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豐銀行三年資產縮水三千億:二股東半價接手千億不良資產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6日訊(冷勇峰)恆豐銀行可謂是一波未平,餘波又起。

近日,一位名為「蘇坡無悶」的作者在微信公眾號Super無悶(ID:supowumen5)發文爆料,稱自己「終於還是被恆豐銀行逼瘋了」,並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收到恆豐銀行下發的「違規事實告知書」。被裁員還要倒貼單位錢,該作者自稱為恆豐銀行總行員工。

該篇文章作者在評論區留言稱,「有人偷偷告訴我,恆豐銀行在讓員工舉報我這篇文章,另外領導們也都在找我談刪文;如果恆豐銀行再動用這種下作的手段,我就繼續深入寫,全方位多角度,附上更多證據,還會採訪那些被蹂躪過的員工,給恆豐多寫幾個系列,發微博,發知乎,然後我也學你們,抄送@銀保監會」。

員工的爆料,再次把恆豐銀行推向了風口浪尖上。

資產規模縮水超三千億

除上述員工爆料外,恆豐銀行年報問題依舊是大眾廣為關注的話題。

中國科技新聞網發現, 自2017年恆豐銀行原董事長蔡國華被調查後,恆豐銀行已連續兩年未能披露年報。

因不披露年報,恆豐銀行還遭到監管層的罰單。2017年4月,原銀監會公布的處罰信息顯示,恆豐銀行因「未在規定時間內披露年報信息」等18項原因被處以800萬元罰款。

如今,2019年報早已出爐。 不過,中國科技新聞網查詢恆豐銀行官網發現,其2017年和2018年年報仍然處於空缺狀態。

年報披露缺位之餘,中國科技新聞網梳理發現,和數年前相比,恆豐銀行總營業收入與營業利潤均連年下滑。

數據顯示,2016至2019年,恆豐銀行總營業收入由313.85億元下滑至127.63億元,營業利潤由114.84億元下滑至虧損12.34億元。僅用4年時間,恆豐銀行總營業收入下滑近6成,營業利潤甚至出現虧損。

業績大幅下滑的同時,恆豐銀行總資產也出現縮水。

中國科技新聞網進一步梳理發現,恆豐銀行的總資產3年時間減少了近3000億元。2017-2019年,恆豐銀行的總資產由13289億元減少至10287.68億元,總資產連續2年呈現下滑趨勢。

需要說明的是,恆豐銀行總負債也隨總資產同向減少,由2017年的12592.00億元減少至2019年的9415.22億元,3年時間減少了3176.78億元。甚至在2018年,恆豐銀行一度出現股東權益為負的情形,彼時,其股東權益(淨資產)金額為-137.38億元。

淨資產轉負的背後,中國科技新聞網發現,恆豐銀行的兩位股東也已成為老賴。

企查查數據顯示,恆豐銀行的兩大股東蓬萊市蓬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瑞茂通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失信被執行人。

兩個股東成為失信人,股東面臨的境遇是否會影響恆豐銀行正常經營?對此,中國科技新聞網致函恆豐銀行,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半價轉讓千億不良資產

相比股東問題,恆豐銀行的不良資產轉讓更引人注目。

2020年2月,山東諸城市人民法院公布一審判決,對恆豐銀行北京分行第一任行長邱野決定執行有期徒刑7年;而邱野被查是源於2016年的一筆不良貸款。

資料顯示,恆豐銀行在貸款方面出現問題並非孤例。在2020年1月的時候,山東東營經開區人民法院披露一起騙貸案件,東營市泰恩斯動力傳動設備有限公司騙取恆豐銀行貸款2400萬元未能歸還,僅在審理過程中退還2萬元。

往前追溯,2019年5月,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一起刑事裁定書,嘉興華亮貿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某梁騙取恆豐銀行嘉興分行貸款1321.41萬元獲刑。

騙貸事件頻發,恆豐銀行的一起資產轉讓也引發了公眾質疑。

恆豐銀行2019年報披露,該行在當年進行金融資產轉讓並對部分資產進行了核銷,因轉讓和核銷形成可抵扣資產處置損失942.97億元可用於抵扣未來5年形成的應納稅所得額。

至於前述提及的金融資產轉讓,恆豐銀行也作出了披露。公開資料表明,2019年恆豐銀行與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省資管」)籤訂資產轉讓合同。根據協議,恆豐銀行將1438.90億元的不良資產轉讓給山東資管,轉讓對價799.57億元,此次交易相當於打了5.5打折。

公開資料顯示,山東省資管成立於2014年12月,是一家從事山東省內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收購和處置業務的公司,持有恆豐銀行32.37%的股份,是該行的第二大股東。

事實上,得益於此次轉讓,恆豐銀行不良資產餘額和不良貸款率雙雙大幅下滑。數據顯示,轉讓完成後的2019年末,恆豐銀行不良資產餘額由2018年的1635.61億元減少至149.66億元,同比下降90.85%;其不良貸款率也由28.44%劇烈下滑至3.38%。

半價轉讓不良資產,似成為恆豐銀行壓住不良率的「救命稻草」,而這一轉讓價格依據,恆豐銀行並未在其2019年報中披露。

高管巨震後的恆豐銀行,能否重拾輝煌?對於當下業績縮水的恆豐銀行而言,這無疑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資產兩年縮水四百億 大連銀行新行長任職資格獲批
    6月29日,中國銀監會大連監管局發布了核准王旭大連銀行行長任職資格的批覆。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大連銀監局還披露,已於20日批覆同意大連銀行法人股權變更,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東方資產)成為大連銀行控股股東。早在2015年12月,財政部批准東方資產入股大連銀行,大連銀監局核准東方公司股東資格。
  • 東方資產入主一年 大連銀行衝擊4000億
    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在引進東方資產成為大連銀行第一大股東後,雙方在業務層面的合作緊密。去年8月,大連銀行與東興證券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此前還與東方資產旗下子公司中華保險合作籤約。  大連銀行2016年先後與東方資產集團內20餘家機構合作開展的共100多個協同項目先後落地,規模突破千億。
  • 18家銀行出現「不良雙升」 7家銀行花式掩蓋不良資產被「重罰」
    隨著2018年年報陸續披露,各家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情況浮出水面。在35家上市銀行(含A股、H股)中,有19家銀行截至2018年末的不良貸款率同比有所抬升,其中有18家出現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餘額雙升的情況。  隨著2018年年報陸續披露,各家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情況浮出水面。
  • WEMONEY研究室朝聞:第五家全國性AMC銀河資產獲批開業;恆豐銀行擬...
    銀河資產獲批開業 註冊資本一百億12月17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批覆稱,同意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開業,公司註冊資本100億元。在股東方面,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出資65億元,持股比例65%;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3.3億元,持股比例13.3%;南京紫金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0億元,持股比例10%;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中心出資6億元,持股比例6%;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資5.7億元,持股比例5.7%。
  • 東方資產入主高管「洗牌」 王旭擬任大連銀行行長
    對此,恆豐銀行有關人士確定,王旭已從恆豐離職。  公開資料顯示,王旭出生於1971年9月,1992年7月參加工作,上海財經大學MBA畢業,高級經濟師。  王旭的從業經歷幾乎都在恆豐銀行。1996年5月任煙臺住房儲蓄銀行(恆豐銀行前身)營業部副主任(主持工作);1999年2月任煙臺住房儲蓄銀行龍口市支行行長;2002年7月任總行資產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兼改制辦主任;2003年6月任恆豐銀行青島分行籌備組組長,恆豐銀行青島分行行長、黨組書記。2013年,王旭以恆豐銀行行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的身份亮相。2015年7月,銀監會核准了王旭重慶分行行長的任職資格。
  • 停發兩年,恆豐銀行終於發年報:淨利潤5.99億,不良大減
    來源:一財網因高管違法、股權混亂、資產質量差、流動性緊張等問題,2017年和2018年,恆豐銀行連續兩年未能披露年報。經過進改革重組,今年恆豐銀行終於走上正軌,於4月29日公布了2019年年報。這種減少,主要是恆豐銀行按照監管要求,主動清理既往不合規業務導致的收入減少。今年4月3日,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曾表示,近三年以來,特別是中央要求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以來,銀保監會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堅定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防範化解風險,其中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是恆豐銀行。
  • 恆豐銀行擬全資設立理財子公司 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40.4億元
    2019年12月,恆豐銀行臨時股東大會通過增資擴股、剝離不良等議案,2020年1月,引入1000億元戰略投資。其中,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600億元入股,成為第一大股東;山東省財政出資360億元,間接參與增資擴股;大華銀行、南山集團等8家老股東合計跟投40億元。
  • 九卦|侯本旗:包商銀行之殤,恆豐銀行之生,錦州銀行之惑
    《恆豐銀行2019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披露的2018年底恆 豐銀行前十大股東中,上海佐基等多家股東受蔡國華控制,合計持股超過第一大股東煙臺藍天投資(國有法人股)。兩任董事長精於股權謀劃,經營則一塌糊塗。剛剛披露的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度不良貸款率高達28.44%,實際上已經資不抵債。
  • 中旅銀行不良貸款率三年連升
    據中旅銀行2月17日發布的2020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雛鷹農牧持有該行1.64億股(持股比例3.27%),位列第七大股東席位。拍賣價格僅7折值得注意的是,經計算,上述股份的拍賣價格僅為1.06元/股,這個價格在中旅銀行股權拍賣中也並非第一次出現。
  • 多家銀行密集掛牌轉讓,不良資產處置提速
    掛牌批量「打包」出售 面對不良貸款率上升壓力,商業銀行正打響資產質量保衛戰。11月4日,在山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青島銀行兩筆不良資產正在掛牌競價交易。 第一筆不良資產項目名稱為「青島銀行東營分行持有的山東德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兩筆金融不良資產」,這筆債權掛牌開始時間為11月2日,結束時間為11月4日,債權總額為5249.35萬元,相較總額來比掛牌價格縮水至4777萬元。
  • 東方資產:不良資產市場預計維持量升價跌趨勢
    今年上半年,新增不良資產業務投放493.64億元,其中金融不良343.45億元,非金不良150.19億元。截至6月末,東方資產商業化不良資產餘額2186.93億元,較年初增長15.16%,其中金融不良資產餘額1068.17億元,較年初增長31.24%;非金不良資產餘額1118.76億元,較年初增長3.10%。
  • 東方資產進駐一年 大連銀行「回血」 淨利增7倍
    4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大連銀行獲悉,東方資產入主大連銀行後的第一個完整年報出爐。相比2013年以來的連續兩年資產規模「縮水」、利潤增速下滑、不良資產快速增加,大連銀行2016年可謂開始「回血」。大連銀行的2016年年報顯示,該行各項經營指標開始恢復增長。
  •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問題全解
    萬億左右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在未來兩到三年的時間裡,國內商業銀行所遭受的資產質量壓力將會非常明顯,特別是目前政策部門鼓勵或推動銀行提高不良容忍度去做的信貸投放領域大都具有明顯的風險隱患,未來這一風險隱患暴發應是遲早的事。
  • ...行年報出水:千億注資後,恆豐銀行「業績「回春「,正擴充信用卡...
    急招信用卡催收團隊從恆豐銀行官網發布的招標公告來看,目前,恆豐銀行仍在積極處理不良資產問題。擬聘請一家合格的稅務鑑證機構,對2019年度經營中的資產損失出具符合稅法規定的鑑證報告,並代填報申報表。同月,恆豐銀行煙臺分行發布公告稱,為完成恆豐銀行煙臺分行信用卡不良資產的清收工作,合法高效的收回恆豐銀行的不良資產,保障恆豐銀行財產不受損失,就恆豐銀行煙臺分行信用卡逾期催收項目以競爭性磋商的方式選擇服務單位。
  • 恆豐銀行股權謎蹤
    而這幾家平臺的股東中,多家來自重慶的神秘公司突擊入股,這些公司最終追溯到的幾位自然人股東竟然來自同一村莊,有些股東的身份證地址甚至完全相同。此外,這些股東中還有中信信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長安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元達信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等基金子公司的身影。
  • 銀行打響資產質量保衛戰 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規模創紀錄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近期,上交所公司債務信息平臺披露了一批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建設銀行、浙商銀行等金融機構都發行了該類產品。業界人士預計,隨著年底臨近,銀行出清不良資產將迎來一個「小高峰」,將有不少銀行試水這種模式。
  • 從貸款遷徙率看銀行不良資產規模的變化趨勢
    來源:金霖金評目前市場和監管層廣泛採取不良貸款率作為銀行業資產質量的定量指標,其代表銀行已確認風險資產的相對數。雖然不良貸款率能夠給出銀行資產質量的現狀,但是缺乏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指導,因此銀行業研究還可以從趨勢性維度進行綜合考量。下面我們從從貸款遷徙率看銀行不良資產規模的變化趨勢。
  • 不良資產處置也直播了!AMC、銀行同時發力 銀行股穩了?
    中信建投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表示,商業銀行通過加大存量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減小存量風險,可以減輕投資者對於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夯實資產質量,從而減輕不良對估值的壓製作用。銀行加快不良出包「受疫情影響,今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上升是普遍趨勢,我們觀察到2季度尤其是6月份以來,不少銀行都加大了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一方面有利於減輕銀行不良壓力,另一方面騰挪出資產後也有利於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7月27日,一位地方商業銀行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 不良資產的高大上時代
    不良資產處置好像真的火了。過去十年間,大資管時代春風拂動,從銀行到券商,從信託到租賃,從私募到財富,都成為了信貸膨脹歲月裡,影子銀行大擴張的一部分。當時,所有人心裡想的都是「趕快把不良資產處置完,一起回四大行。」二、第一次國際招標:7000萬賺了13億不良資產圈內有五大經典理論,冰棍理論、蘋果理論、輪胎理論、小雞理論,根雕理論。
  • 銀行非標不良資產處置面臨強監管
    存量非標資產不良風險上升  據銀保監會官網公告顯示,今年6月份以來,銀行因非標業務違規被處罰的罰單已達十餘份,非標資產限額超標、未按要求信披、非標債權資產轉讓過程中業務違規、非標投資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融資等方面成違規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