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對於這場戰爭的結束,我們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喜悅,相反的多了一些思考,數以萬計的民眾成為戰爭的犧牲品,古城古都被毀,珍貴文物建築被毀,這是我們記憶的傷痛,也是歷史的傷痛。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軸心國的失敗,同盟國的勝利而結束,在這期間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的事件。原子彈的投放加速了日本的投降,無異於給垂死掙扎的日軍狂徒一個致命打擊,這個事件也成為了二戰的催化劑。在這裡面我們要提到一點,美國為什麼不選擇日本其他地方投彈,反而是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呢?
其實剛開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的時候美國方面是打算在東京和京都投放的,大家都知道,東京是日本的國都,在東京投彈更具有震懾力。而京都呢,日本京都是日本的文化交流中心,在那裡存在著成千上百的珍貴的文化瑰寶。既然是這麼優異的地方,美國最後為什麼放棄了呢?
對於放棄東京,美國內部經過會議討論一致認為,第一是東京已經多次遭到了美國空軍的空襲,再去轟炸已經喪失了轟炸的意義了,第二就是日本的天皇在東京,原子彈的威力不比其他的普通炸彈,一旦天皇被炸死,日軍還不得玩命兒和你拼!所以,果斷放棄了東京。而就京都而言,作為日本的文化中心為什麼沒有被轟炸呢?這要得益於一個中國人,那就是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當時梁思成作為優秀的建築學家兼傑出的文物保護者,他當時正好也在美國,就極力阻止這種破壞文物的做法,美國也不願意背上一個破壞文物的罵名,所以也就放棄了京都。
除去東京和京都,日本還有好多的城市,為什麼偏偏選擇了廣島和長崎進行原子彈投放呢?
首先我們來說廣島,廣島當時有一個港口叫「宇品港」,是海運,物流和貿易的聚集地,在當時它還有另外一層身份,那就是日軍海軍的出海港口,在當時反法西斯人民的眼裡,這個港口就是「罪惡之港」。另外,當時日軍的陸軍第二司令部就在廣島,這裡是日軍軍國主義的核心所在地,所以廣島就被列入了最佳的投彈地。
而長崎的選擇呢,這個選擇就只能說是天意如此了。本來長崎也只是備選的,排在長崎之前的是一個叫「小倉」的城市,只是當美國的轟炸機開到小倉市的上空時,發現上空的雲層太厚,根本找不到目標,另外飛機盤旋的時間太久了,總不能這樣乾耗著,所以就去了小倉附近的城市,長崎。而當飛機飛到長崎時,發現雲層和小倉一樣,還是很厚,就當美軍打算再請示上級時,天空的雲層突然開裂,這是真實的事件,美軍於是就順勢投下了原子彈。
不得不說,人在做,天在看,有些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多行不義必自斃!長崎的投彈不得不說天意如此,所以有時候,做了惡事,人恕天也不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