強農業合作,眾多臺農到大陸投資種茶辦廠。目前,臺商在福建共創辦茶葉企業60多家。
  • 推薦| 2018寶島臺灣中華文化遊學營報名正在進行中!(最後七天)
    強化兩岸一家親。讓兩岸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信仰深入人心。為增進兩岸情感交流,提供新載體,搭建新平臺。此次特別公益推出寶島臺灣中華文化遊學營,力圖讓您在「邊遊邊學」的輕鬆氛圍下,將臺灣傳統國學、美學、文化、創意盡情吸收,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華美德。
  • 恆於其道,天下化成——兩岸文化探源之四:福建之行綜述
    9月18日,我們結束了晉豫、南粵和齊魯三條線路的初步探源之行,人不解甲馬不卸鞍,9月21日,借出席第九屆共同家園論壇之機,三王一蘇齊聚平潭,開始了兩岸文化探源的第四條線路:福建之行。我們深知閩台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根脈相連,此次只是初步探訪,旨在探源把脈,為下一步更為深入的田野研究開路探航。
  • 共飲一江水 兩岸一家親——福建正式向金門供水
    這些人把廣大臺灣同胞的福祉、切身利益和生活必需置於何處?兩岸同胞看得一清二楚。民心不可逆,民意不可違!這些人無視廣大臺灣同胞民意,背離廣大臺灣民眾的利益,必然自食其果。廣大臺灣民眾一定會做出正確的抉擇。  習近平總書記上月在會見連戰先生率領的臺灣各界人士參訪團時指出,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勢不可擋。
  • 兩岸書院聯盟 ▍國學臺灣行
    【主辦單位】兩岸國學書院(臺灣)兩岸書院(蘇州)【遊學時間】2015年12月27日—2016年1月2日【人數】生活國學授課講師:蔡奕哲  臺灣著名茶文化學者,臺灣世新大學、淡江大學專題茶師,臺灣「學學文創」特聘高級茶師、臺灣茶山保育協會會長、臺北食養文化天地茶師;受邀至比利時、捷克等國推廣茶藝文化
  • 【優創寒假臺灣營】太平洋的暖風 追風的少年之優創遊學2016追風少年臺灣行
    太平洋的暖風 追風的少年之優創遊學2016追風少年臺灣行
  • 福建永定客家山歌唱響臺灣新竹「客家之夜」
    中新網永定2月18日電 (劉永良 陳丹妮)「雖然兩岸相隔的地域差異使他們口音濃淡略有不同,但一脈相承的客家話阻擋不了兩地客家人的親情。」18日晚,剛剛結束了在臺灣的表演回到永定的永定縣客家土樓藝術團藝術顧問賴永生對記者如是說。
  • 暑假遊學Part4 臺灣多元文化遊學營—我和寶島有個約會
    臺灣多元文化遊學營是由上海一悟旅遊諮詢有限公司旗下的見學團隊及上海顥學安親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團隊多年研發及實操遊學項目,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