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能否提振香港零售業

2020-12-14 今日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逐漸趨於緩和,但是經濟還沒緩過勁兒來。來自香港統計處數據顯示:2020年4月,香港零售業總銷售額較2019年同期下跌37%。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下跌幅度更是達到76.6%,藥品、化妝品銷售額跌幅62.9%,而且這幾個數字已經是較2020年2月和3月有所收窄了。 

 

  目前,香港旅遊業尚處於停頓狀態,訪港出入境未解封,與消費和旅遊相關的零售、住宿、餐飲行業,失業率升至15年以來的最高值。低迷的市場氛圍下,直播帶貨成為不少香港零售商的轉型選擇。傳統大型化妝品零售連鎖店卓悅、莎莎等,紛紛加入粵港澳大灣區聯手創辦的直播電商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希望培育更多「直播帶貨」達人,拉動品牌消費復甦。不過,內地的成功是否可以直接複製,香港傳統零售業又準備好了嗎? 

 

香港零售企業對直播帶貨的「錢途」充滿期待

  內地模式展現驚人潛力

 

  所謂「直播帶貨」,即結合視頻直播和線上促銷的混合體。這種新零售模式早已在內地直播平臺興起,且吸引了眾多大型電商參與。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2019年直播帶貨商品交易總額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催生下,直播帶貨熱度更甚從前,銷售額數倍增長。據艾媒諮詢測算,2020年內地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將在2019年4338億元的基礎上翻一番,在線直播用戶規模逼近6億人。 

 

  不過,對香港零售市場來說,「直播帶貨」仍是新鮮事。疫情衝擊下,訪港客流銳減,加上消費意願疲弱,傳統零售商的減價促銷手段已難以求存。一些零售商家於是選擇跟上新風潮,加入內地「直播帶貨」行列。 

 

  2020年4月,香港卓悅、莎莎開始在臉書直播。模仿內地的模式,直播嘉賓邀請模特、明星等,直播期間設有限時線上優惠。在香港六福珠寶店內,也能看到數名直播主對著手機直播銷售產品。店員透露,店鋪每周均會進行數次直播,疫情暴發後直播次數相應增多。 

 

  近日的廣州首屆直播節上,卓悅、周大福等香港品牌紛紛備足貨源,把「粵港澳大灣區特色專場」直播視為拓展客源的重要契機。不少港企提前將產品運送到東莞、廣州等地的保稅倉,種類包括美妝個護、珠寶首飾、科技產品、餐飲食品等,突出香港商品免稅品種多和質量保證兩大優勢。香港卓悅集團主席喊話說,香港零售商一定要抓住直播電商平臺這個新機遇。「隨著內地二孩生育的放開,母嬰用品也正成為直播銷售的新一輪熱潮商品。」 

 

  發展線上經濟大勢所趨

 

  一些香港零售企業對直播帶貨的「錢途」充滿期待。確實,發展線上經濟是後疫情時期的大勢所趨。在內地設有約3700家零售店的香港珠寶企業周大福,早前與「口紅一哥」李佳琦合作直播進行義賣活動,5000件特別版吊墜在短短30秒內火速售罄,可見直播銷售的威力。 

 

  周大福執行董事廖振為認為,直播帶貨的商業模式潛力驚人,尤其趕上這次疫情暴發,不少市民居家防疫,直播銷售迎來發展良機。 

 

  「不少香港企業負責人都在苦練普通話,希望在直播鏡頭前用流利的普通話和內地觀眾交流。」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總經理陶媛輔導了不少香港企業參加「粵港澳大灣區特色專場」直播,感受到港企參與直播帶貨的熱情高漲。香港卓悅的掌門人陳健文親自上陣,他直言今後會繼續參與直播活動,因為直播電商明顯提振了零售業銷售業績。甚至有些連平時基本不會考慮參與線上活動的行業,現時也敞開懷抱積極轉型。2020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取消線下展覽,改開網上展廳,同時線上直播賣畫,8天時間吸引25萬人次觀看,比2019年到實體展廳觀賞的人次多了近3倍。 

 

  香港貿發局也推出了形式多樣的多個線上採購展。「春季網上採購展」規模最大,時間持續1個月,包含科技、燈具和電子產品,禮品和家庭用品,生活時尚,時裝和美容4個主題,產品琳琅滿目,大約有2.2萬個供應商參與。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說:「現在正是企業和貿易促進機構以新思維、新手段突破單靠實體推廣形式、開拓市場的好時機。」 

 

  受此啟發,原本定在2020年7月開展的香港書展,目前也考慮改成線上開展。百貨商場、街邊小攤販均對線上售賣躍躍欲試,還有正在嘗試用直播平臺進行視頻問診看病的香港公立醫院。香港的線上經濟,有望迎來一波暴發潮。 

 

  複製成功仍需改進創新

 

  「直播銷售是否香港零售業的出路?答案是肯定的。直播銷售是否能馬上解決香港零售業的問題?答案是否定的!」香港電商協會會長李基銓雖然也看好直播帶貨的潛力,但對直播帶貨能否一時三刻解決香港零售業面臨的困境持保留態度。他認為,香港零售業需要轉型,直播銷售模式正在本地萌芽,疫情衝擊有助於推動線上經濟發展,但目前香港的網購體驗仍過於零碎。 

 

  香港線下銷售系統非常成熟,便利店、百貨商場密度極高。高效便捷的線下購物體驗制約了消費者嘗試網購的意願,也制約了香港電商行業的發展。物流和倉儲成本昂貴、第三方支付系統繁瑣,是香港電商領域的現狀。「看過直播銷售後希望購買產品,但不是一鍵即可交易,還要幾經周折才能完成整項交易,這樣很容易令觀眾失去購買意願。」李基銓認為,香港的直播帶貨模式,應該與內地大同大異,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改進創新。 

 

  現時香港的直播主傾向於以分享物品為主,希望儲足人氣接廣告,而較少像內地直播主一樣直接銷售。對於直播帶貨的流程和技巧,也顯得不夠了解。有內地網友觀看完某香港化妝品零售商一線產品經理的直播後,直言燈光反光看不清口紅顏色,商品介紹不夠清晰直接,聽不清賣的是什麼,改進空間不小。 

 

  陶媛直言,不少香港企業看到直播帶來的銷售效益,都很心動想要參與,但他們中不少是做直播的「新手」,不知如何有效直播。「不少人第一次做直播,都誤以為直播就是在鏡頭前不斷說話就可以了。直播電商其實有一整套體系,從選擇直播商品開始,就要做好商品分析、產品供應鏈對接等。包括售前品牌定位,直播間的產品呈現,售後管理及粉絲經營到客戶關係維護,這一整套直播的課程都需要學習。」 

 

周大福珠寶業績增長總經理陳繼娟認為,直播電商需要平臺、直播、粉絲、產品四個方面的共同作用,其實本質是供應鏈改革。「要避免過度依賴價格戰來提高銷量,充分運用大數據挖掘消費者的購物和生活習慣,分享給產品設計師、生產工廠等各個流程,讓消費者的喜好融入整個電商直播環節。」

 

 

  汪靈犀 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

 

  

 

相關焦點

  • 直播帶「火」港貨 內地消費者助香港零售業紓困
    新華社香港9月26日電(記者 王茜)6000盒流心月餅秒空,20000份面膜秒空,四洲、李錦記銷售火爆……這些驚人的業績來源於25日晚舉行的香港首次大型公益直播帶貨活動「香港有好貨」。「其實香港有很多好貨,內地市場又有很多好的消費者,這就可以幫到香港廠家開發新的市場。」
  • 「直播帶貨」風吹到香港!港版「李佳琦」要誕生了?
    而貴价奢侈品如尖沙咀海港城一帶的名品店規模正在縮小,甚至日後撤出香港亦不足為奇。疫情期間,大浪淘沙,只有識得變通才能生存,開拓在線銷路似乎已成零售業的共識。邵家輝指香港未來零售業的出路或在於此,雖然難以見到零售業今年內大反彈,但是本地市場消費力仍存在,或許與疫情前難相提並論,相信市場還是可以挺得住的。
  • 疫情下的香港零售業如何浴火重生?
    新華社香港8月8日電(記者李濱彬)受「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香港零售業遭遇重創。2020年第一季度,香港零售業銷貨量按年跌36.9%,是有記錄以來最大單季跌幅。面對逆境,香港本土零售商開始尋求轉型突破之路。
  • 「香港有好貨」直播帶貨首日 流心月餅面膜等商品秒空
    中新社香港9月25日電 (王嘉程)「香港有好貨」大型公益直播活動25日晚正式開播。活動雲集美心、萬寧、李錦記等多個香港老字號品牌,香港政商界人士及「石榴姐」苑瓊丹、TVB演員曹永廉以及內地「帶貨一姐」薇婭等一眾明星,線上線下傾力助陣。
  • 香港直播帶貨,銷量驚呆港人!
    6000盒流心月餅秒空,20000份面膜秒空,四洲、李錦記銷售火爆……這些驚人的業績來源於香港近日舉辦的公益直播帶貨活動。「其實香港有很多好貨,內地市場又有很多好的消費者,這就可以幫到香港廠家開發新的市場。」帶貨香港藝人「石榴姐」苑瓊丹說。
  • 香港首次大型公益直播「香港有好貨」開播帶貨
    人民網香港9月26日電(記者 陳然)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全港首次大型公益直播帶貨活動「香港有好貨」25日晚7點半正式開播。淘寶主播、演藝明星、社會各界人士等齊上陣,為美心、四洲、李錦記、萬寧等香港知名品牌帶貨。
  • 香港首次大型公益直播帶貨 「香港有好貨」開播
    新華社香港9月25日電(記者王茜)香港首次大型公益直播帶貨活動「香港有好貨」25日晚7點30分正式開播,淘寶主播、演藝人士等為香港的知名品牌帶貨。據介紹,這次直播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旨在幫助受到疫情影響的香港中小企業走出困境,推動電商產業發展,同時也幫助更多內地網友方便快捷地購買到優質港貨。各界人士紛紛上陣為此次活動助力,淘寶主播「帶貨達人」薇婭、香港女演員「石榴姐」苑瓊丹等來到直播間,為香港知名品牌帶貨。
  • 記者手記:疫情下的香港零售業如何浴火重生?
    新華社香港8月8日電(記者李濱彬)受「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香港零售業遭遇重創。2020年第一季度,香港零售業銷貨量按年跌36.9%,是有記錄以來最大單季跌幅。面對逆境,香港本土零售商開始尋求轉型突破之路。
  • 直播帶貨激活了零售業一池春水,但是虛假宣傳、商品質量難保證...
    疫情影響下,今年以來直播帶貨異常火爆,激活了零售業一池春水,但是虛假宣傳、商品質量難保證、售後服務少保障等亂象突出。7月1日起,《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實施,這將對行業從業者形成一定約束。業內人士認為,在加強主播、商家等行業主體合規管理的同時,直播帶貨還要走出低價銷售的簡單邏輯,真正推動國產品牌成長,拉動消費。
  • 羅永浩直播帶貨遭中消協點名 國美直播帶貨不發貨
    羅永浩直播帶貨遭中消協點名 國美直播帶貨不發貨 中華網財經訊,6月29日,中消協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 香港零售業如何突破困局:遊客大減影響生計 危機中尋轉機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香港零售業如何突破困局香港時代廣場購物大堂不似往年人潮湧動。  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攝受「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香港零售業遭遇重創。2020年第一季度,香港零售業銷貨量按年跌36.9%,是有記錄以來最大單季跌幅。
  • 「港真靚貨」公益直播首秀在即 明星上陣力薦香港好貨
    乘電商直播大潮,助香港經濟復甦。「港真靚貨」——「香港萬家電商計劃」首次大型公益直播活動,將於國慶中秋雙節前夕9月28日晚黃金時段在「抖音」短視頻平臺隆重開幕和正式直播。本次直播活動獲得近300個香港優質品牌報名參與帶貨選品,既有廣大消費者耳熟能詳的香港老字號,也有新興的香港青創品牌。為切實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選品項目組從產品質量、性能價格比、售後服務等多方面嚴格篩選和把關。考慮到跨境電商的特殊性,參與直播的產品須具有三個月以上的保質期,並符合跨境物流運輸、通關查驗等要求。
  • 澳門糕點、雨林古樹茶 格力董明珠直播帶貨不僅是家電
    這也是繼今年格力董明珠的直播大秀之外,格力產品力和市場力的又一次大型展示。細數一下,從4月24日抖音首秀至10月底,格力董明珠的直播總共舉辦了12場,銷售總收入達451.1億元,平均每場的帶貨額度達到了37.6億元。
  • 香港10月份零售業銷貨額服裝類上升14.6%
    香港10月份零售業銷貨額服裝類上升14.6% 2011-12-05 11:03:26 來源:網上輕紡城 全球紡織網訊: 香港政府統計處於發表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
  • 直播帶貨:毀了電商的名,砸了實體店的牌
    在此,我們以對話的形式,原汁原味呈現出一個服裝批發商的聲音,談他眼中的直播,以及未來的服裝批發業將會何去何從。 直播賣貨是一個壞孩子,帶壞了零售業! 藍科技:離開雲裳小鎮還會回來嗎?你們生意難做,疫情是主要原因嗎?
  • 格力與美的品牌價值相差2000億,帶貨+回購能否讓董明珠扳回一局?
    憑藉直播帶貨和回購股份,董明珠能否扳回一局?格力為何敗給了美的?姑且不論產品口碑,這個是眾說紛紜的事情,只看品牌價值,格力相比美的是落後了。日前,胡潤研究院以市值為基礎發布《2020中國10強家電企業》,美的集團以5100億元價值成為中國最值錢家電企業,格力電器以3210億元排名第二,較美的集團品牌價值相差近2000億元。
  • 直播帶貨引發的那些糟心事兒
    11月20日,中消協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的消費「槽點」主要集中在明星帶貨涉嫌刷單造假,售後服務滿意度低、體驗較差兩個方面,並點名汪涵、李雪琴直播帶貨「翻車」和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
  • 紅豆羽絨服供應商寄樣直播帶貨
    紅豆羽絨服供應商寄樣直播帶貨  原標題:無規矩不成方圓,直播帶貨首次有規可循  「直播帶貨」是目前當仁不讓的風口,但蠻生長、迅速擴張之下,行業也面臨良莠不齊、缺乏監管而帶來的諸多亂象。近日,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規範》)。作為國內個關於網絡視頻營銷活動的專門自律規範,7月1日起正式施行,直播帶貨首次有規可依。衛浴。
  • 中國直播帶貨火爆:日本眼饞了-直播,帶貨,日本 ——快科技(驅動之...
    但直播帶貨在在日本卻遭遇困境,對那些押注這一趨勢可以在全球複製的公司來說,這樣的現實成為一種警示。對參與者的採訪表明,直播帶貨還沒有成為賣家、買家和電子商務運營商的必備功能。Mercari等網絡平臺上銷售健康食品的賣家Akira Takeuchi向記者表示,直播帶貨幫助他吸引了忠實顧客,他也得以向每位顧客銷售多款產品。
  • 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鎮長直播帶貨 助力消費升級
    5月23日,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將聯合天貓商城舉行「南海家·生活專場」線上電商會場之鎮街直播帶貨專場。南海區各鎮(街道)負責人將集體亮相,帶著南海好產品上線直播間,為南海製造代言。屆時,大瀝鎮鎮長遊劍鋒將化身主播帶來「直播」首秀,直播帶貨,提振消費信心、助陣復工復產和消費升級。