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應該什麼樣?在參觀採訪了遠離北京和莫斯科的託木斯克大學之後,記者感覺自己或許隱約看到了「完美的大學模樣」。
在遼闊寬廣的俄羅斯,在人煙稀少的西伯利亞,在一個曾經不允許外國人進入的「涉密城市」,竟然有一座讓記者感慨萬端、備受感動的百年學府——託木斯克國立大學。第一眼看到託木斯克大學主樓,它那種「唯我獨尊」「至高無上」的氣派便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樓上用俄文雕刻出的「大學」字樣,似乎仍然散發著它1880年落成時的那種質樸的高貴和精美的清雅,讓人感受到百年學府的厚重和博大。
1878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批准在託木斯克市創立西伯利亞帝國大學,於是俄羅斯第九所,同時也是西伯利亞第一所高等學府——託木斯克國立大學便成了「俄羅斯大學史」上一段內容豐富的佳話。據校長邁爾先生介紹,「託木斯克帝國大學」是靠政府投資和私人捐款各佔一半的方式建設起來的。1880年,託木斯克州長在大學主樓落成典禮上說:「大學教育從來都是從教導人們認知真善美開始的。」
幾次與莫斯科的大學教授們聊天時,記者發現他們總是不經意間提起託木斯克大學,並以與那裡的某位教授相識而感到驕傲。130多年來,在俄羅斯大學教學和科研領域,託木斯克國立大學一直保持著領先位置,堪稱俄羅斯高等教育的領頭羊。時至今日,託木斯克大學在俄「高校發展計劃」競選中脫穎而出,確立了「國家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除繁重的教學任務外,學校承擔著宏大的科研計劃,並一直採用「以培養具有創造力人才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在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部的等級評價中,託木斯克國立大學佔據著領先地位,它與莫斯科大學、聖彼得堡大學、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和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等學校被視為俄羅斯最好的高校。
託木斯克大學培養出了100多名俄羅斯科學院院士,250多名俄國家獎金獲得者。在該校近4000名講師、800名副教授和600名教授雄厚的師資力量中,有25名俄國家獎金獲得者,5名俄科院院士,兩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按校長的說法,學校的教授都要給本科生上課,剛入學的本科生完全可能走進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謝苗諾夫和巴甫洛夫的課堂。
託木斯克大學沒有院牆、教學樓、實驗室、圖書館、學生公寓等大學設施早已與整個城市融為一體了。學校目前約有學生23000人,有24所學院,130個專業,35個科研實驗室,5所分校。它擁有規模和影響力都十分令人驚嘆的實驗室、圖書館和建於1880年的西伯利亞植物園,圍繞學校主樓的「樹林」也是植物園的一部分,令來訪者流連忘返,終生難忘。
邁爾先生絲毫沒有校長的派頭,說話慢條斯理,完全是從事理論物理研究的教授形象。他的辦公室只有20平方米左右,裡面的辦公家具簡單實用,比實驗室裡的設備差多了。邁爾在辦公室裡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學校擁有一個大學應當擁有的一切,而且保證都是一流的質量。圖書館、實驗室、文化中心、運動場、健身房和世界水準的遊泳池等設施,可「為學生高質量的學習和娛樂生活提供保障」。邁爾先生說,託木斯克國立大學的國際化合作程度很高,與許多國家的著名科研中心和大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每年有近150名學生和200多名教職員工參與各種形式的國際交流。目前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名大學生和研究生在該校就讀,其中包括100多位中國學生。邁爾校長說,他希望更多的中國學生來這裡讀書。「儘管託木斯克並不是繁華的都市,但對讀書學習而言,這裡肯定是天堂。」對於想來俄羅斯留學的外國學生來說,這裡的學習和生活費用要比去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高校留學節省一半。
從校長辦公室出來,記者在學校主樓小禮堂裡聆聽到了由教授和講師組成的合唱團和小提琴合奏團的表演。演員遠遠多於觀眾,但盛裝登臺的教師們卻一絲不苟,熱情高漲。陪同我們的當地記者阿列霞說,教授演出團絕對是專業水準,在俄羅斯境內外的名氣都很大。他們每周至少參加一次校內演出,不講任何報酬,「完全是為了讓自己沉浸於音樂之中的需要」。
(本報莫斯科6月28日電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汪嘉波)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